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红了!格力电器中报失速,二季度业绩下滑明显:空调卖不动的深层逻辑

2025 年 8 月,格力电器发布的 2025 年半年度报告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682.3 亿元,同比下降 8.5%;归母净利润 75.6 亿元,同比下降 1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70.2 亿元,同比下降 17.8%,业绩增速较 2024 年同期(营收增长 5.2%、净利润增长 8.3%)大幅放缓,呈现 “失速” 态势。更引发市场讨论的是,格力电器宣布上半年不进行利润分配,这是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首次在半年度报告中取消分红,打破了长期以来的 “分红惯例”。

从季度数据来看,业绩下滑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325.8 亿元,同比下降 12.3%;归母净利润 32.1 亿元,同比下降 22.5%,降幅显著大于一季度(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4.2%、净利润同比下降 6.8%)。作为格力电器的核心业务,空调板块的表现是业绩下滑的主要拖累 —— 上半年空调业务营收 485.6 亿元,同比下降 10.8%,占总营收比重从去年同期的 75.2% 降至 71.2%,且毛利率从 32.5% 降至 29.8%。“空调卖不动了” 成为格力电器中报失速的核心症结,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更折射出整个空调行业在 2025 年面临的多重挑战。

一、中报深度解析:营收利润双降与分红取消的连锁反应

格力电器 2025 年中报的 “失速” 并非偶然,而是 “核心业务疲软、成本压力攀升、多元化尚未见效” 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从财务数据与经营举措来看,各项指标均反映出企业当前面临的经营压力,而分红取消则进一步凸显了企业对现金流与未来发展的谨慎态度。

(一)营收结构:空调业务拖累,多元化未能补位

空调业务作为格力的 “基本盘”,其业绩下滑直接拉低了整体营收。上半年空调销量达 1650 万台,同比下降 12.5%,其中内销销量 1280 万台,同比下降 15.2%,外销销量 370 万台,同比下降 2.8%。内销下滑主要受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需求疲软影响;外销虽降幅较小,但受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如美的、海尔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提升)与汇率波动影响,营收仍呈下滑态势。

多元化业务本应是营收增长的 “第二曲线”,但从上半年表现来看,尚未形成有效支撑:

  • 生活电器业务(如冰箱、洗衣机、小家电):上半年营收 85.2 亿元,同比增长 3.5%,占总营收比重 12.5%,增速虽为正,但规模较小,难以对冲空调业务的下滑;

  • 智能装备业务(如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上半年营收 28.5 亿元,同比增长 8.2%,但受行业需求波动影响,毛利率仅 18.5%,低于公司整体毛利率(28.3%),对利润贡献有限;

  • 新能源业务(如光伏空调、储能产品):上半年营收 22.3 亿元,同比增长 15.8%,是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但营收占比仅 3.3%,尚未成为核心增长极。

(二)利润表现:毛利率下滑与费用管控难抵业绩压力

上半年格力电器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31.2% 降至 28.3%,下降 2.9 个百分点,主要因空调业务毛利率下滑(从 32.5% 降至 29.8%)与原材料成本上涨。2025 年上半年,铜、钢等空调核心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 8%-12%,叠加空调销量下滑导致规模效应减弱,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上升 6.5%,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尽管公司加强了费用管控 —— 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 15.2% 降至 13.8%,管理费用率从 6.8% 降至 6.2%,但费用节约的幅度(约 8.5 亿元)远低于净利润下滑的规模(约 13.5 亿元),难以对冲业绩压力。此外,研发费用达 38.6 亿元,同比增长 5.2%,主要用于空调节能技术与新能源产品研发,但短期难以转化为营收增长,进一步拉低了净利润增速。

(三)分红取消:现金流与战略储备的权衡

格力电器自 2012 年以来,始终保持着 “半年度分红” 的惯例,2024 年上半年分红金额达 55 亿元,分红率(分红金额 / 净利润)约 50%。此次取消分红,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

  • 现金流压力:截至 2025 年 6 月,格力电器账面货币资金达 985.6 亿元,看似充裕,但其中受限资金(如保证金、定期存款)占比达 35%,实际可动用资金约 640 亿元;同时,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 68.3 亿元,同比下降 22.5%,主要因空调销量下滑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同比增长 18.5%),现金流增速放缓;

