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电行业面临需求分化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格力电器 2025 年中报交出了一份 “失速” 答卷: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680 亿元,同比下滑 12%;归母净利润 58 亿元,同比下滑 20%,其中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 320 亿元,同比下滑 18%,净利润 25 亿元,同比下滑 28%,业绩下滑幅度显著大于一季度。更引发市场关注的是,格力电器宣布上半年不进行利润分红,这是其自 2012 年以来首次在中期报告中放弃分红,打破了长期以来 “分红稳定” 的市场预期。作为国内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电器的业绩波动与分红调整,不仅反映出企业自身的经营压力,更折射出整个空调行业 “需求疲软、竞争加剧、转型滞后” 的深层困境。从行业专家和市场分析家视角深入剖析,有助于厘清格力业绩失速的核心原因,以及空调行业当前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一、中报核心数据解析:业绩失速与分红调整的双重信号
格力电器 2025 年中报的核心矛盾集中在 “营收利润双降” 与 “中期不分红” 的双重压力上,这两个信号共同指向企业短期经营困境与长期战略调整的紧迫性。
(一)业绩失速:二季度成 “分水岭”,空调业务拖累整体
从业绩数据来看,格力上半年的下滑并非匀速,二季度成为显著的 “分水岭”。一季度受春节消费旺季与空调 “以旧换新” 政策初期拉动,格力实现营业收入 360 亿元,同比下滑 5%,净利润 33 亿元,同比下滑 10%,降幅相对可控;但进入二季度后,业绩下滑幅度骤然扩大,营收与净利润降幅分别扩大至 18%、28%,核心原因在于空调业务的持续疲软。
作为格力的核心业务,空调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长期维持在 70% 以上,2025 年上半年空调业务收入达 480 亿元,同比下滑 15%,其中二季度空调收入 220 亿元,同比下滑 22%,直接拖累整体业绩。从销量来看,上半年格力空调销量达 1500 万台,同比下滑 18%,其中内销销量 1100 万台,同比下滑 20%,外销销量 400 万台,同比下滑 12%,内销市场的疲软成为主要拖累。对比行业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空调行业总销量达 6500 万台,同比下滑 8%,格力空调销量降幅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正在减弱。
(二)分红调整:从 “稳定分红” 到 “中期不分红”,现金流与战略投入的权衡
格力电器此次中期不分红,打破了其长达 13 年的中期分红惯例,背后是企业现金流压力与战略投入需求的双重考量。从现金流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格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5 亿元,同比下滑 35%,主要因空调销量下滑导致应收账款回收放缓,以及上游原材料采购预付款增加;同时,格力上半年资本开支达 30 亿元,同比增长 40%,主要用于智能制造工厂建设与新能源业务研发,现金流的紧张使其不得不暂时放弃中期分红。
从市场预期来看,格力长期以来以 “高分红” 树立起 “价值投资标的” 形象,2020-2024 年中期分红比例均维持在净利润的 50% 以上,此次不分红直接引发投资者担忧,中报发布后股价当日下跌 8%,市值蒸发超 200 亿元。但从企业战略来看,此次分红调整也暗含 “短期牺牲分红、长期投入转型” 的意图 —— 通过留存资金加大对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业务的投入,试图摆脱对空调业务的过度依赖,不过这一战略能否见效,仍需时间检验。
二、空调滞销的核心原因:需求、竞争与产品的三重困境
格力空调销量下滑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整个空调行业面临 “需求疲软、竞争加剧、产品迭代滞后” 三重困境的缩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 “空调卖不动了” 的市场现状。
