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深度合作:中小企业“普”“惠”双赢的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4-12-06

在“五篇大文章”提出一周年之际,一场聚焦中小企业产融合作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盛会——“智普惠,新金融”2024中小企业金融论坛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于近日在京成功举办。此次盛会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政府部门、学术界及企业界众多人士的关注与参与。会上,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特邀副会长、中小企业金融论坛主席刘禹东发表了题为“推进产融合作,实现‘普’‘惠’双修”的主旨演讲,为中小企业产融合作的新路径提供了深刻洞察。

刘禹东指出,中小微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更是市场生态链中最需呵护的环节。面对金融如何更有效地下沉,真正惠及小微企业乃至个人的重大课题,深化产融合作成为了破解难题的关键支点。

他强调,深化产融合作是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与时代特征的客观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与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力军。它们不仅吸纳了大量就业,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中小企业因其价值链条长、金融属性强的特征,与大宗商品市场、期货市场紧密相连,展现出对资本的强大涵养能力。因此,深化产融合作,为中小企业“输血补气”,是激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谈及“普”与“惠”的平衡时,刘禹东表示,这两者既是普惠金融的基石,也是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挑战。普惠金融旨在降低成本、扩大服务范围,但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一难题正逐步得到破解。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金融服务成本和效益的均衡正在被重塑,为实现“普”“惠”双赢提供了可能。

此外,刘禹东还指出,深化产融合作是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向专精特新之路的重要动力。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标签,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化产融合作,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上不断突破,加速数字化转型,深耕细分领域,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刘禹东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尊重、爱护并服务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信心。同时,他期待更多金融机构将小微金融业务不断做深、做细、做实、做优,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会议尾声,刘禹东再次强调了深化产融合作对于实现中小企业“普”“惠”双赢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将与银行、保险、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携手并进,依托金融科技的力量,共同推进普惠金融事业的深入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小企业产融合作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产融合作的不断深化,“普”“惠”双赢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为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