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资本长跑终破局:八马茶业摘得 “中国茶业第一股” 桂冠

发布日期:2025-10-30

2025 年 10 月 28 日,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厅的电子屏上,八马茶业的股价曲线以陡峭斜率向上攀升。这家源自福建安溪的百年茶企以 50 港元发行价登陆主板,开盘即实现逾 60% 的涨幅,截至发稿时股价报 83.1 港元,涨幅定格在 66.2%。这一幕背后,是八马茶业跨越十二年、历经五次冲击资本市场的坚韧跋涉,更标志着长期深陷 “有品类无品牌” 困境的中国传统茶业,终于在国际资本市场撕开了一道突破的裂口。

作为铁观音第十三代传承人的载体,这家宣称源自清乾隆年间的企业,其资本征程堪称中国传统制造业对接现代资本市场的典型样本。2013 年首次冲击深交所中小板时,受制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行业定位的模糊界定,“精制茶制造业” 缺乏明确政策支持,叠加茶叶原料价格波动导致的盈利稳定性争议,上市计划次年便宣告终止。2015 年新三板挂牌成为过渡选择,但未满三年便因寻求更高融资效率摘牌,转而瞄准创业板。2021 年创业板申请因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低于 1%(2022 年至 2024 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仅在 0.45% 至 0.61% 区间)遭监管问询,最终撤回申请;四个月后转战深市主板,仍在 2023 年 3 月无奈撤单。2025 年转战港交所后,首次招股书因 “递交满 6 个月未完成聆讯” 失效,直至 8 月二次递表才于 10 月 12 日通过聆讯,终获资本市场入场券。

市场用资金投票印证了这份坚持的价值。截至 10 月 23 日招股结束,八马茶业公开发售录得孖展认购金额逾 864 亿港元,以原定 4500 万港元集资额计算,超额认购倍数高达 1920 倍。这一热度背后,是其无可争议的行业地位:2024 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全国第一,连锁专卖店数量居行业首位,乌龙茶与红茶市场销售收入双冠;铁观音、武夷岩茶、红茶三大核心品类分别实现连续十余年、五年、四年的全国销量榜首。

产业经济与企业史领域知名专家:战略适配产业周期,家族企业完成现代化转身八马茶业的破局本质是企业战略与产业周期迭代的精准适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茶叶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 3000 亿元,但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仅 6.2%,八马茶业 1.67% 的市占率已居行业首位,这种分散格局下,企业必须通过渠道与品类的双重扩张构建壁垒。八马茶业通过 “全品类 + 全渠道” 战略,在维持传统优势品类领先的同时,实现从铁观音单一品类向多茶类布局的跨越,连锁门店网络的规模化扩张更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其家族治理结构的渐进优化同样关键,从早期王氏兄弟及亲属持股 55.9% 的高度集中模式,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体系,降低了资本市场对关联交易公允性的顾虑,这种转型契合了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公司治理演进的必然趋势。该观点基于其在《2024 中国产业经济年报》中的研究数据。

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领域知名专家:跨市场选择创造流动性溢价,估值逻辑重构行业认知港股市场的包容性格局为八马茶业创造了资本流动性溢价的实现条件。对比 A 股与港股对消费类企业的估值逻辑可见,港股更注重行业龙头的稀缺性与长期成长性,而非短期研发投入占比等单一指标。参考澜沧古茶转道港股上市的先例,尽管后者 2024 年业绩出现下滑,但仍实现了资本市场对接,说明港股对传统茶业的接纳度更高。八马茶业 1920 倍超额认购背后,是国际资本对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长期看好,其 2024 年高端茶叶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精准契合了全球资本对消费升级赛道的配置需求。这种跨市场上市选择,本质是利用不同市场的估值差异实现价值最大化,为同类企业提供了金融工具创新应用的范本。该观点来自其在 2024 年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论坛上的演讲内容。

宏观经济与产业机遇领域知名专家:政策传导释放转型动能,行业集中度提升成必然八马茶业的上市窗口期,与国内消费升级政策传导机制优化形成共振。《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发改就业〔2020〕293 号)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消费细分市场,为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撑。从产业数据看,我国茶叶行业中小作坊式企业占比超 70%,标准化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的盈利波动问题长期存在,八马茶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稳定原料供应渠道,将毛利率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印证了产业结构升级窗口期传统企业的突围路径。随着消费市场对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向 10% 以上突破,八马茶业的上市融资将加速这一进程,为行业提供从 “分散竞争” 到 “龙头引领” 的转型样本。该观点基于其对消费品行业政策落地效应的跟踪研究。

A 股市场估值领域知名专家:优质资产价值重估,跨市场对比凸显配置价值从估值逻辑看,八马茶业的上市填补了 A 股优质茶业资产的空白,其市场表现折射出优质消费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A 股市场对消费类企业的估值框架中,品牌壁垒与现金流稳定性权重持续提升,八马茶业连续多年的品类销量冠军地位,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品牌护城河。对比 A 股食品饮料行业平均估值水平,结合其 2024 年营收增速(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8 个百分点),其港股上市后的估值仍具向上空间。参考天福茶等同类企业的估值演变,具备清晰增长逻辑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估值溢价,这也为 A 股市场后续接纳茶业企业提供了估值参照。该观点来自其在 2025 年消费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中的分析。

从多专家视角综合来看,八马茶业的上市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传统产业在政策引导、消费升级与资本适配三重力量推动下的必然结果。其十二年征程中暴露的研发投入不足、家族治理优化等问题,仍是行业共性挑战,但 1920 倍超额认购与上市首日涨幅已充分证明,传统茶业只要找到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的平衡点,就能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由 AI 辅助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