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市场潜力与增长空间的深度解析


随着 “宠物经济” 的持续升温,宠物医疗作为其中的核心细分领域,正迎来快速发展期。而宠物药作为宠物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凭借其刚性需求属性与持续扩容的市场规模,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眼中的 “新蓝海”。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并购合作、生产线改造等方式切入宠物药赛道,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然而,宠物药赛道虽前景广阔,却也面临着研发周期长、监管门槛高、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的动因、优势与潜在风险,既能把握宠物经济的发展趋势,也能为投资者与行业参与者判断该赛道的增长空间提供参考。

一、宠物药赛道的市场现状:需求扩容与潜力释放

近年来,我国宠物饲养率持续提升,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直接推动宠物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 年我国宠物药市场规模突破 200 亿元,同比增长 25%,远高于全球宠物药市场 12% 的增速;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 20% 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从市场结构来看,宠物药可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其中处方药以抗生素、驱虫药、疫苗为主,非处方药则包括皮肤药、营养补充剂、外用护理药等。2024 年,处方药占宠物药市场的 60%,其中驱虫药与疫苗是最大的两个品类,分别占处方药市场的 35% 与 25%—— 随着宠物寄生虫感染率上升与疫苗接种意识增强,这两个品类的需求持续旺盛,2024 年增速分别达 30% 与 28%。非处方药市场占比 40%,皮肤药与营养补充剂增速领先,前者因宠物皮肤病高发(犬类皮肤病发病率约 20%)需求激增,2024 年增速达 26%;后者则受益于宠物主人对宠物营养健康的关注,增速达 24%。

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宠物药市场目前仍以国外品牌为主导,但国产替代趋势已逐步显现。2024 年,国外品牌(如拜耳、辉瑞、梅里亚)占据我国宠物药市场 65% 的份额,这些品牌凭借先发优势、成熟的研发体系与完善的渠道网络,在处方药领域尤其是疫苗、驱虫药品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国产品牌近年来通过技术积累与成本优势,在非处方药领域快速突破,2024 年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提升至 35%,较 2020 年增长 15 个百分点。其中,部分本土兽药企业通过转型宠物药业务,在皮肤药、外用护理药等品类中实现市占率领先,为上市公司布局该赛道提供了成熟的产业基础。

二、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的动因:多重因素驱动的战略选择

上市公司纷纷切入宠物药赛道,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自身业务协同等多重因素的理性战略选择,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上市公司布局该赛道的核心驱动力。

(一)宠物经济升温:宠物药需求刚性增长

“宠物经济” 的持续升温是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的根本动因。近年来,我国宠物饲养率从 2020 年的 20% 提升至 2024 年的 35%,宠物数量突破 1.2 亿只,其中犬猫数量占比超过 90%。随着宠物逐渐成为家庭 “成员”,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的投入显著增加,2024 年我国单只宠物年均医疗支出达 1500 元,较 2020 年增长 67%,其中药品支出占比达 40%,成为宠物医疗支出的最大组成部分。

宠物药的需求具有 “刚性” 特征 —— 宠物生病后需及时用药治疗,且部分药品(如驱虫药、疫苗)需定期使用,不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这种刚性需求使得宠物药市场在消费下行周期中仍能保持增长,成为上市公司对冲主营业务风险、寻找新增长极的重要选择。例如,某主营传统兽药的上市公司,受养殖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主营业务增速放缓,2024 年通过切入宠物药赛道,实现宠物药业务收入 5 亿元,同比增长 40%,有效弥补了传统业务的增长缺口。

(二)政策支持:宠物药监管体系完善与国产替代加速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先后出台《宠物用兽药注册办法》《关于促进宠物医疗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一方面完善宠物药注册审批流程,将宠物药注册周期从过去的 5-7 年缩短至 3-4 年,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与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鼓励宠物药国产化,对国产宠物创新药给予 “优先审批” 政策,2024 年国产宠物创新药获批数量达 15 个,较 2020 年增长 200%。

同时,政策对进口宠物药的监管趋严,也为国产宠物药提供了替代空间。2024 年,农业农村部加强了对进口宠物药的质量抽检与溯源管理,部分进口宠物药因质量问题被暂停进口,而国产宠物药凭借稳定的质量与性价比优势,快速填补市场空缺。例如,某上市公司研发的国产宠物驱虫药,在进口同类产品暂停进口后,市场份额从 5% 提升至 15%,成为该品类的主流品牌之一。

