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运动服饰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压力上升、消费需求分化的背景下,中国运动服饰龙头企业安踏体育(02020.HK)的盈利表现备受关注。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安踏实现营收 456 亿元,同比增长 12%;毛利率为 52.8%,较去年同期微降 0.6 个百分点;净利润达 89 亿元,同比增长 9%,在毛利率微降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速仍跑赢营收增速,展现出强劲的盈利韧性。这一数据背后,是安踏通过 “成本精细化管控、品牌矩阵差异化运营、市场渠道优化” 等多重举措开展的 “利润保卫战”。从行业视角来看,安踏的利润表现不仅反映出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更折射出中国运动服饰行业在 “高成本时代” 的生存与发展逻辑,为行业其他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毛利率微降:表层现象与深层原因
安踏毛利率的微降并非偶然,而是全球供应链成本波动、品牌战略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从表层数据与深层逻辑两方面拆解。
(一)表层数据:成本端压力挤压毛利率空间
从成本结构来看,安踏毛利率微降的直接原因是原材料、物流、生产三大核心成本的上升:
原材料成本:运动服饰的核心原材料(如聚酯纤维、弹性面料)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5 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 8%,带动聚酯纤维价格上涨 10%,安踏原材料成本占营收比重从去年同期的 32% 升至 33.5%,直接拉低毛利率约 1.2 个百分点。
物流成本:全球供应链紧张局势虽有所缓解,但国际海运费用仍处于高位,2025 年上半年安踏海外业务物流成本同比上涨 15%,同时国内部分地区因极端天气导致陆路运输延误,临时物流成本增加,整体物流成本占营收比重从 2.8% 升至 3.1%,对毛利率的拖累约 0.3 个百分点。
生产制造成本: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2025 年上半年运动服饰行业平均生产工人薪资同比上涨 6%,安踏通过海外工厂(如越南、印尼工厂)转移部分产能,将生产制造成本增速控制在 4%,但仍高于去年同期 2% 的水平,生产制造成本占营收比重从 18% 升至 18.5%,拖累毛利率约 0.5 个百分点。
(二)深层原因: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的必然取舍
除成本端压力外,安踏毛利率微降也与品牌战略调整、市场竞争应对密切相关,属于企业主动取舍的结果:
品牌矩阵差异化定价:安踏旗下拥有安踏主品牌、FILA、迪桑特、可隆等多品牌,2025 年上半年为推动安踏主品牌 “大众市场渗透率提升”,推出多款定价低于 200 元的入门级运动服饰(如基础款 T 恤、运动鞋),该类产品毛利率仅为 35%,低于品牌整体 48% 的毛利率水平,拉低了主品牌整体毛利率约 1.5 个百分点;同时,FILA 为应对国际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的竞争,推出 “高性价比系列”,部分产品降价 10%-15%,导致 FILA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68% 降至 66.5%,进一步拖累集团整体毛利率。
渠道补贴与促销力度加大:为应对国内运动服饰市场的 “价格战”,安踏在 2025 年上半年加大了渠道补贴与促销力度,对线下门店的租金补贴从去年同期的 5% 提升至 7%,线上平台(如天猫、抖音)的促销折扣力度从 “满 300 减 50” 升级为 “满 300 减 80”,促销费用占营收比重从 8% 升至 9.2%,虽带动营收增长,但也对毛利率形成一定挤压。
二、净利润稳住:安踏的利润保卫战核心举措
在毛利率微降的背景下,安踏通过 “成本管控、费用优化、品牌提效” 三大核心举措,实现净利润的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调节能力。
(一)成本精细化管控:从 “被动承受” 到 “主动优化”
安踏跳出 “成本被动承受” 的传统模式,通过全产业链精细化管控,最大限度对冲成本上涨压力:
供应链整合与集中采购:安踏将全球原材料供应商从 200 家精简至 120 家,通过 “长期协议 + 集中采购” 锁定核心原材料价格,2025 年上半年聚酯纤维采购成本较市场均价低 5%,弹性面料采购成本低 3%,仅此一项便节省成本超 4 亿元;同时,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 “绿色供应链”,通过新能源物流车、光伏工厂等降低能源消耗,2025 年上半年单位产品能耗同比下降 8%,节省能源成本 1.2 亿元。
生产效率提升与产能转移:在国内工厂推行 “自动化生产线升级”,将裁剪、缝制等环节的自动化率从 60% 提升至 80%,单条生产线日均产量从 3000 件提升至 4500 件,单位生产人工成本下降 12%;同时,加速海外产能布局,越南、印尼工厂产能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35% 提升至 45%,利用当地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约为国内的 1/3),降低整体生产制造成本,2025 年上半年海外工厂贡献的成本节省超 3 亿元。
库存周转优化:通过 “数字化需求预测 + 快速反应供应链”,将库存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 85 天缩短至 72 天,减少库存积压与减值损失。2025 年上半年,安踏库存减值损失同比下降 25%,节省成本 0.8 亿元;同时,通过 “旧品翻新”“公益捐赠” 等方式处理滞销库存,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降低库存成本。
(二)费用端优化:“降本” 与 “提效” 双管齐下
