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玩市场持续升温的当下,热门 IP 衍生品的价格波动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期,泡泡玛特旗下迷你版 LABUBU 系列潮玩出现显著的价格异动 —— 二手市场价格较原价翻倍,其中隐藏款更是被炒至千元以上,远超 59 元 - 99 元的原价区间。这一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潮玩市场 “IP 赋能 + 稀缺性驱动 + 收藏需求” 共同作用的典型缩影。作为泡泡玛特旗下核心 IP 之一,LABUBU 凭借独特的设计风格、持续的内容运营与高频的产品迭代,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其衍生品的价格波动不仅反映出单个 IP 的商业价值,更折射出当前潮玩市场的供需格局与消费心理变化。深入解析迷你版 LABUBU 价格飙升的底层逻辑,既能洞悉潮玩 IP 的运营规律,也能为行业参与者理解市场风险与机遇提供参考。
一、现象:迷你版 LABUBU 价格异动的具体表现
迷你版 LABUBU 系列潮玩的价格狂欢,在二手交易平台(如闲鱼、潮玩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产品类型来看,该系列涵盖基础款、异色款与隐藏款,不同类型产品的价格涨幅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稀缺性越高的产品,价格溢价越明显。
从基础款来看,迷你版 LABUBU 的常规基础款原价多为 59 元,上市后短期内二手价便攀升至 120 元 - 150 元,涨幅普遍在 100%-150% 之间。例如,“LABUBU 森林系列” 中的 “小刺猬” 基础款,原价 59 元,二手平台成交均价达 130 元,溢价 120%;“LABUBU 甜品系列” 的 “草莓蛋糕” 基础款,二手价从 59 元涨至 145 元,溢价 146%。基础款的价格上涨主要源于 “供不应求”—— 该系列上市时采用 “盲盒” 销售模式,单个 IP 的粉丝群体庞大,而官方发售量有限,部分未抽中目标款式的消费者转向二手市场,推动基础款价格走高。
异色款作为基础款的 “特殊版本”,因发售量更少(通常为基础款的 1/5),价格涨幅更为显著。迷你版 LABUBU 的异色款原价多为 79 元,二手价普遍在 200 元 - 300 元区间,涨幅超过 200%。以 “LABUBU 海洋系列” 异色款 “蓝鲸鱼” 为例,原价 79 元,二手平台最高成交价达 280 元,溢价 254%;“LABUBU 太空系列” 异色款 “宇航员”,二手价稳定在 260 元左右,较原价溢价 229%。异色款的稀缺性不仅体现在发售量上,还在于其独特的色彩设计(如渐变色调、金属质感),满足了粉丝对 “个性化收藏” 的需求,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隐藏款作为整个系列中最稀缺的品类(抽中概率通常为 1/144 甚至更低),价格更是突破千元大关,成为二手市场的 “硬通货”。迷你版 LABUBU 隐藏款原价最高为 99 元,而二手价普遍在 1200 元 - 1500 元之间,部分热门隐藏款价格甚至超过 2000 元。例如,“LABUBU 魔法系列” 隐藏款 “魔法师”,二手平台成交均价达 1480 元,较原价溢价 1395%;“LABUBU 生肖系列” 隐藏款 “龙年限定”,因兼具 IP 价值与生肖文化属性,二手价飙升至 2100 元,溢价 2021%。隐藏款的价格飙升,除了稀缺性因素外,还与 “炒作资本介入” 有关 —— 部分黄牛通过大量囤积隐藏款,人为制造供需缺口,再以高价在二手市场抛售,获取高额利润。
从时间维度来看,迷你版 LABUBU 的价格波动呈现出 “短期爆炒、长期稳定” 的特征。在系列产品上市后的 1-2 个月内,由于粉丝抢购与黄牛炒作,价格快速攀升至峰值;随着市场供需逐步平衡(如官方补货、粉丝热情消退),价格会逐渐回落至相对稳定的区间,但仍高于原价。例如,“LABUBU 动物系列” 隐藏款上市初期二手价达 1800 元,3 个月后回落至 1200 元,虽较峰值下降 33%,但仍较原价溢价 1112%。
二、动因:迷你版 LABUBU 价格飙升的底层逻辑