(三)业务协同: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与转型需求

对多数布局宠物药赛道的上市公司而言,该业务与现有主营业务存在较强的协同性,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降低转型成本。从行业分布来看,布局宠物药赛道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传统兽药、化学制药、生物医药等领域:

传统兽药企业凭借 “生产资质 + 渠道网络” 优势,转型宠物药业务最为顺畅。这类企业本身具备兽药生产许可证,只需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即可生产宠物药,生产成本较低;同时,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兽药经销商网络,可快速转化为宠物药销售渠道,节省渠道建设成本。例如,某传统兽药上市公司,2023 年改造 2 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宠物驱虫药,2024 年宠物药业务收入达 8 亿元,其中 80% 的销售额通过原有经销商渠道实现。

化学制药与生物医药企业则凭借 “研发能力 + 技术储备” 切入宠物药赛道。宠物药与人类药品在研发技术(如化学合成、生物发酵)上存在共通性,这类企业可将人类药品的研发技术迁移至宠物药领域,缩短研发周期。例如,某主营抗生素的化学制药上市公司,利用现有抗生素合成技术,研发出宠物专用抗生素,2024 年该产品获批上市后,快速占据宠物抗生素市场 10% 的份额;某生物医药企业则将人类疫苗研发技术应用于宠物疫苗,研发的犬细小病毒疫苗,保护率达 9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也是出于 “业务多元化” 的转型需求。例如,某主营原料药的上市公司,受原料药价格波动影响,主营业务利润不稳定,2024 年通过并购宠物药企业,切入宠物药赛道,实现业务多元化,降低了单一业务的风险,2024 年宠物药业务贡献了 15% 的净利润,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的优势与挑战:增长空间的关键变量

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具备资金、研发、渠道等多方面优势,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研发风险、品牌建设等挑战,这些优势与挑战共同决定了其能否在该赛道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一)优势:资金、研发与渠道构建竞争壁垒

1. 资金优势:支撑宠物药的长期研发与市场拓展

宠物药研发与市场拓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上市公司相较于中小型企业,具备更强的融资能力与资金实力。一方面,上市公司可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获取低成本资金,用于宠物药研发与生产线建设 ——2024 年,某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 10 亿元,用于宠物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推动 3 个宠物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更为稳定,能够承受宠物药业务前期的亏损,为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 研发优势:加速宠物药产品创新与迭代

宠物药尤其是创新药的研发,对技术实力要求较高,而上市公司通常具备更完善的研发体系与专业的研发团队。传统兽药上市公司拥有成熟的兽药研发平台,可快速转化为宠物药研发能力;化学制药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则可利用人类药品的研发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宠物创新药。例如,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组建了 20 人的宠物药研发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宠物肿瘤治疗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若成功上市,将填补国内宠物肿瘤创新药的空白,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3. 渠道优势:快速实现宠物药的市场渗透

上市公司的现有渠道网络,为宠物药的市场推广提供了便利。传统兽药上市公司的经销商网络可覆盖全国市县,部分经销商同时服务于宠物医院与养殖场,能够快速将宠物药推向市场;化学制药上市公司则可利用其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合作关系,与宠物连锁医院、线上宠物药平台建立合作。例如,某上市公司通过与国内头部宠物连锁医院合作,将其宠物皮肤药纳入医院采购目录,2024 年该产品在宠物医院渠道的销售额达 3 亿元,占该产品总销售额的 60%;同时,其与京东宠物、天猫宠物等线上平台合作,实现线上销售额 1.5 亿元,快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二)挑战:市场竞争、研发风险与品牌建设制约增长

1. 市场竞争加剧:国外品牌垄断与国内企业涌入

尽管国产替代趋势明显,但国外品牌在宠物药市场尤其是高端处方药领域的垄断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拜耳、辉瑞等国外品牌凭借数十年的品牌积累与成熟的产品矩阵,在宠物主人心中具备较高的信任度,而国产宠物药品牌仍处于 “培育期”,市场认可度较低。同时,随着宠物药赛道热度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涌入,2024 年国内新增宠物药生产企业 50 家,较 2020 年增长 150%,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 “低价竞争” 策略,导致宠物药行业整体毛利率下降,2024 年宠物药行业平均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65% 降至 55%,挤压了上市公司的利润空间。