安踏在费用端采取 “精准削减非必要开支、提升费用使用效率” 的策略,实现费用率的下降,为净利润增长腾出空间:
销售费用优化:在保证品牌曝光的前提下,减少低效广告投放,将电视广告投放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30% 降至 15%,转而加大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 “内容营销” 投入,营销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 15% 降至 13.8%,同时通过 “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将营销效果(如品牌搜索量、转化率)提升 20%,实现 “费用下降但效果提升”。
管理费用精简:推行 “数字化办公” 与 “组织架构优化”,减少行政开支,2025 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 6.5% 降至 5.8%。例如,通过数字化审批系统,将审批效率提升 50%,减少行政人员 15%;通过 “区域总部整合”,将全国 12 个区域总部精简至 8 个,节省租金与人员成本超 1 亿元。
财务费用改善:得益于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与海外工厂本地化融资,安踏 2025 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30%,财务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 1.2% 降至 0.8%。例如,在越南工厂通过当地银行贷款,利率较国内低 2 个百分点,节省利息支出 0.5 亿元。
(三)品牌矩阵提效:高毛利品牌发力对冲主品牌压力
安踏旗下高毛利品牌(如迪桑特、可隆)的快速增长,成为对冲主品牌与 FILA 毛利率压力、稳定净利润的关键:
迪桑特(Descente):作为高端专业运动品牌(主打滑雪、跑步、骑行等专业领域),迪桑特 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 68 亿元,同比增长 35%,毛利率维持在 75% 的高位,较安踏主品牌高 27 个百分点,贡献净利润 18 亿元,同比增长 40%,成为集团净利润增长的 “核心引擎”。
可隆(Kolon Sport):聚焦户外休闲运动领域,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 42 亿元,同比增长 28%,毛利率达 72%,贡献净利润 9.5 亿元,同比增长 32%,进一步丰富了高毛利品牌的利润贡献。
FILA 高端线:尽管 FILA 整体毛利率微降,但高端线(如 FILA FUSION、FILA ATHLETICS)表现亮眼,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 85 亿元,同比增长 22%,毛利率达 78%,较 FILA 整体高 11.5 个百分点,有效对冲了大众线降价带来的毛利率压力。
三、行业环境与挑战:安踏利润保卫战的外部压力
安踏的利润保卫战并非在 “真空环境” 中进行,而是面临全球运动服饰市场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分化、政策环境变化等多重外部挑战,这些挑战将持续影响其未来盈利表现。
(一)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的双重挤压
国际品牌降价反扑:耐克、阿迪达斯为应对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滑,2025 年上半年加大降价力度,部分经典款运动鞋降价 20%-30%,直接冲击安踏主品牌与 FILA 的大众市场份额,安踏主品牌在 200-500 元价格带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 22% 降至 20%,迫使安踏进一步加大促销力度,挤压利润空间。
本土品牌差异化竞争:李宁、特步等本土品牌通过 “国潮设计”“专业运动细分赛道”(如李宁的羽毛球系列、特步的跑步系列)差异化竞争,2025 年上半年李宁羽毛球系列营收同比增长 45%,特步跑步系列营收同比增长 38%,分流了部分高端消费群体,安踏迪桑特、可隆等高端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步加大。
(二)消费需求分化:大众市场 “性价比” 与高端市场 “个性化” 的平衡
大众市场 “性价比” 需求凸显: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众消费群体对运动服饰的价格敏感度提升,2025 年上半年 200 元以下运动服饰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18%,而安踏主品牌在该价格带的布局虽有所加强,但面临拼多多等平台 “白牌产品” 的冲击,产品溢价能力受限,毛利率难以提升。
高端市场 “个性化” 需求升级:高端消费群体对运动服饰的 “专业性能”“个性化设计” 要求更高,例如专业滑雪服需要具备防风、防水、透气等多重功能,且设计需符合潮流趋势,安踏迪桑特虽在专业性能上具备优势,但在个性化设计上仍落后于国际高端品牌(如始祖鸟),2025 年上半年迪桑特个性化定制产品营收占比仅 5%,低于始祖鸟的 15%,限制了毛利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政策与合规风险:环保与劳动法规的成本压力
环保政策趋严:国内环保政策对纺织行业的要求持续提升,安踏需加大环保投入(如污水处理、废气排放治理),2025 年上半年环保投入同比增长 20%,环保成本占营收比重从 1% 升至 1.2%,未来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环保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
劳动法规调整:越南、印尼等海外工厂所在地的劳动法规逐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社保缴纳比例等逐步提升,2025 年上半年安踏越南工厂劳动力成本同比增长 10%,未来海外生产制造成本的优势可能逐步减弱,对集团整体成本控制形成挑战。
四、未来战略与行业启示:安踏如何巩固利润优势?
