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6 月中旬气温攀升,冰淇淋市场正式迎来销售旺季,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在各大品牌间展开。曾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头部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不断涌现的新玩法与多元化需求冲击下,逐渐显现出 “水土不服” 的困境。哈根达斯母公司通用磨坊公开表示,其中国门店客流量持续下滑,经营面临挑战。而对于蒙牛、伊利等本土乳企,以及计划独立上市的和路雪而言,2025 年的夏天不仅是销售旺季,更是企业战略布局与业绩突破的关键节点。
为抢占市场先机,企业在新品布局上呈现出 “更早更多” 的特点。早在 1 月,北方部分地区还未褪去寒意,和路雪便率先官宣 31 款新品,发布时间较去年提前两个月,新品数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同样在 1 月,“认养一头牛” 推出 10 余款新品,加码冰淇淋市场;4 月,“优诺” 携希腊酸奶冰淇淋系列入局,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乳业专家宋亮指出,今年冰淇淋市场产品、品牌与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态势尤为激烈。然而,走访市场发现,尽管新品不断推出,像芝麻脆皮、可乐冰等传统大单品依旧是销售主力。在上海的商超、零食量贩店,以及河南漯河的冰淇淋批发小店,这些经典产品凭借多年积累的口碑,持续占据消费者购物车。
从定价策略来看,冰淇淋市场正经历从价格战到理性竞争的转变。回顾 2024 年,蒙牛、伊利冷饮业务营收受天气及高基数影响出现下滑。进入 2025 年,市场形势有所好转,光明乳业冷饮业务销售趋势向好,伊利股份冷饮业务营收下滑幅度也明显收窄。当前,各主要品牌销售价格体系趋于良性,简单的价格战不再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手段。不过,企业仍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价格。以哈根达斯为例,其通过快闪路演店推出优惠活动,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尽管门店零售额下滑,但其零售业务却实现增长。通用磨坊也表示,除合理定价外,还将加大营销投入,提升品牌竞争力。
冰淇淋市场的激烈角逐,本质上是企业营销战略与市场策略的比拼。想要在这片竞争红海脱颖而出,创新营销思维与实战策略不可或缺。【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美国) 营销国际协会 SMEI 联合开设,为期 1 年,面向企业市场与营销领域中高层管理者及相关学习者。课程聚焦营销创新与变革,助力学员提升综合素养与国际化视野,以创新实践引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增长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