(一)需求疲软:房地产低迷与消费意愿不足的双重压制
国内空调需求与房地产市场高度相关,而 2025 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成为空调需求疲软的核心外部因素。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5.2 亿平方米,同比下滑 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滑 18%,而空调作为房地产后周期产品,通常在房屋交付后 1-2 年内进入消费旺季,房地产销售的下滑直接导致空调新增需求减少。据测算,2025 年上半年国内空调新增需求(与房地产相关)同比减少 25%,拖累行业整体销量。
同时,消费意愿不足进一步压制了空调的更新需求。2025 年上半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6%,但消费信心指数仍处于低位,消费者对家电等耐用品的消费更趋谨慎,空调更新周期从以往的 8-10 年延长至 10-12 年。此外,2023-2024 年国内空调行业经历 “价格战”,提前透支了部分更新需求,2025 年上半年更新需求同比下滑 10%,进一步加剧了需求疲软。
(二)竞争加剧:美的、海尔挤压与新玩家跨界分流
空调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格力面临的不仅是传统对手美的、海尔的挤压,还有小米、极米等新玩家的跨界分流,市场份额持续承压。从传统对手来看,2025 年上半年美的空调销量达 2000 万台,同比下滑 5%,海尔空调销量达 1800 万台,同比下滑 6%,两者降幅均小于格力,美的凭借 “全品类协同”(空调 + 小家电)与 “线上渠道优势”,空调内销市场份额从 2024 年的 28% 提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32%,海尔则通过 “高端化”(卡萨帝品牌)与 “全球化”(海外工厂布局),内销份额从 25% 提升至 27%,而格力内销份额从 30% 降至 25%,失去了保持多年的内销第一位置。
从新玩家来看,小米、极米等企业通过 “智能化 + 性价比” 策略切入空调市场,2025 年上半年小米空调销量达 500 万台,同比增长 15%,虽份额仅 8%,但主要聚焦 1500-2500 元中低端价格带,直接分流格力的基础用户群体;同时,部分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也开始跨界布局车载空调与智能家居场景,通过 “车家互联” 生态吸引年轻消费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三)产品迭代:智能化与场景化滞后,难以匹配消费升级需求
当前空调市场的消费需求正从 “基础制冷制热” 向 “智能化、场景化、健康化” 升级,而格力在产品迭代上的滞后,使其难以匹配这一趋势。从智能化来看,格力空调的智能功能仍集中在 “远程控制、温度调节” 等基础层面,缺乏 “AI 自适应调节”“全屋智能联动” 等高级功能,而美的、小米空调已实现 “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调节温度、风速”“与扫地机器人、加湿器等设备联动”,智能化体验更优;从健康化来看,格力虽推出 “自清洁” 空调,但在 “空气净化、除菌消毒” 等功能上落后于海尔(卡萨帝 “空气洗” 空调)、科龙(“除甲醛” 空调),2025 年上半年健康功能空调的市场份额达 45%,而格力相关产品销量占比仅 3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格力在空调场景化创新上也存在不足。随着消费需求细分,厨房空调、浴室空调、移动空调等场景化产品销量增速达 20%,而格力在这些细分领域的布局较少,2025 年上半年场景化空调销量占比不足 5%,错失增长机遇。产品迭代的滞后,导致格力在消费升级浪潮中逐渐失去用户吸引力,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2025 年上半年 30 岁以下消费者购买格力空调的占比仅 18%,远低于美的的 35%、小米的 50%。
三、格力的转型挑战与行业启示:白电龙头如何破局?
