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 “衣中茅台” 之名享誉市场的比音勒芬,正经历上市以来最严峻的增长瓶颈。这个深耕高尔夫文化、聚焦中年男性消费群体的高端男装品牌,2024 年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2025 年一季度颓势持续,市值从巅峰期的 206 亿元缩水至 93.65 亿元。创始人谢秉政在股东大会上的无奈表态,不仅折射出单一品牌的战略困境,更揭示了消费市场代际更替中,传统 “老登经济” 与 Z 世代消费革命之间的深刻碰撞。
黄金时代的终结:“精英符号” 商业模式的式微
比音勒芬二十年的发展轨迹,精准踩中了三四线城市中年男性的 “精英焦虑” 红利。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构建 “高尔夫文化 + 高端定价 + 场景绑定” 的消费符号,满足目标客群对阶层身份的彰显需求。
在产品策略上,比音勒芬主打售价数千元的 POLO 衫,将高尔夫运动的 “精英属性” 植入品牌基因,形成与普通男装的差异化区隔。这种定位使其毛利率高达 77.86%,甚至超越 LV 母公司,2024 年 438 万件的年销量,印证了 “老登经济” 的强大市场基础 —— 月入 3 万以上的中小企业主、高管及公务员群体,愿意为这种能够标识社会地位的消费符号支付溢价。
渠道布局上,品牌聚焦机场、高铁站等高频触达商务人群的核心场景,强化 “高端出行 + 精英着装” 的联想,进一步巩固目标客群的认知。这种 “符号化 + 场景化” 的组合策略,在消费升级的黄金年代构筑了坚实的护城河,支撑其市值一度突破 200 亿元。
然而,这套模式在 2024 年遭遇双重冲击。一方面,传统客群受消费环境变化影响,缩减非必要开支,对高价服饰的购买意愿下降;另一方面,Z 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其对 “精英符号” 的无感,直接导致品牌增长动能枯竭。2024 年净利润首次下滑、2025 年一季度颓势延续,标志着比音勒芬的黄金时代已步入黄昏。
转型困境:年轻化尝试的表层化与认知偏差
面对增长压力,比音勒芬启动了品牌年轻化转型,但一系列操作暴露了其对新消费逻辑的认知偏差。品牌祭出明星代言、故宫联名、更名等营销组合拳,甚至斥资 7 亿元收购国际品牌以构建多品牌矩阵,试图吸引年轻群体。然而,2024 年存货同比激增 34.33%、新收购品牌亏损 8117 万元的业绩,表明这些举措仅停留在 “贴年轻标签” 的表层,未能真正触达 Z 世代的消费心智。
管理层对年轻化的理解颇具代表性。创始人谢秉政强调 “让老客户穿得更年轻”,品牌负责人则认为 “年轻人和现有客户都追求高品质”。这种思维根植于 “时间驯化论”—— 类似白酒企业期待年轻人到中年自然接受白酒,他们相信 Z 世代终将认可 POLO 衫的审美。这种期待严重误判了新消费时代的底层逻辑:当代年轻人对传统阶层符号无感,更倾向为情绪价值、个性表达买单,而非社会地位的彰显。
对比市场案例可见,斯凯奇 “丑鞋” 凭借反主流审美逆袭,LABUBU 潮玩通过情感共鸣爆火,泡泡玛特以盲盒经济重构消费逻辑,这些现象揭示了新的消费坐标:个性表达取代社会地位,情感连接超越功能价值。比音勒芬固守的 “高尔夫精英梦”,在 Z 世代眼中已沦为过时的时代符号,简单的设计调整或营销包装,难以弥合代际之间的认知鸿沟。
代际更替下的消费范式转移
比音勒芬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 “老登经济” 面临的共性挑战。白酒行业的集体增长放缓、传统服饰品牌的持续疲软、甚至宝马等豪华汽车品牌的市场表现波动,都指向同一个趋势:消费话语权正从 60-80 后向 90-00 后转移,消费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Z 世代的消费逻辑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拒绝被定义,反感传统意义上的 “阶层符号”,更青睐能表达自我个性的品牌;二是注重情绪价值,产品的功能属性退居次位,能否带来愉悦感、归属感成为决策关键;三是迭代速度快,对品牌的忠诚度降低,更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这种转变意味着,消费语境已从 “我穿什么代表我是谁”(身份标识),转向 “我穿什么表达我想成为谁”(个性表达)。
比音勒芬管理层的 “时间驯化论”,本质上是对这种范式转移的漠视。商业史反复证明,没有任何一个消费群体会 “自然成熟” 为上一代的模样,等待只会错失转型窗口。雅戈尔、洋河等品牌的增长困境,与比音勒芬的遭遇形成呼应,共同印证了 “老登经济” 模式的式微。
对于比音勒芬而言,破局的关键不在于表面的年轻化包装,而在于构建与新生代对话的价值体系:重新定义品牌内核,从 “精英符号” 转向 “个性表达”;重构产品逻辑,从 “功能导向” 转向 “情感赋能”;革新沟通方式,从 “单向传播” 转向 “互动共鸣”。这需要的是深层次的战略重构,而非战术层面的修修补补。
在消费市场代际更替的背景下,品牌如何精准把握 Z 世代需求、实现战略转型,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若想系统提升相关能力,可参考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助力品牌在新消费时代实现增长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