面对外部挑战,安踏需从 “品牌升级、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 三个维度调整战略,进一步巩固利润优势,同时其利润保卫战的经验也为行业其他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品牌升级:从 “规模扩张” 到 “价值提升”
主品牌高端化:安踏主品牌需减少低毛利入门级产品的比重,加大中高端产品(500-1000 元价格带)的研发与推广,例如推出 “科技赋能” 的专业运动系列(如搭载自主研发 “安踏氮科技” 的跑鞋),提升产品溢价能力,目标将主品牌毛利率从 48% 提升至 52% 以上。
高端品牌本土化:迪桑特、可隆需加强本土化设计与营销,例如结合中国消费者的体型特点、运动习惯优化产品设计,同时加大国内高端运动场景(如滑雪、户外露营)的营销投入,提升品牌在国内高端市场的认可度,目标将高端品牌营收占比从 25% 提升至 35%。
(二)技术创新:以 “科技” 驱动成本优化与产品溢价
材料技术创新: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材料,例如研发可降解聚酯纤维,既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又能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开发 “多功能集成面料”,提升产品的专业性能,例如将防风、防水、透气功能集成于单一面料,减少生产环节,降低制造成本。
数字化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 “数字化供应链” 与 “数字化营销”,例如通过 AI 算法优化需求预测,将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缩短至 60 天以内,减少库存成本;通过虚拟试衣、AR 营销等数字化手段,提升消费者体验,增强产品溢价能力。
(三)全球化布局:从 “产能转移” 到 “市场拓展”
新兴市场拓展:加大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这些市场运动服饰渗透率较低(如东南亚仅 15%,低于中国的 35%),且消费需求以中低端为主,安踏可通过 “高性价比” 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同时利用当地的供应链资源,降低物流与生产制造成本。
欧美高端市场突破: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进入欧美高端运动服饰市场,例如收购欧美本土高端户外品牌,借助其品牌影响力与渠道资源,提升高端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同时将国内的成本管控经验复制到海外品牌,提升其盈利水平。
(四)行业启示:利润保卫战的核心逻辑
安踏的利润保卫战表明,在高成本时代,运动服饰企业的利润增长不能仅依赖 “规模扩张”,更需依靠 “成本精细化管控、品牌差异化运营、技术创新驱动”。对行业其他企业而言,需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建立全产业链成本管控体系,通过供应链整合、生产效率提升对冲成本压力;二是构建差异化品牌矩阵,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高毛利品牌提升整体盈利水平;三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科技驱动产品升级与成本优化,实现 “降本” 与 “提效” 的双重目标。
对于希望在消费行业(尤其是运动服饰领域)实现战略突破与利润提升的企业而言,系统的战略规划与落地能力至关重要。若企业希望提升战略制定、成本管控、品牌运营能力,可关注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https://www.bjs.org.cn/cc/16515/708.html)。该课程由资深战略管理专家、消费行业高管授课,涵盖消费行业趋势分析、战略定位、成本管控、品牌建设等核心内容,结合安踏、李宁等运动服饰企业的实战案例,帮助企业管理者精准把握行业机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并有效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利润稳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