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的增长潜力与突围路径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宠物医疗需求快速释放的背景下,宠物药赛道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关注焦点。2025 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如瑞普生物、普莱柯、生物股份)通过自主研发、并购合作、产品线拓展等方式加码宠物药业务,试图在这一蓝海市场抢占先机。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宠物药市场规模达 186 亿元,同比增长 25%,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230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超 20%,显著高于传统兽药市场(复合增长率约 8%)。从行业视角来看,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赛道,既是对传统兽药业务增长瓶颈的突破,也是对宠物经济细分领域机会的把握,但要真正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仍需跨越技术研发、市场竞争、监管合规等多重挑战,其布局策略与执行能力将决定最终的市场地位。

一、宠物药赛道崛起:上市公司入局的核心动因

上市公司密集布局宠物药赛道,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市场需求爆发、政策支持加码、传统业务转型压力三大核心动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宠物药赛道的 “吸引力磁场”。

(一)市场需求爆发:宠物医疗 “消费升级” 推动用药需求增长

随着居民养宠观念从 “宠物” 向 “家庭成员” 转变,宠物医疗消费呈现 “高端化、精细化” 趋势,带动宠物药需求快速增长。从需求结构来看,宠物药的增长主要来自三大领域:一是宠物常见病用药(如皮肤病药、消化道药、呼吸道药),2024 年市场规模达 98 亿元,同比增长 22%,其中皮肤病药因宠物皮肤病发病率高(约 30% 的宠物曾患皮肤病),成为最大细分品类,规模达 35 亿元;二是宠物疫苗,随着狂犬病、猫瘟热等传染病防控意识提升,宠物疫苗接种率从 2020 年的 35% 提升至 2024 年的 62%,2024 年宠物疫苗市场规模达 42 亿元,同比增长 30%,其中狂犬病疫苗占比超 50%;三是宠物驱虫药,作为 “刚需型” 产品,2024 年市场规模达 36 亿元,同比增长 28%,体外驱虫药因使用便捷,占据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消费群体来看,Z 世代成为养宠主力,其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度更高,愿意为高品质宠物药支付溢价。调研显示,2024 年 Z 世代养宠人群在宠物医疗上的年均消费达 5200 元,其中药品消费占比超 30%,远高于整体养宠人群 25% 的药品消费占比;同时,Z 世代更偏好 “进口替代”“绿色无刺激” 的宠物药,推动国产高端宠物药需求增长,这为上市公司布局高端宠物药提供了市场空间。

(二)政策支持加码:国产宠物药迎来 “政策红利期”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宠物药产业发展,为上市公司入局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3 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宠物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简化宠物药注册流程,将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 60 个工作日缩短至 30 个工作日,同时允许 “境外已上市宠物药” 通过 “视同审批” 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了宠物药的产品迭代;2024 年,农业农村部进一步扩大宠物药适用范围,将宠物抗肿瘤药、宠物保健品纳入监管体系,填补了此前的监管空白,为上市公司拓展产品线提供了政策依据。

此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宠物药产业发展,例如山东省将宠物药纳入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扶持领域”,对宠物药研发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的研发补贴;江苏省建立 “宠物药产业园区”,吸引上市公司入驻,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政策支持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布局宠物药的门槛,更提升了行业整体的发展信心,推动更多资本进入该赛道。

(三)传统业务压力:兽药企业寻求 “第二增长曲线”

对以传统兽药(畜禽药、水产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而言,布局宠物药是应对传统业务增长瓶颈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传统兽药市场面临 “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养殖端需求波动” 等问题:2024 年,国内畜禽药市场规模同比仅增长 5%,且行业集中度低(CR10 不足 20%),价格战导致企业毛利率持续下滑,部分上市公司传统兽药业务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45% 降至 2024 年的 35%;同时,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周期性爆发,导致养殖端用药需求波动,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兽药业务的经营压力。

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宠物药作为 “高增长、高毛利” 的细分赛道,成为上市公司寻求 “第二增长曲线” 的理想选择。数据显示,宠物药的毛利率普遍在 50% 以上,部分高端宠物药(如宠物抗肿瘤药、特效皮肤病药)毛利率超 70%,远高于传统畜禽药 35% 的平均毛利率,这种 “高毛利” 特性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例如瑞普生物 2024 年宠物药业务毛利率达 58%,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 3 个百分点。

二、上市公司的布局策略:从 “产品端” 到 “渠道端” 的多维突破

面对宠物药赛道的机遇,上市公司采取了差异化的布局策略,从产品研发、产业链整合、渠道建设三个维度切入,试图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产品研发:“自主研发 + 外部合作” 双轮驱动