格力电器的业绩失速与空调滞销,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为整个白电行业敲响了警钟。在需求疲软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白电企业尤其是传统龙头,面临着 “转型滞后、创新不足、生态缺失” 的共同挑战,如何破局成为关键。
(一)格力的转型挑战:从 “空调单一依赖” 到 “多元化突围” 的困境
格力长期以来依赖空调业务的 “单一增长模式”,在行业下行期面临巨大转型压力。尽管格力早于 2016 年就提出 “多元化” 战略,布局小家电、新能源、智能家居等领域,但截至 2025 年上半年,除空调外的其他业务收入仅占总营收的 28%,且多数业务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小家电业务收入 85 亿元,同比下滑 8%,净利润仅 2.5 亿元,净利率不足 3%;新能源业务(光伏空调、储能)收入 35 亿元,同比增长 25%,但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 1.2 亿元);智能家居业务收入 80 亿元,同比增长 15%,但主要依赖贴牌生产,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优势。
多元化转型的缓慢,导致格力在空调业务下滑时缺乏 “第二增长曲线” 的支撑。对比美的,其通过 “空调 + 小家电 + 工业技术” 的全品类布局,2025 年上半年非空调业务收入占比达 55%,其中工业技术(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收入同比增长 30%,有效对冲了空调业务的下滑,净利润降幅仅 8%,远低于格力的 20%。格力多元化转型的困境,核心在于 “重规模扩张、轻技术创新”,多数新业务通过收购或贴牌切入,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二)行业启示:白电行业的三大转型方向
格力的困境为白电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行业需在 “产品创新、渠道变革、生态构建” 三大方向加速转型,才能应对需求疲软与竞争加剧的挑战。
产品创新:从 “功能满足” 到 “体验升级”
白电产品需从传统的 “功能满足” 向 “体验升级” 转型,聚焦智能化、健康化、场景化需求。例如,空调产品可加强 “AI 智能调节”“空气质量管理”“全屋生态联动” 等功能研发,满足消费者对舒适体验与健康生活的需求;同时,针对不同场景(如厨房、浴室、卧室)开发专用产品,细分市场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美的、海尔已在这一方向取得成效,2025 年上半年美的 “AI 自适应空调” 销量达 300 万台,同比增长 50%,海尔 “卡萨帝场景化空调” 销量达 150 万台,同比增长 40%,为行业提供了产品创新的范本。
渠道变革:从 “线下依赖” 到 “线上线下融合”
传统白电企业过度依赖线下经销商渠道,而当前线上渠道已成为重要的销售场景,2025 年上半年国内空调线上销量占比达 55%,同比提升 8%,渠道变革势在必行。企业需加强线上渠道建设,通过 “直播带货、内容营销、私域运营” 等方式提升线上销量;同时,推动线下渠道数字化转型,实现 “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全国配送” 的一体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小米通过 “线上直营 + 线下体验店” 的模式,2025 年上半年空调线上销量占比达 85%,线下体验店为用户提供 “真机体验、安装咨询” 服务,线上线下协同提升了销售效率。
生态构建:从 “单一产品” 到 “全屋智能生态”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白电产品已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全屋智能生态的一部分,构建 “全屋智能生态” 成为白电企业的重要转型方向。企业可通过 “智能连接、数据共享、场景联动”,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纳入统一的智能家居系统,为用户提供 “一站式智能生活解决方案”。例如,海尔 “智家生态” 已连接超 10 亿台智能设备,2025 年上半年通过生态联动带动空调销量增长 20%;美的 “美居生态” 则与华为、小米等平台合作,实现跨品牌设备联动,提升生态覆盖范围。构建全屋智能生态,不仅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增强用户粘性,为企业带来长期增长动力。
四、智能制造的破局价值与课程引导
在白电行业转型过程中,智能制造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支撑。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如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企业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 20%-30%,降低生产成本 15%-20%,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为产品创新与渠道变革提供保障。格力电器也意识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2025 年上半年投入 20 亿元建设 “空调智能制造工厂”,引入 500 台工业机器人,实现空调组装自动化率从 60% 提升至 80%,生产效率提升 25%,但与美的(自动化率 90%)、海尔(自动化率 85%)相比仍有差距,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升级成为格力破局的重要方向。
对于希望在白电行业或制造业领域实现智能制造升级与资本运作的企业而言,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战略规划能力至关重要。若企业希望深入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产业资本运作策略、并购整合技巧,可关注智能制造产业资本运作与并购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https://www.bjs.org.cn/c/16516.html)。该课程由智能制造领域专家、资本运作顾问联合授课,涵盖智能制造技术趋势、产业政策解读、资本运作实务、并购整合案例等核心内容,结合格力、美的等白电企业的转型案例,帮助企业管理者精准把握智能制造与资本运作的结合点,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在行业转型浪潮中实现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