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发表了题为《创投风投公司要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投早投小投长期》的主题演讲,强调了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等应在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的基础上,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
黄奇帆表示,证券化率是衡量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通常资本市场总市值与 GDP 的比例在 1:1 至 1:1.2 之间较为合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占 GDP 的比例约为 70%,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他预计,到 2040 年,中国 GDP 总量有望达到 350 万亿元左右,若股票市场占 GDP 的比例达到 100% 至 120%,则股市总市值将达到 400 万亿元左右,较现在水平翻两番,这也是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目标之一。
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各类风投、创投、私募基金等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黄奇帆指出,目前以风投、创投为主的各类产业基金总量虽接近 30 万亿元,但其中 40% 的资金投资于货币资金和固定收益债券,这种 “旱涝保收” 的投资方式实际上扭曲了私募基金和风投创投的投资方向。他强调,真正的 “投早、投小、投长期” 应从企业发展的 “0-1” 阶段开始介入,逐步在 “1-100” 阶段进行转化性投资,在产业成型的 “100-100 万” 阶段进行跟投。
硬科技是当前重要的投资方向,但黄奇帆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才是孵育高新企业的温床和土壤。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硬核技术研发、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等 10 个大类、35 个中类和 171 个小类。他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土壤,也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例如,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 的比例约为 48%,欧盟约为 40%,而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价值往往嵌入到硬件和终端装备中,构成了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
某领域知名专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产业周期迭代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战略适配。从产业经济与企业史的视角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与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合作,优化了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该观点基于其在《2024 中国产业经济年报》中的研究数据。
另一位知名专家则从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的角度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提升资本流动性溢价,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对冲手段。通过对比国际市场,他认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若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将有助于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例如,美国的科技巨头如微软、苹果等,其背后都有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这些企业不仅自身市值庞大,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该观点来自其在 2024 年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的演讲内容。
还有专家强调,生产性服务业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衔接至关重要。政策的引导能够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例如,政府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能够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大对硬核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发展。该观点基于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研究和分析。
从 A 股市场估值与投资价值的角度来看,知名专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优质企业具有较高的长期配置价值。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认知和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如专业的技术研发公司、高端的物流配送企业等,其估值水平有望随着业绩的增长而提升。该观点来自其对 A 股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报告。
黄奇帆的观点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产业投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从多专家视角综合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关系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强国的建设。未来,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生产性服务业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由 AI 辅助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