  • 战略储备需求:面对空调行业的低迷与新能源、智能装备业务的拓展需求,公司需留存资金用于 “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市场推广”。例如,计划投入 50 亿元用于光伏空调产能扩建,投入 30 亿元用于储能产品研发,取消分红可将更多资金留存于企业内部,为长期发展储备资源。

分红取消的消息公布后,格力电器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下跌 7.8%,反映出市场对公司业绩与现金流的担忧 —— 长期以来,稳定的分红是格力吸引价值投资者的重要因素,此次打破惯例,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加剧股价波动。

二、空调卖不动了:行业共性挑战与格力的个性问题

“空调卖不动了” 不仅是格力电器的个体问题,更是 2025 年整个空调行业面临的共性挑战。从行业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中国空调市场零售量达 3250 万台,同比下降 9.8%,零售额达 1150 亿元,同比下降 12.5%,创下近五年同期最大降幅。但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美的、海尔等竞争对手的表现优于格力,反映出格力自身存在的个性问题。

(一)行业共性挑战:需求疲软与存量竞争加剧

2025 年空调行业的需求端面临多重压力,导致整体销量下滑:

  • 房地产市场低迷:空调作为房地产后周期产品,其需求与房地产销售高度相关。2025 年上半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5.8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15.2%,新房交付量同比下降 12.8%,直接导致新增空调需求减少。据测算,上半年新房交付带动的空调需求同比下降 25%,占整体需求下滑的 60% 以上;

  • 消费需求疲软: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影响,消费者对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下降。2025 年上半年,中国家电行业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85.2,同比下降 8.5 个百分点,其中空调品类的 “换机需求” 同比下降 10.2%,消费者更倾向于 “延迟换机” 或 “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 存量市场竞争加剧:中国空调市场已进入 “存量替换为主” 的阶段,2025 年上半年存量替换需求占比达 65%,较 2024 年提升 5 个百分点。存量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企业为争夺份额纷纷降价促销,上半年空调行业均价同比下降 3.2%,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格力个性问题:产品、渠道与品牌的三重滞后

在行业共性挑战下,格力电器的表现落后于美的、海尔,主要因在 “产品创新、渠道转型、品牌年轻化” 方面存在滞后:

  • 产品创新不足:格力空调长期依赖 “核心技术(如压缩机)”,但在 “智能化、节能化、场景化” 等消费者关注的领域创新不足。例如,2025 年上半年美的推出的 “智能互联空调”(可与智能家居联动,实现自动调节温度、空气质量监测)销量同比增长 35%,海尔推出的 “零碳空调”(采用光伏供电,碳排放降低 80%)销量同比增长 28%,而格力同期推出的新品仍以 “传统功能升级” 为主,智能化功能覆盖率仅为美的的 60%,节能性能提升幅度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渠道转型缓慢:格力长期依赖 “线下经销商” 渠道,2024 年线下渠道占比仍达 75%,而美的、海尔已完成 “线上线下融合” 的渠道转型,2024 年线上渠道占比分别达 45%、42%。2025 年上半年,受消费习惯线上化影响,空调线上零售量占比达 58%,同比提升 8 个百分点,格力因线上渠道布局不足,线上销量同比下降 18.5%,而美的、海尔线上销量分别同比下降 5.2%、6.8%,降幅显著小于格力;

  • 品牌年轻化滞后:格力品牌形象长期与 “传统、耐用” 绑定,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2025 年上半年,25-35 岁年轻消费者占空调消费群体的 45%,同比提升 10 个百分点,这一群体更关注 “品牌调性、设计颜值、智能体验”,而格力在品牌营销上仍以 “董明珠个人 IP”“核心技术宣传” 为主,年轻化营销举措(如与潮流 IP 联名、短视频平台推广)不足,导致年轻消费者渗透率低于美的、海尔。

三、破局方向:从产品、渠道到战略的全面调整

面对中报失速与空调卖不动的困境,格力电器已开始从 “产品创新、渠道转型、战略聚焦” 三个方向推进调整,试图扭转经营颓势。这些调整不仅关乎格力自身的突围,也为传统家电企业在存量市场中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产品端:加码智能化与新能源,重塑产品竞争力

格力计划加大在 “智能空调” 与 “新能源空调” 领域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 智能空调升级:2025 年下半年将推出 “格力智联系列” 空调,搭载自研的 “智能交互系统”,支持语音控制、跨设备联动(如与格力智能家居产品联动)、个性化场景模式(如睡眠模式、母婴模式),同时配备高清触控屏,实现 “娱乐、办公” 等附加功能,目标将智能空调销量占比从当前的 15% 提升至 30%;