在产品研发层面,上市公司主要通过 “自主研发” 与 “外部合作” 相结合的方式,快速丰富产品线。自主研发方面,上市公司凭借在传统兽药领域积累的研发能力,向宠物药领域延伸,例如普莱柯依托其在疫苗研发上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出宠物狂犬病疫苗、猫瘟热疫苗,2024 年宠物疫苗销售额达 3.2 亿元,同比增长 45%;生物股份则利用其生物制药平台,开发出宠物用重组蛋白疫苗,打破了进口疫苗的垄断,2024 年该产品市场份额达 15%。

外部合作方面,上市公司通过 “并购、技术授权、联合研发” 等方式,快速获取核心技术与产品。2024 年,瑞普生物以 2.5 亿元收购美国宠物药企业 PetMed,获得其宠物皮肤病药、驱虫药的核心技术与产品线,收购后瑞普生物宠物药业务规模从 2023 年的 4.8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8.5 亿元,跃居国内宠物药企业前三;2025 年,普莱柯与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签订技术授权协议,获得其宠物体外驱虫药的中国市场独家生产与销售权,预计该产品上市后年销售额将突破 5 亿元。

(二)产业链整合:“原料药 + 制剂” 一体化,控制成本与质量

为提升竞争力,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布局宠物药 “原料药 + 制剂” 一体化产业链,通过向上游原料药延伸,控制成本与产品质量。例如,瑞普生物在山东建设宠物药原料药生产基地,生产宠物驱虫药原料药(如吡虫啉、莫昔克丁),2024 年原料药自给率达 60%,较外购成本降低 18%;同时,一体化产业链能够保障原料药的质量稳定性,避免因外购原料药质量问题导致的产品召回风险,2024 年瑞普生物宠物药产品合格率达 99.8%,高于行业平均 98% 的水平。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还向宠物药下游延伸,布局宠物医疗服务,构建 “药品 + 服务” 的生态体系。2025 年,生物股份投资 1 亿元设立 “宠物医疗服务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设 10 家宠物医院,通过 “医院渠道” 推广自有宠物药产品,实现 “药品销售 + 医疗服务” 的协同增长,预计 2025 年宠物医院将为生物股份带来 1.2 亿元的宠物药销售额。

(三)渠道建设:“线上 + 线下” 融合,覆盖全渠道场景

在渠道建设层面,上市公司采用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策略,覆盖宠物药的全渠道场景。线下渠道方面,上市公司主要通过 “宠物医院、宠物用品店、经销商” 三大渠道销售产品,其中宠物医院因 “专业推荐” 属性,成为高端宠物药的核心渠道,2024 年上市公司通过宠物医院销售的宠物药占比达 45%,例如普莱柯的宠物疫苗通过与全国 2000 家宠物医院合作,实现快速铺货;宠物用品店则作为 “便捷型” 渠道,主要销售驱虫药、保健品等刚需产品,2024 年占比达 30%;经销商渠道则覆盖三四线城市及下沉市场,2024 年占比达 25%。

线上渠道方面,随着宠物药电商化趋势加强,上市公司开始布局 “电商平台、私域流量” 等线上渠道。2024 年,瑞普生物在天猫、京东开设 “宠物药官方旗舰店”,年销售额达 1.5 亿元,同比增长 60%;同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开展 “宠物健康科普”,吸引粉丝关注,构建私域流量池,2024 年私域渠道宠物药销售额达 8000 万元,复购率超 40%。线上渠道的拓展,不仅降低了渠道成本(线上渠道费用率约 15%,低于线下 25% 的费用率),还提升了品牌曝光度,为上市公司宠物药业务的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三、增长空间与挑战:上市公司的 “机遇与荆棘”

尽管宠物药赛道增长潜力巨大,但上市公司要实现持续增长,仍需面对 “进口品牌垄断、研发壁垒高、市场竞争加剧” 等挑战,这些因素将决定上市公司在宠物药赛道的最终增长空间。

(一)增长空间:三大因素支撑长期增长

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在宠物药赛道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预计 2025-2030 年中国宠物药市场将保持 18% 以上的年均增速,2030 年市场规模突破 600 亿元,为上市公司提供广阔的市场容量;二是国产替代空间,当前进口品牌占据中国宠物药市场 65% 以上的份额,尤其是高端宠物药(如宠物抗肿瘤药、特效疫苗),进口品牌占比超 80%,随着国产宠物药技术提升,进口替代空间巨大,预计 2030 年国产宠物药市场份额将提升至 50% 以上;三是产品结构升级,从 “低端化、同质化” 向 “高端化、差异化” 转型,例如宠物靶向药、宠物基因治疗药物等新兴品类,当前市场规模较小(2024 年约 5 亿元),但增速超 50%,未来将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从企业层面来看,头部上市公司凭借 “研发能力、渠道优势、品牌影响力”,有望在市场增长中占据更大份额。以瑞普生物为例,若其宠物药业务保持 40% 的年均增速,2027 年业务规模将突破 30 亿元,成为国内宠物药龙头企业;普莱柯若能在宠物疫苗领域持续突破,2027 年宠物疫苗销售额有望达 15 亿元,跻身全球宠物疫苗企业前十。

