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力文旅消费棋局,奏响提振经济新乐章

自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出台配套举措,其中文旅领域成为重点发力方向。以广州市为例,《证券日报》记者6月13日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广州市近日发布《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优化文旅消费供给,创新体验激发活力
在服务消费提质层面,广州市的《实施方案》极具前瞻性。其提出要充分挖掘文化场馆、景区等资源的潜力,创新消费场景与业态,丰富票根经济联动消费。鼓励开展“跟着美食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特色活动,同时积极筹备湾区音乐汇、广州艺术季、羊城之夏市民文化季、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业交易会等文旅盛宴。通过这些举措,旨在将广州打造成为文旅消费的新高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扩大入境消费,政策助力提升体验
广州市《实施方案》在扩大入境消费方面也下足了功夫。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通关便利化服务保障水平,这为国际游客的到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加大入境游宣推力度,为国际中转游客提供免费广州一日游服务,能有效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将广州纳入旅行计划。在购物体验优化上,推动离境退税商店“扩围拓品”,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扩大外卡POS机覆盖率,一系列措施将极大提升入境旅客购物的便捷性与愉悦感。此外,推动市内免税店尽快开业,争取开设更多口岸免税店,有望进一步刺激入境游客的消费欲望,提升广州在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扩大入境消费对文旅消费升级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离境退税、免税店布局若能与核心景区等文旅资源深度绑定,可使购物自然融入游客的旅游体验中。同时,将入境游客的消费偏好反馈至供给侧,有助于优化产品与服务,形成“体验—消费—传播—升级”的良性闭环,推动文旅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各地因地制宜,文旅融合亮点纷呈
记者留意到,除广州外,多地也结合自身文旅资源禀赋,提出了极具特色的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与能力的方案。例如,《承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计划持续放大“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效应,年内推出“文旅+体育”“文旅+农业”等多业态融合精品旅游线路2条,通过打造特色线路,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吸引更多游客。《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着力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完善联动机制,促进各领域节展赛会前后衔接、相互导流,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资源集聚优势。《福建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品牌亮点,打造“跟着高铁游福建”“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特色品牌,并推出10条以上精品文旅线路,借助交通优势与赛事活动,拓展文旅消费新路径。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旅游酒店行业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文旅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战略性地位。其不仅自身产业规模庞大,更因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经济乘数效应,能够有效激活消费市场,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多行业协同发展。在当前政策推动下,文旅企业应敏锐捕捉政策导向,持续优化服务项目,以适应文旅市场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与新需求。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随着Z时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文化旅游消费“悦己”特点日益凸显,文旅消费产品和服务正走向微观感知。打造文旅消费产品时,应充分考虑满足消费者通过旅游感知美好生活的期待,从供给侧和市场需求双向发力,挖掘研学游、亲子游、老年游等专项旅游市场的潜力,以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从各地发布的提振消费方案来看,优化文旅消费供给需从传统的“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借助科技赋能、挖掘地方文化IP及延长夜间消费链条等手段打造差异化产品。扩大入境消费重点在于便利化政策与服务升级,推动“文化+高端消费”融合。深化文旅融合则倡导“文旅+”跨界模式,结合区域特色实现生态协同发展,同时依托政策红利和资本支持加速轻资产转型。总体而言,核心路径是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驱动、以服务为纽带,构建“商旅文体健”一体化生态,推动文旅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文旅消费市场在各地政策的推动下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地通过优化供给、扩大入境消费、深化文旅融合等举措,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对于相关从业者与投资者而言,深入了解这些政策与市场趋势至关重要。若您希望在文化产业领域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把握市场机遇,不妨关注【文化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该研修班旨在培养一批既有创新思维和文化底蕴,又精通现代金融管理知识,熟悉资本运作与并购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课程时长9个月,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2 - 3天,面向文化类产业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分管文化融合发展的领导干部;专注文化领域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