释永信之后:少林寺商业版图的重构与未来走向


释永信被查的热度尚未消散,少林寺便于 7 月 29 日火速官宣新住持。连日来,少林寺的一系列消息引发网友调侃:“上次少林寺方丈出这么大的事,还是在《天龙八部》里。” 这一调侃甚至让剧中鸠摩智所说的 “少林寺藏污纳垢” 意外翻红,饰演该角色的演员李国麟被全网捧为 “预言家”,一场直播的点赞量突破千万。

7 月 27 日晚,少林寺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具体包括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及寺院资产;同时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随后,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公告,宣布注销释永信的戒牒。这位曾被视为少林寺 “掌门” 的高僧,彻底走下神坛。

少林寺在现代的火爆,始于 1982 年电影《少林寺》的热映。该片主演李连杰曾在采访中回忆,当年他到少林寺实地取景时,寺里真正的出家人没几个,根本没有什么武功。此后,少林寺凭借武术文化走向世界,而释永信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推动者。他带领少林僧团开展全球巡回交流演出,将少林功夫推向国际舞台。曾有记者私下问他:“大师,您修炼的是少林寺哪一门功夫?” 释永信回答:“修炼的层次不同,我不太会功夫。”

从被外界称为 “武林泰斗” 到首位拥有 MBA 学位的方丈,释永信用数十年时间将少林寺打造成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位方丈在公众的评价中曾毁誉参半,如今则成了全网关注的焦点。那么,释永信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少林寺的商业版图?其商业布局涵盖哪些具体板块?他到底是发扬了还是借位了 “少林” IP?

少林 IP 的商业化构建:从文化符号到商业帝国

少林寺作为千年古刹,命运多舛。1928 年,军阀石友三纵火焚毁寺院,全寺几乎成为废墟。此后历任方丈集资修复,更在抗战期间兴办学校、训练武僧,支持抗日。直到 1986 年行正出任方丈,历经艰辛恢复寺院管理权。其继任者暨弟子正是释永信。

一个不可否定的现实是,少林寺的商业化其实由释永信开启,而他的商业嗅觉确实灵敏 ——1987 年刚当上方丈,就开始组建少林寺的武术团,借助 1982 年《少林寺》电影的余威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1997 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时,他便建立了少林寺的官方网站,并通过公开《易筋经》这本武功秘籍的方式吸引全球关注,点击量暴增。要知道这个时间点比阿里巴巴出现还要早。

1998 年,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营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的生意,这也是中国佛教界首个商业化公司。此后,少林寺创办了名为少林书局的出版公司,不仅出版了《少林功夫史》等学术著作,更推出了《少林武功入门》等通俗读物,连载发行量最高达 50 万册。接着又开办了少林药局,售卖少林活络膏、少林灵芝茶、少林保健酒,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2008 年互联网大潮兴起时,少林寺又一次成为弄潮儿,在淘宝上开启了一家名为 “少林欢喜地” 的淘宝店,经营相关用品、武术用品等。

当然,以上都是借着少林寺卖各种周边产品,而少林寺在商业上的转折点,还是来自少林 IP 的推出。

在 2006 年 11 月少林寺给联通的手机号码开光以后,少林寺已成长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商标之一,释永信还注册了包括少林、少林印象、少林生活、少林产业等在内的多领域商标,并成立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截至 2022 年,少林寺申请的商标达到 706 个,覆盖餐饮、珠宝、服装甚至饲料领域。彼时的少林寺类似于迪士尼,但凡想用少林的名号,都得多加考虑是否要规避商标风险。比如 2020 年,服装品牌森马上线一系列国风产品,胸口印花处标注 “少林”,很快收到少林寺的信函警告,随后森马只能下架相关产品。

还有个案例是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据王晶的说法,因使用了 “少林” 这一元素,《少林足球》想在内地上映,必须首先向少林寺支付版权费用,最终《少林足球》彻底放弃了内地市场。

多元化商业布局:从国内到海外的扩张

以上都是大概能够想到的少林寺应该有的业务,但是少林寺的业务还有你想不到的,比如投资托管和地产的业务。

2014 年,释永信带领少林文化代表团访问美国时,与苹果 CEO 蒂姆・库克会面。2023 年,他又访问了位于旧金山的 Meta 总部,在那里还发表了一场演讲,题为 “当禅宗遇到 AI”。而少林寺的业务早在 2008 年起,就已经进军海外。