(二)核心挑战:四大 “拦路虎” 制约增长

尽管增长空间广阔,但上市公司在宠物药赛道仍面临四大核心挑战:一是进口品牌垄断,拜耳、勃林格殷格翰、默克等国际巨头凭借 “技术优势、品牌知名度、完善的产品线”,长期占据中国宠物药高端市场,2024 年进口品牌在宠物疫苗、宠物抗肿瘤药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达 75%、90%,国产上市公司要实现高端市场突破,需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品牌建设;二是研发壁垒高,宠物药尤其是宠物疫苗、宠物靶向药,研发周期长(通常 3-5 年)、投入大(单款产品研发投入超 1 亿元)、技术难度高,例如宠物抗肿瘤药需要针对不同宠物品种(如犬、猫)进行差异化研发,研发复杂度远高于传统兽药,部分上市公司因研发能力不足,难以推出高端产品;三是市场竞争加剧,除了上市公司,大量中小企业、创业公司也在涌入宠物药赛道,2024 年国内新增宠物药企业超 200 家,导致中低端宠物药市场(如体外驱虫药、普通皮肤病药)价格竞争激烈,部分产品价格同比下降 10%-15%,挤压上市公司的利润空间;四是监管合规风险,宠物药的监管日趋严格,2024 年农业农村部开展 “宠物药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宠物药企业超 50 家,部分上市公司因 “标签不规范、质量不合格” 面临产品召回风险,影响品牌形象与市场销售。

四、突围路径与行业启示:上市公司的 “破局之道”

面对机遇与挑战,上市公司要在宠物药赛道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需从 “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差异化竞争” 三个维度制定突围策略,同时借鉴国际巨头的成功经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技术研发:聚焦 “高端化、差异化”,突破进口垄断

上市公司应加大研发投入,聚焦高端宠物药与差异化产品,突破进口品牌垄断。在高端领域,重点布局宠物疫苗(如多联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宠物抗肿瘤药(如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宠物特效皮肤病药,这些品类技术壁垒高、毛利率高,且进口替代空间大;在差异化领域,针对中国宠物品种特点(如中华田园犬、狸花猫),开发适配性更强的宠物药,例如针对中华田园犬易患的 “犬细小病毒病”,开发专用疫苗,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例如普莱柯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 “宠物药研发中心”,重点研发宠物基因治疗药物,预计 2026 年推出首款产品。

(二)品牌建设:从 “产品认知” 到 “情感认同”,提升品牌溢价

上市公司应加强宠物药品牌建设,从 “产品认知” 向 “情感认同” 转型,提升品牌溢价。在品牌传播层面,通过 “宠物健康科普、公益活动、KOL 合作” 等方式,传递品牌价值,例如瑞普生物联合宠物行业协会开展 “宠物健康公益行” 活动,免费为流浪宠物提供医疗服务与药品,提升品牌美誉度;与抖音、小红书的宠物达人合作,通过 “产品测评、养宠知识分享” 等内容,增强品牌曝光度与用户信任度。在品牌定位层面,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差异化品牌,例如针对高端养宠人群推出 “进口替代” 高端品牌,针对大众消费群体推出 “高性价比” 大众品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升市场覆盖率。

(三)差异化竞争:避开 “价格战”,构建 “细分赛道优势”

上市公司应避开中低端市场的 “价格战”,选择细分赛道构建竞争优势。例如,聚焦 “宠物驱虫药” 细分赛道,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效果(如长效驱虫、广谱驱虫),成为该赛道的 “隐形冠军”;或聚焦 “宠物保健品” 赛道,开发 “功能性保健品”(如宠物关节保健品、宠物肠胃保健品),利用保健品 “高复购、低竞争” 的特点,实现稳定增长。此外,上市公司还可通过 “定制化服务” 构建差异化优势,例如为宠物医院提供 “个性化用药方案”,为养宠用户提供 “一对一健康咨询服务”,提升用户粘性,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对于希望在宠物经济、大健康等领域实现营销突破与战略增长的企业而言,系统的营销能力与战略规划至关重要。若企业希望提升营销策略制定、品牌建设、市场竞争应对能力,可关注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https://ss7.portal.vixue.tech/preview/441/16515/709 )。该课程由资深营销专家、行业顾问授课,涵盖宠物经济等新消费领域的营销策略、品牌打造、用户运营、市场竞争分析等核心内容,结合瑞普生物、普莱柯等上市公司的实战案例,帮助营销管理者精准把握行业趋势,制定科学的营销与增长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品牌与业绩的双重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