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者” 追觅造车底气何在?

在科技与资本交织的商业版图中,跨界造车已不再是新鲜事。近期,以智能清洁电器闻名的追觅科技,也传出涉足汽车制造领域的消息,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作为一家在清洁电器市场成绩斐然的企业,追觅造车的底气从何而来?这一决策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行业洞察与战略考量?从行业专家和市场分析家视角出发,深入剖析追觅科技的企业特质、技术储备、市场资源以及所处行业环境,能为理解其跨界造车的底气提供多维度线索。

一、技术沉淀:智能驱动与电机技术的跨领域迁移

追觅科技在智能清洁电器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尤其是在智能驱动与电机技术方面的成果,为其进军汽车行业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

(一)智能驱动技术:精准控制与场景适应能力

在清洁电器产品中,追觅的智能驱动系统展现出卓越的精准控制能力。以其智能扫地机器人为例,内置的激光导航与 AI 算法,能够实时构建室内地图,并根据不同的家居环境与清洁需求,精准规划清扫路径。机器人可识别障碍物、家具边缘等,实现毫米级的精准避障与边缘清洁,清洁覆盖率高达 98% 以上。这种精准控制技术,在汽车自动驾驶场景中具有极高的迁移价值。汽车自动驾驶同样依赖高精度的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追觅的智能驱动技术经优化后,有望应用于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提升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感知精度与决策能力。例如,在自动泊车场景中,追觅的精准定位与路径规划算法,可帮助车辆更快速、准确地完成泊车动作,缩短泊车时间 30% 以上,提升用户体验。

(二)电机技术:高性能与小型化优势

电机技术是追觅科技的另一大核心优势。追觅自主研发的高速无刷电机,转速最高可达 15 万转 / 分钟,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30%,在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实现了电机的小型化与轻量化。以其吸尘器产品为例,搭载的高速电机在保障强大吸力(最高可达 270AW)的前提下,使整机重量降低 20%,提升了产品的便携性。在汽车领域,电机同样是核心部件,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中。追觅的高性能电机技术,可应用于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电子水泵、空调压缩机等系统,提升这些部件的效率与性能。例如,将追觅的高速电机应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可使压缩机的能效提升 15%,降低整车能耗 8% 左右;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小型化、高性能的电机能实现更精准的转向助力控制,提升驾驶操控性。这种电机技术的跨领域应用,不仅能发挥追觅的技术优势,还能为汽车产品带来性能升级。

二、品牌与市场资源:用户认知与渠道网络的协同

追觅科技在清洁电器市场积累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资源,为其跨界造车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支撑,有助于其在汽车市场快速建立用户认知与销售渠道。

(一)品牌知名度:年轻化、科技感的品牌形象

在清洁电器市场,追觅已成功塑造出年轻化、科技感的品牌形象,深受消费者认可。通过持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如高速吹风机、洗地机等,追觅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化生活的追求。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在 25-45 岁的消费群体中,追觅品牌的认知度达 85% 以上,其中在一线城市的年轻家庭中,追觅产品的渗透率超过 30%。这种品牌形象与年轻消费者群体的高契合度,在汽车市场同样具有价值。当下,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主力正是年轻一代消费者,他们对科技配置、产品设计的关注度极高。追觅凭借在清洁电器市场积累的品牌影响力,有望快速吸引这部分年轻消费者对其汽车产品的关注。例如,追觅可将其在清洁电器产品中强调的科技感设计语言,延续至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汽车产品,借助已有的品牌认知,降低新车上市的市场推广成本,提升品牌传播效率。

(二)渠道网络: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触达能力

追觅科技构建了完善的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渠道,在清洁电器市场实现了高效的市场触达,这一渠道优势可延伸至汽车销售领域。在线上,追觅在各大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抖音电商)建立了官方旗舰店,2025 年上半年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 65%,通过直播带货、内容营销等方式,实现了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与产品销售。在线下,追觅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开设了超过 200 家品牌专卖店,与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卖场建立了合作关系,覆盖线下门店超 5000 家。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网络,在汽车销售中可进行针对性拓展。线上渠道可用于汽车产品的信息传播、用户预约试驾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精准推送产品信息;线下门店可进行升级改造,设立汽车展示区,为消费者提供看车、试驾体验,借助已有的线下门店位置优势,提升汽车产品的市场曝光度。例如,追觅可与现有线下门店周边的汽车维修店、汽车美容店合作,拓展汽车后市场服务,完善销售服务链条,提升用户购车与用车体验。

