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迭代、全球高端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跨界造车” 热潮持续升温。继科技、手机、家电企业纷纷入局后,又一跨界玩家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且首款车型直接对标超跑巨头布加迪威龙,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从公开信息来看,该跨界企业计划推出的首款纯电动超跑,将在动力性能(最大马力超 1800 匹)、续航能力(CLTC 工况续航超 800 公里)、智能配置(搭载 L4 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对标布加迪威龙,预计 2027 年正式量产,售价或突破 2000 万元。这一 “高起点” 布局,既体现了跨界企业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也折射出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吸引力。从行业视角来看,此次跨界造车并非偶然,而是产业趋势、市场需求与企业战略协同的结果,但要在超跑领域站稳脚跟,仍需跨越技术整合、品牌认知、供应链管理等多重难关。
一、跨界造车动因:为何选择对标布加迪威龙的高端赛道?
该企业选择以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跑作为跨界首作,并非盲目追求 “噱头”,而是基于产业趋势、市场机遇与企业资源禀赋的综合考量,背后蕴含着清晰的战略逻辑。
(一)高端新能源超跑赛道:蓝海市场与品牌溢价双重吸引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高端新能源超跑市场正从 “小众 niche” 向 “规模蓝海” 转型。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高端超跑(售价超 1000 万元)市场规模达 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其中新能源超跑占比从 2020 年的 5% 提升至 2024 年的 22%,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50%。这一赛道不仅增长潜力大,更具备 “高品牌溢价” 特性 —— 布加迪、法拉利等传统超跑品牌的毛利率普遍超 40%,远高于普通新能源汽车 15%-20% 的毛利率。对跨界企业而言,通过高端超跑切入市场,既能借助赛道的高附加值快速回收研发成本,更能凭借超跑的 “技术标杆” 属性,为未来拓展中高端民用车型奠定品牌基础,实现 “以超跑树品牌,以民用车扩规模” 的战略布局。
从市场需求来看,全球富豪群体对新能源超跑的需求持续增长。调研显示,2024 年全球净资产超 10 亿美元的富豪中,有 68% 计划在未来 3 年内购买新能源超跑,核心诉求集中在 “零排放环保理念”“前沿科技体验”“稀缺性收藏价值”。布加迪威龙作为传统燃油超跑的代表,虽在性能上仍具竞争力,但在新能源化、智能化方面已显滞后,这为跨界企业推出对标车型提供了市场空白。
(二)企业技术储备:跨界优势与资源整合的支撑
此次跨界造车的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具备与高端超跑研发相匹配的资源储备,为对标布加迪威龙提供了可能性。从公开信息来看,该企业在以下领域的技术积累成为关键支撑:一是电池技术,其自主研发的 “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达 1200Wh/L,是当前主流三元锂电池的 3 倍,可支撑超跑的高动力输出与长续航需求,同时充电 15 分钟可恢复 80% 电量,解决超跑 “续航焦虑”;二是电机技术,采用自研的 “多合一集成电驱系统”,最大功率超 1800 匹,百公里加速时间预计不足 2.3 秒,性能参数与布加迪威龙(百公里加速 2.5 秒)基本持平;三是智能科技,依托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 AI 算法、芯片研发能力,计划为超跑搭载自研的 L4 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同时配备 “沉浸式智能座舱”(融合 AR-HUD、多屏交互、生物识别功能),在智能化层面实现对传统超跑的超越。
此外,企业还通过 “外部合作 + 并购” 快速补齐汽车制造短板:已与意大利知名超跑设计工作室宾尼法利纳达成合作,负责首款超跑的外观与内饰设计;收购德国某老牌汽车工程公司,获得底盘调校、整车集成等核心技术;同时与宁德时代、博世等供应链巨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障核心零部件供应。这种 “自主研发 + 外部整合” 的模式,为其高端超跑研发提供了资源保障。
(三)规避低端市场红海:差异化竞争的战略选择
当前,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 “红海竞争” 阶段 ——2024 年国内 10-20 万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企业超 50 家,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导致多数企业陷入亏损。对跨界企业而言,若从低端市场切入,不仅面临激烈竞争,更难以发挥自身在高端技术领域的优势。而高端超跑赛道竞争者相对较少(全球主流超跑品牌不足 20 家),且传统品牌在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中存在 “路径依赖”,跨界企业可凭借 “无包袱转型” 的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
同时,高端超跑的 “稀缺性” 特性,也能规避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供应链压力。首款车型预计年产能仅 50-100 辆,远低于普通汽车的万辆级产能,对供应链的柔性化、定制化要求更高,而跨界企业通过 “小批量定制” 模式,可更好地控制生产节奏与成本,降低跨界初期的运营风险。
二、对标布加迪威龙:技术、品牌与市场的三重挑战
尽管跨界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但要打造出真正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跑,并在市场中获得认可,仍需面对技术整合、品牌认知、市场接受度三大核心挑战。
(一)技术整合:从 “参数达标” 到 “体验最优” 的差距
虽然该企业公布的动力、续航等参数已接近布加迪威龙,但超跑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 “硬件参数”,更在于 “整车性能调校” 与 “驾驶体验优化”,这正是传统超跑品牌的核心壁垒。布加迪威龙历经数十年的底盘调校、空气动力学优化,其在高速稳定性(时速超 400km/h 时仍能保持车身稳定)、操控精准性(转向虚位小于 0.5°)、制动性能(100-0km/h 制动距离小于 30 米)等方面的表现,是跨界企业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对跨界企业而言,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 “多系统协同整合”—— 超跑的电池、电机、底盘、智能系统需高度协同,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影响整体性能。例如,高动力输出可能导致电池温度快速升高,需配备高效的热管理系统;L4 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高速行驶场景下,需与底盘控制系统实时联动,避免出现操控延迟。目前,该企业尚未公布具体的整车测试数据(如高速稳定性、极端环境适应性),技术整合能力仍需市场验证。
此外,超跑的 “可靠性” 也是关键 —— 布加迪威龙的发动机故障率低于 0.1%,而跨界企业的电动动力系统缺乏长期市场验证,若在量产后面临频繁故障,将严重影响品牌口碑。
(二)品牌认知:从 “跨界新人” 到 “超跑玩家” 的跨越
布加迪威龙之所以能成为超跑领域的标杆,不仅在于其性能,更在于百年品牌积累的 “豪华、稀缺、传承” 认知 —— 布加迪自 1909 年创立以来,已成为全球富豪圈层的 “身份象征”,其品牌溢价远超产品本身的价值。而此次跨界企业虽在原有领域具备一定知名度,但在汽车行业仍是 “新人”,缺乏超跑品牌应有的 “历史传承” 与 “圈层认同”。
调研显示,超跑消费者在购车时,“品牌历史”“圈层文化” 是仅次于性能的重要考量因素 ——2024 年全球超跑消费者中,有 72% 表示 “不会购买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的跨界品牌超跑”,核心担忧集中在 “品牌保值率”(跨界品牌超跑的二手残值率可能低于传统品牌 30% 以上)与 “圈层认可度”(难以进入传统超跑车主圈层)。对跨界企业而言,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超跑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形象,是比技术研发更难的挑战。
(三)市场接受度:2000 万售价的 “买单者” 在哪?