迷你版 LABUBU 二手价翻倍、隐藏款炒至千元以上,并非偶然的市场炒作,而是潮玩市场 “IP 价值、稀缺性设计、消费心理、资本介入” 四大核心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价格上涨的闭环。
(一)IP 价值:LABUBU 的 “内容赋能 + 粉丝沉淀”
IP 是潮玩产品的核心价值载体,LABUBU 作为泡泡玛特旗下运营超过 10 年的经典 IP,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与粉丝运营,积累了极高的品牌认知度与用户粘性,为其衍生品的价格溢价奠定了基础。
从 IP 设计来看,LABUBU 拥有独特的 “人格化” 形象 —— 圆头圆脑的造型、无辜的眼神与略带叛逆的气质,既符合 Z 世代消费者对 “可爱又个性” 的审美需求,又具备较强的辨识度,区别于市面上其他 “萌系” 潮玩 IP。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使得 LABUBU 能够快速吸引目标用户,并形成稳定的粉丝群体(被称为 “LABUBU 粉丝”),截至 2024 年底,LABUBU 全平台粉丝数量突破 800 万,其中核心粉丝(年消费超 5000 元)占比达 15%。
从内容运营来看,泡泡玛特通过 “系列化产品 + 跨界合作 + 线下活动”,持续为 LABUBU IP 注入新的价值。在系列化产品方面,LABUBU 每年推出 4-6 个主题系列(如森林、海洋、太空、生肖),每个系列都有完整的故事背景与角色设定,通过 “故事化叙事” 增强粉丝的情感共鸣;在跨界合作方面,LABUBU 与迪士尼、LINE FRIENDS、奢侈品牌等展开联名合作,推出限量版潮玩,既提升了 IP 的高端属性,又吸引了跨界粉丝群体 ——2024 年 LABUBU 与迪士尼联名的 “公主系列”,上市即售罄,二手价较原价翻倍;在线下活动方面,泡泡玛特每年举办 “LABUBU 粉丝嘉年华”,通过 IP 主题展览、设计师见面会、粉丝互动游戏等形式,强化粉丝的归属感与忠诚度,进一步提升 IP 的商业价值。
从用户粘性来看,LABUBU 的粉丝具备 “高复购、高传播、高收藏意愿” 的特点。调研数据显示,LABUBU 核心粉丝的年均复购次数达 8 次,远超潮玩行业平均的 3 次;同时,粉丝乐于在社交平台(如小红书、微博、抖音)分享自己的收藏与开箱视频,形成 “自发传播”——2024 年,小红书上 #LABUBU# 话题的累计阅读量突破 50 亿次,相关笔记超过 300 万篇,这种传播不仅提升了 IP 的知名度,还吸引了更多潜在消费者进入市场,进一步推高了产品的需求。
(二)稀缺性设计:“盲盒模式 + 限量发售” 制造供需缺口
稀缺性是潮玩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诱因,泡泡玛特通过 “盲盒销售模式 + 限量发售策略”,人为制造 LABUBU 产品的供需缺口,为二手市场的价格炒作提供了空间。
盲盒模式是潮玩行业的经典销售方式,其 “随机性” 特点使得消费者为了获得目标款式(尤其是隐藏款),不得不重复购买,从而推高产品的整体需求。迷你版 LABUBU 采用 “单个盲盒随机抽取” 的模式,消费者无法预知盒内产品款式,若想收集全套或获得隐藏款,往往需要购买多个盲盒,这种 “不确定性” 既激发了消费者的 “赌徒心理”,又导致部分款式(如隐藏款、异色款)在官方渠道供不应求,大量需求转向二手市场。数据显示,迷你版 LABUBU 系列中,隐藏款的官方抽中概率仅为 0.69%(1/144),意味着消费者平均需要购买 144 个盲盒才能抽中一个隐藏款,极高的获取成本使得隐藏款在二手市场成为 “稀缺资源”,价格自然飙升。
限量发售策略进一步加剧了产品的稀缺性。泡泡玛特对迷你版 LABUBU 的发售量进行严格控制,每个系列的全球发售量通常在 50 万 - 100 万个之间,而 LABUBU 的核心粉丝数量超过 120 万,供需失衡明显。此外,泡泡玛特还推出 “限定款”(如城市限定、节日限定),进一步缩小发售范围 ——2024 年 LABUBU “北京城市限定款” 仅在北京市内 3 家门店发售,每个门店限量 1000 个,这种 “地域限制 + 数量限制” 使得限定款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溢价更为显著,部分城市限定款二手价较原价上涨 300% 以上。