三、行业趋势洞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机遇

追觅科技选择跨界造车,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的精准洞察,看到了市场变革中蕴含的新机遇。

(一)智能化升级趋势:科技企业的入局契机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从 “电动化” 向 “智能化” 加速升级,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为移动的智能空间。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等技术的应用,成为汽车市场竞争的新焦点。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新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装配率达 45%,同比增长 30%;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达 350 亿元,同比增长 42%。这种智能化升级趋势,为科技企业进入汽车行业提供了契机。追觅作为科技型企业,在智能算法、传感器应用等方面具有技术积累,能够快速融入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例如,追觅可利用自身在智能清洁电器中积累的传感器融合技术,为汽车智能座舱提供更精准的人体感知功能,实现座椅自动调节、车内温度智能控制等个性化服务;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运用其在智能路径规划方面的算法优势,提升辅助驾驶的安全性与流畅性。科技企业的入局,将为传统汽车行业带来新的技术活力与创新思维,追觅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寻求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发展空间。

(二)供应链协同趋势:产业融合下的发展红利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上下游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形成了开放的产业生态,为跨界企业提供了发展红利。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供应体系逐渐成熟,同时,科技企业在智能芯片、软件算法等领域与汽车企业的合作日益紧密。例如,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问界系列车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实现了技术融合;百度与吉利合作,推出集度汽车,利用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追觅科技作为智能硬件制造商,在供应链管理与技术合作方面具有经验,能够快速融入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在电机供应上,追觅可依托自身的电机研发制造能力,为汽车企业提供高性能电机产品;在智能系统集成方面,追觅可与汽车电子供应商合作,整合自身的智能算法与传感器技术,为汽车提供定制化的智能解决方案。这种供应链协同趋势,使追觅能够借助产业融合的力量,快速搭建汽车业务的供应链体系,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挑战与应对:跨界造车的风险与策略思考

尽管追觅科技在技术、品牌与市场资源等方面具备跨界造车的底气,但进入汽车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制定针对性策略加以应对。

(一)核心挑战:汽车行业的高门槛与激烈竞争

汽车行业具有极高的技术、资金与资质门槛。在技术上,汽车的研发与制造涉及复杂的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安全系统等多领域技术,汽车的安全标准远高于普通智能硬件产品,如汽车的碰撞安全测试要求极为严格,需确保在高速碰撞下乘客的安全。在资金方面,汽车生产需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一座年产能 20 万辆的汽车工厂,投资规模通常在 100 亿元以上,且研发一款全新车型的费用高达 10-20 亿元。在资质上,进入汽车行业需获得工信部的生产资质许可,审批流程严格。同时,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汽车品牌众多,市场份额争夺激烈,2025 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达 60%,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二)应对策略:差异化竞争与合作共赢

面对这些挑战,追觅科技可采取差异化竞争与合作共赢策略。在差异化竞争方面,追觅可聚焦智能汽车的细分市场,如面向年轻家庭的小型智能 SUV,突出产品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服务。例如,在车内设计上,融入追觅在智能家居场景中的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家居氛围的智能座舱,提供个性化的清洁服务(如车内空气净化、座椅清洁等),与传统汽车品牌形成差异。在合作共赢方面,追觅可与传统汽车企业合作,借助其生产资质与制造经验,快速实现产品落地。例如,与地方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利用对方的生产工厂进行代工生产,自身专注于智能系统研发与品牌营销;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在汽车核心技术(如电池管理、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通过差异化竞争与合作共赢,追觅有望在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追觅科技跨界造车,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在智能驱动与电机技术上的沉淀、品牌与市场资源的积累,以及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的精准洞察,具备了一定的底气。对于希望在科技与制造融合领域实现战略突破的企业而言,系统的战略规划与落地能力至关重要。若企业希望提升战略制定、技术融合、市场拓展能力,可关注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https://www.bjs.org.cn/cc/16515/708.html)。该课程由资深战略管理专家、科技与汽车行业高管授课,涵盖行业趋势分析、战略定位、技术创新与融合、市场渠道拓展等核心内容,结合追觅科技等企业的跨界案例,帮助企业管理者精准把握行业机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并有效落地,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业务拓展与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