2. 研发风险:周期长、投入大与成功率低

宠物药研发尤其是创新药研发,面临着 “周期长、投入大、成功率低” 的风险。宠物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通常为 3-4 年,研发投入超过 1 亿元,而临床成功率仅为 30% 左右,远低于人类创新药。例如,某上市公司 2021 年启动的宠物抗癌创新药研发项目,累计投入 1.2 亿元,2024 年因临床效果未达预期被迫终止,前期投入全部亏损。此外,宠物药的临床试验难度较大 —— 宠物无法像人类一样表达感受,临床试验数据收集难度高,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增加了研发风险。

3. 品牌建设难度大:宠物主人信任壁垒高

宠物主人对宠物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要求极高,品牌信任度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国外品牌通过长期的市场教育与产品验证,已建立起较高的品牌信任度,而国产宠物药品牌尤其是新进入的上市公司品牌,需要长期的市场验证与口碑积累才能获得宠物主人认可。例如,某上市公司 2024 年推出的宠物疫苗产品,尽管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优异,但因品牌知名度低,上市初期市场接受度较低,2024 年销售额仅 1 亿元,远低于预期。品牌建设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与时间积累,对上市公司的长期运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增长空间判断:短期看品类突破,长期靠创新与生态

综合来看,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但增长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其能否在品类突破、创新研发与生态构建上取得突破。短期内,上市公司可通过聚焦优势品类实现快速增长;长期来看,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与构建宠物医疗生态,才能在该赛道实现可持续增长。

(一)短期:聚焦优势品类,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短期内,上市公司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聚焦宠物药中的高需求、低竞争品类,实现快速突破。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驱虫药、皮肤药、营养补充剂等品类需求旺盛且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适合上市公司作为切入点:

驱虫药是宠物药市场最大的品类,2024 年市场规模达 42 亿元,且需求刚性强(宠物需每月或每季度驱虫一次)。上市公司尤其是传统兽药企业,可利用现有驱虫药技术,开发宠物专用驱虫药,通过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例如,某传统兽药上市公司开发的宠物体外驱虫药,价格较进口产品低 30%,2024 年销售额达 6 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至 8%。

皮肤药市场因宠物皮肤病高发而持续增长,2024 年市场规模达 32 亿元,且以非处方药为主,研发门槛较低。化学制药上市公司可利用现有皮肤药研发技术,开发宠物专用皮肤药,快速实现产品上市。例如,某化学制药上市公司将人类皮肤病药膏改良为宠物专用剂型,2024 年获批上市后,销售额达 3.5 亿元,成为该品类的重要参与者。

营养补充剂市场增速快且监管门槛较低,2024 年市场规模达 24 亿元,适合上市公司快速布局。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等,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小型宠物营养企业或与科研机构合作,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二)长期:创新研发与生态构建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长期来看,宠物药赛道的增长空间将主要来自创新药研发与宠物医疗生态构建,这也是上市公司能否在该赛道立足的关键:

创新药研发是提升宠物药业务附加值的核心。随着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对宠物创新药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尤其是在肿瘤治疗、慢性病管理等领域,目前国内仍以进口药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上市公司可加大对宠物创新药的研发投入,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发高端创新药,如宠物抗癌药、宠物糖尿病药等。例如,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的宠物淋巴瘤治疗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 Ⅱ 期,若成功上市,将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预计年销售额可达 10 亿元以上。

构建宠物医疗生态能够实现业务协同与价值提升。宠物药业务与宠物医院、宠物食品、宠物用品等业务存在较强的协同性,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宠物医院、搭建线上宠物医疗平台等方式,构建 “宠物医疗 + 药品 + 食品 + 用品” 的一体化生态,提升用户粘性与业务附加值。例如,某上市公司通过并购 100 家宠物医院,形成 “线下医院 + 线上平台 + 药品销售” 的生态体系,2024 年宠物药业务通过医院渠道实现销售额 8 亿元,占宠物药总销售额的 60%,同时带动宠物食品与用品业务增长 30%。

关联课程推荐

对于关注宠物经济、上市公司战略布局与市场增长机会的企业家、管理者及行业研究者,可进一步学习 **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 。该课程聚焦消费领域(含宠物经济)的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与市场增长策略,结合上市公司布局新兴赛道的实战案例,深度解析如何通过精准营销、品类创新与生态构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帮助学员掌握营销驱动增长的核心方法与工具,为企业在新兴赛道的竞争中提供专业指导。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