  • 新能源空调推广:加大 “光伏空调”“储能空调” 的市场推广,这类产品可通过光伏板发电供电,降低对电网的依赖,同时具备储能功能,可在电价低谷时段储电、高峰时段放电,帮助用户降低用电成本。格力计划在下半年投入 20 亿元用于新能源空调的补贴与推广,目标销量突破 50 万台,同比增长 100%;

  • 细分市场深耕:针对老年消费者、母婴家庭等细分群体,推出定制化产品。例如,为老年消费者推出 “简易操作空调”(大按键、语音提示、远程协助功能),为母婴家庭推出 “母婴级净化空调”(除菌率 99.9%、温湿度精准控制),通过细分市场突破带动整体销量增长。

(二)渠道端:加速线上转型与线下渠道优化

格力正加快渠道转型步伐,试图改变 “线下依赖过重” 的局面,同时优化线下渠道结构,提升运营效率:

  • 线上渠道拓展:与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深化合作,加大线上专属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例如为抖音平台定制 “高性价比网红款空调”,目标将线上渠道占比从当前的 25% 提升至 40%;同时,加强私域运营,通过 “格力 APP”“企业微信社群” 积累用户,实现 “精准营销与复购转化”,目标下半年私域用户增长 50%,复购率提升至 25%;

  • 线下渠道优化:关闭低效线下门店,2025 年上半年已关闭低效经销商门店 128 家,目标全年关闭 300 家;同时,推进 “线下门店数字化改造”,为门店配备智能导购系统、线上线下一体化库存管理系统,提升门店的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目标将线下门店坪效提升 20%;

  • 新兴渠道探索:试水 “社区团购”“直播带货” 等新兴渠道,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平台合作,推出 “社区专属套餐”(空调 + 安装 + 售后),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同时,由董明珠及公司高管参与直播带货,2025 年上半年直播带货销售额达 35 亿元,占线上销售额的 25%,目标下半年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 50 亿元。

(三)战略端: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

格力计划收缩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于 “空调、新能源、智能装备” 三大核心领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 收缩非核心业务:逐步退出与核心业务关联度低的领域,如手机业务(2025 年上半年手机业务营收仅 1.2 亿元,同比下降 45%),将相关资源转移至新能源与智能装备业务;

  • 加大核心业务投入:计划 2025 年下半年投入 80 亿元用于空调技术研发与产能优化,投入 50 亿元用于新能源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投入 30 亿元用于智能装备业务的产能扩建;

  • 供应链协同优化: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建立 “长期战略合作”,通过 “集中采购 + 长单锁价” 降低原材料成本,例如与铜、钢供应商签订下半年采购协议,锁定价格同比下降 3%-5%;同时,优化供应链布局,在东南亚建设空调零部件生产基地,降低海外市场的物流成本与关税成本。

四、行业启示与课程引导:智能制造与资本运作的双重赋能

格力电器的中报失速与空调行业的低迷,为传统家电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存量市场竞争与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企业需通过 “产品创新、渠道转型、效率提升” 实现突围,而 “智能制造” 与 “资本运作” 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

智能制造可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 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数字孪生等技术,企业可实现 “柔性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同时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例如,美的通过建设 “灯塔工厂”,将空调生产效率提升 35%,不良率降低 40%,单位成本下降 15%。资本运作则可帮助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获取核心技术、拓展市场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例如海尔通过并购海外家电企业,快速获取海外市场份额与技术专利,实现全球化布局。

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与资本运作能力,需要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智能制造产业资本运作与并购高级研修班https://www.bjs.org.cn/c/16516.html)联合国内顶尖的智能制造专家、资本运作专家、投行人士,围绕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产业资本运作策略、并购整合实务、风险管控” 四大核心模块,通过实战案例教学(如美的灯塔工厂建设经验、海尔海外并购案例)、企业实地参访(如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工厂)、小组模拟演练等形式,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智能制造与资本运作的底层逻辑与实操方法。

通过学习该课程,企业管理者能够提升 “技术 + 资本” 的双重思维能力,学会如何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竞争力,如何通过资本运作与并购整合实现资源优化与战略扩张,推动企业在存量市场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从 “规模增长” 转向 “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