首款车型预计 2000 万元的售价,将其定位为 “顶级富豪专属”,但这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品牌、性能、稀缺性的要求极为苛刻。目前,全球年消费 2000 万元以上超跑的客户不足 500 人,且主要集中在欧洲、中东、北美地区,客户群体高度固化,多为传统超跑品牌的忠实用户。
对跨界企业而言,要吸引这部分客户,需在 “稀缺性” 与 “定制化” 上做足文章。布加迪威龙每款车型均限量生产(如布加迪 Chiron 限量 500 辆),且支持高度定制化(如车身颜色、内饰材质、个人标识雕刻),部分定制车型的交付周期长达 2-3 年,充分满足客户的 “专属感” 需求。而跨界企业首款车型的限量数量、定制化程度尚未明确,若无法在稀缺性与定制化上超越传统品牌,将难以吸引目标客户。
同时,超跑的 “售后服务” 也是客户关注的重点。布加迪在全球设立了 30 余家专属服务中心,提供 24 小时道路救援、定期上门保养、零部件专属定制等服务,而跨界企业尚未公布售后服务体系规划,若服务能力无法匹配高端客户需求,将进一步制约市场接受度。
三、破局路径:技术、品牌与生态的协同构建
要在高端超跑领域实现突破,跨界企业需从技术攻坚、品牌塑造、生态构建三个维度制定策略,逐步缩小与传统超跑品牌的差距。
(一)技术攻坚:聚焦 “核心短板”,联合专业力量
针对整车调校、可靠性等核心短板,跨界企业可进一步加强与传统汽车工程公司的合作,例如深化与德国博世、意大利马瑞利等企业的合作,引入其在底盘调校、空气动力学设计、热管理系统方面的专业技术;同时,建立 “超跑专项测试团队”,在全球多地(如纽博格林赛道、北欧极寒地区、中东高温地区)开展极端环境测试,积累测试数据,持续优化整车性能。此外,可通过 “技术专利合作” 获取传统超跑品牌的核心技术,例如与布加迪、法拉利等品牌签订专利授权协议,快速补齐技术短板。
(二)品牌塑造:“事件营销 + 圈层渗透” 双管齐下
在品牌塑造方面,可通过 “高端事件营销” 提升品牌曝光度与调性 —— 例如,参与国际顶级超跑赛事(如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通过赛事成绩证明产品性能;举办全球限量版发布会,邀请全球顶级富豪、明星、设计师参与,打造 “圈层专属” 的品牌形象;同时,与高端奢侈品品牌(如爱马仕、百达翡丽)开展联名合作,推出限量版车型,借助奢侈品品牌的圈层影响力,渗透超跑目标客户群体。
在圈层渗透方面,可建立 “超跑车主俱乐部”,为首批车主提供专属权益(如私人定制旅行、超跑驾驶培训、高端商业社交活动),通过车主的 “口碑传播” 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同时,与全球顶级豪宅、私人飞机、游艇品牌建立合作,构建 “高端生活方式生态”,将超跑融入富豪的日常生活场景,强化品牌的 “身份象征” 属性。
(三)生态构建:“超跑 +” 模式,拓展长期价值
长期来看,跨界企业可围绕超跑构建 “高端智能出行生态”,将超跑的技术与品牌价值延伸至其他领域。例如,将超跑的固态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算法应用于中高端民用车型,实现 “技术下放”;推出 “超跑周边生态产品”(如定制版智能手表、高端车载音响、私人车库智能管理系统),拓展收入来源;同时,布局 “高端出行服务”(如超跑租赁、专属司机服务、高端路线定制),让更多潜在客户体验产品,为品牌后续发展积累用户基础。
对于希望在跨界造车、高端制造等领域实现品牌突破与市场增长的企业而言,系统的营销战略与品牌建设能力至关重要。若企业希望提升高端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品牌塑造、圈层运营能力,可关注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https://ss7.portal.vixue.tech/preview/441/16515/709 )。该课程由资深营销专家、高端品牌顾问授课,涵盖高端市场趋势分析、品牌定位、圈层营销、事件营销等核心内容,结合跨界造车、超跑品牌的实战案例,帮助营销管理者精准把握高端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营销与增长战略,在激烈的高端市场竞争中实现品牌与业绩的双重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