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业史上,有三个行业先后诞生过两位以上的 "首富"—— 地产、互联网,以及看似门槛不高的瓶装水行业。这个被称为 "日不落" 的产业,见证了两代 "水王" 的权力更迭:2010 年,宗庆后凭借娃哈哈登顶中国首富,彼时其饮料帝国占据市场四分之一份额;十年后,曾为娃哈哈代理商的钟睒睒,凭借农夫山泉与万泰生物的 IPO 成为新首富,并在 2024 年以 4562.7 亿元持股市值第四次蝉联 "新财富 500 创富榜" 榜首。
2024 年,两位 "水王" 的命运再度交织:宗庆后因病离世引发行业悼念,而钟睒睒则陷入舆论风波;2025 年夏天,娃哈哈的家族争产风波与临安水源污染事件,意外助推农夫山泉股价创下近三年新高,钟睒睒的 "首富" 地位愈发稳固。当娃哈哈因内耗放缓脚步时,农夫山泉、华润饮料、康师傅、元气森林、伊利等新老玩家正加速厮杀,一场关乎下一个 "水王" 归属的争夺战已全面打响。
瓶装水行业的竞争从未脱离 "血腥味"。2008 年,康师傅 "优质水源" 宣传被揭露为自来水加工,引发信任危机;2009 年,农夫山泉深陷 "砒霜门",钟睒睒在发布会上强硬反击,直指事件背后存在操纵。如今,行业的 "水仗" 已从单一的水源争议升级为全维度较量。
2024 年,三件大事重塑了行业格局:宗庆后离世后女儿宗馥莉接手娃哈哈,试图注入新活力;钟睒睒在矿泉水业务受挫后推出绿瓶纯净水,回应市场对 "农夫山泉不甜了" 的质疑;华润饮料成功上市,加速布局饮用水市场。这三件事相互纠缠,共同推动行业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农夫山泉绿瓶水以 "12 瓶 9.9 元" 的低价策略,直接冲击纯净水市场龙头华润怡宝。数据显示,绿瓶水推出数月内便抢占近 9% 的市场份额,导致华润小规格瓶装水收入下滑 8.9%,减少近 7 亿元。在北京永辉超市、京东旗舰店等线上线下渠道,绿瓶水价格一度低至 8.9 元 / 12 瓶,怡宝被迫跟进降价却难挽颓势。钟睒睒曾直言,此举是为了传递 "红瓶水值价、绿瓶水平价" 的定位,本质上是通过价格战重塑市场认知。
然而,价格战的代价显而易见:2024 年农夫山泉包装水业务收入下滑 21.3%,华润怡宝为摆脱泥潭转向差异化,推出 3 元运动盖瓶装水;娃哈哈虽在 2024 年创下销售奇迹,但 2025 年显然后继乏力。这场混战中,新玩家持续入场 —— 乳业巨头伊利通过 "伊刻活泉" 切入 3 元价格带,中粮也悄然布局,行业竞争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绞杀。
当前的水生意竞争已呈现三个核心维度:
钟睒睒近一年三度走进央视《对话》,从谈 "慢企业" 到讲述赣南橙园与云南茶园的故事,背后是农夫山泉从 "卖水" 向 "大饮品" 生态的转型。2024 年,尽管包装水收入下滑,农夫山泉整体营收仍微增 0.5%,核心驱动力是东方树叶 —— 这款 2011 年推出的茶饮料,2024 年营收达 167.45 亿元,首次超越包装水,贡献近 40% 的收入。
东方树叶的爆发并非偶然。数据显示,其连续四个季度平均市占率突破 70%,2025 年 5 月市占率同比提升 5 个百分点至 74%-75%。这一轨迹与日本经济低迷期三得利乌龙茶的崛起相似 —— 当消费趋于理性,健康属性突出的无糖茶成为新增长点。
但无糖茶赛道的红利窗口正在收窄。2023 年行业增速高达 110%,2025 年第一季度已降至 32.3%,3 月甚至出现 5% 的负增长。尽管如此,玩家仍在持续涌入: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头部企业的优势在于借助核心品类的规模效应、渠道终端与研发实力,哺育新品类、新品牌,从而成为平台型企业。东方树叶的成功正是这一逻辑的验证 —— 依托农夫山泉的渠道网络与品牌认知,一款培育十余年的产品最终爆发。但这一模式的挑战在于,新品需忍受长期亏损与市场教育,如东方树叶曾连续多年亏损,直到 2021 年才突破百亿销售额门槛。
中国瓶装水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水源地的天然壁垒在价格战中被稀释,明星产品的孵化周期拉长,跨界玩家凭借资源优势分食市场,"卖水造富" 的神话愈发难以复制。娃哈哈的传承困境、农夫山泉的舆论风险、华润的结构失衡、元气森林的转型压力,折射出行业的集体焦虑。
钟睒睒曾断言:"我选择了一个日不落的产业,你永远要喝水。" 但胜利从不属于静态的赛道,而属于那些顺应趋势、扎根根基又持续生长的企业。下一个 "水王" 的诞生,或将不再依赖单一品类的绝对优势,而是取决于全品类运营能力、品牌溢价能力与生态协同能力的综合较量。
在这场关乎增长与生存的竞争中,营销策略与增长战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相关企业可关注 **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系统提升品牌运营与市场破局能力,在行业变革中把握先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