2015 年,少林寺还在海外扩张,花 1950 万元在澳大利亚买地建立了禅修中心和度假村。2022 年,还进军商业地产,联合国企拿下郑州 4.52 亿元的地块。虽然 2024 年少林寺已退出股东序列,但项目的估值已翻倍。

有博主盘点,包括商品销售、商业授权在内,少林寺最大的一块收入还是门票。根据官方数据,少林寺的年游客量在 400 万左右,年收入约 3.5 亿,少林分得 30%,即一个亿。

此外,还有香火收入,有人推测,仅香火一年的收入就在亿元以上。按进香者平均每人花 300 元算,就算 400 万人中只有一半人上香,仅这一项少林寺一年的收入也在 6 亿以上。

另一块大额收入来自少林寺的武校学费和演出。多年前,仅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就有十几家打着少林寺旗号的武校,这些学校的学员每年的学费就有好几万。

还有武僧团全球巡演,有媒体透露,在海外,少林武术团的演出每场收入有 10 万到 50 万美元。现在海外有 60 多个文化中心,每年吸引 2000 多名外国弟子,学费和演出的收入占到少林寺总收入的 30%。

诚然,中国寺庙的过度商业化,少林寺并不是个案,但出现这样一个以释永信为代表的网红级掌舵人却是独一份。少林商业版图的急速扩张同时,释永信始终身处舆论漩涡中心。

商业化的边界与代价:IP 消耗与信任危机

这次释永信出事,坊间都感觉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报道说这位少林掌门在春节前后就被限制出境。

释永信的绯闻最早始于 2015 年 7 月 26 日,一篇《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的网文爆料称,释永信包养多名情妇,还有私生子,并提供了一些证据。因在网上连发多天,且知晓诸多内幕,有人认为爆料者是当时的武僧总教练,但本人直接否认。

因这件事,释永信受到了较长时间的审查。最终结论是,举报中大部分内容虚无缥缈,但少林寺在财务上的确存在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方丈也在一次采访中淡定回答:有问题早就出问题了。

不过有媒体报道,释永信在参加一次活动后私下说:“这(‘活动’)明年不知道还能不能搞?说不定到时我都不是方丈啦!”

当时有媒体报道,实际上少林寺还一度陷入和港中旅合资成立公司并上市的传言,据说因释永信强烈反对,地方政府不得不出面调停,最终上市计划未能成功。

此外,少林寺还常年身陷动拆迁、门票分成等多个负面争议,在当时看来,人红是非多的少林掌门被各种负面新闻和谣言缠身也不足为奇。

虽然释永信方丈历经多年风风雨雨,依然带领少林寺继续发展,但他的身份一直有些暧昧,到底是少林 CEO、武林泰斗还是大德高僧呢?

最后,他还是出问题了。

如今,这位曾被称为 “佛门 CEO” 的方丈,最终在戒律崩塌与资本反噬中走向崩塌。少林寺的商业化路径恰似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实验,成功将千年古刹打造成年收入数亿的商业文化 IP,却也在逐利过程中模糊了宗教与商业的边界。

有媒体指出,2015 年的调查就显示,所谓的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表面是品牌保护工具,实则成为个人资本运作的暗箱 —— 释永信以 80% 持股掌控核心资产,却未建立透明的财务审计机制,最终导致资金挪用、利益输送等问题滋生。

直接原因或许是,他把 “少林” IP 与自己个人捆绑得太紧密,甚至有人说他 “挪用” 少林 IP。因此,释永信虽然确实推动了 “少林” IP 的商业化,但个人也在其中蚕食了远超他个人应得的商业化成果,同时在慢慢消耗 “少林” IP 关于 “普惠众生、武学修炼” 的核心价值观。

释永信的结局,与其说是个人的溃败,不如说是宗教商业化走到极致的必然叩问。古往今来,宗教与世俗的交融从未停歇,但唯有守住 “以信仰为根、以弘法为本” 的底线,才能让香火钱回归供养初心。

少林寺的商业版图在经历此次变动后,如何重构发展战略、平衡宗教与商业的关系,是新住持及管理团队面临的重要课题。相关组织或企业在面对战略调整与落地时,可借鉴 **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 的经验与方法,以更科学的方式推动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