(三)消费心理:Z 世代的 “情感消费 + 社交属性 + 投资预期”
潮玩的消费群体以 Z 世代为主(1995-2010 年出生),这一群体的消费心理具有 “情感驱动、社交需求、投资意识” 的特点,这些心理因素共同推动了迷你版 LABUBU 的价格上涨。
从情感消费来看,Z 世代将潮玩视为 “情感寄托” 与 “自我表达” 的载体,而非单纯的玩具。LABUBU 的形象与故事能够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 例如,“LABUBU 治愈系列” 通过温馨的场景设计,满足了年轻人对 “治愈感” 的需求;“LABUBU 奋斗系列” 则契合了年轻人的职场心态,成为其表达自我的符号。这种情感连接使得消费者愿意为 LABUBU 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即使在二手市场,也愿意为 “心仪的款式” 支付溢价。调研数据显示,70% 的 LABUBU 消费者表示,购买潮玩是 “因为喜欢 IP 形象,愿意为情感价值买单”,而非单纯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
从社交属性来看,潮玩是 Z 世代的 “社交货币”,通过收藏与分享潮玩,消费者能够融入特定的社交圈子,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LABUBU 粉丝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收藏、参与 IP 话题讨论、线下交换潮玩,形成了紧密的社群网络。在这个社群中,拥有稀缺款(如隐藏款、异色款)的消费者往往更具 “话语权”,能够获得其他粉丝的关注与羡慕,这种社交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对稀缺款的追求,即使需要在二手市场高价购买,也愿意为之付出。
从投资预期来看,部分 Z 世代消费者将潮玩视为 “小众投资品”,期望通过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获取收益。近年来,潮玩市场的热门 IP 衍生品(如 Bearbrick、 Molly)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持续上涨,让部分消费者看到了潮玩的 “投资潜力”。迷你版 LABUBU 作为热门 IP 衍生品,自然成为投资标的之一 —— 部分消费者在官方渠道抢购产品后,并非用于收藏,而是在二手市场高价转售,期望获得差价收益;还有部分投资者批量囤积稀缺款,等待价格上涨后抛售。这种投资需求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二手市场的供需失衡,推动价格飙升。
(四)资本介入:黄牛与专业炒家的 “囤积炒作”
除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外,黄牛与专业炒家的资本介入,是迷你版 LABUBU 价格短期爆炒的重要推手。这些市场参与者通过 “批量抢购、垄断货源、虚假宣传” 等手段,人为操控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在批量抢购方面,黄牛利用 “抢购软件 + 多账号操作”,在迷你版 LABUBU 上市时大量囤积产品。例如,部分黄牛通过编写脚本程序,在官方发售平台(如泡泡玛特 APP、天猫旗舰店)自动下单,单场发售可抢购数百个盲盒;还有黄牛雇佣 “代抢团队”,在线下门店排队抢购限量款,进一步垄断货源。数据显示,2024 年迷你版 LABUBU “生肖系列” 上市时,约 30% 的发售量被黄牛抢购,导致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不得不转向二手市场,为黄牛的高价抛售创造了条件。
在垄断货源方面,专业炒家通过 “联盟合作”,控制特定款式的二手市场供给。部分炒家组成 “LABUBU 炒货联盟”,通过微信群、二手交易平台等渠道,统一收购市场上的隐藏款与异色款,形成 “价格同盟”—— 联盟成员约定最低售价,避免低价抛售,同时通过 “虚假交易”(如自买自卖)抬高市场价格,误导普通消费者。这种垄断行为,使得迷你版 LABUBU 隐藏款的二手价格在短期内快速飙升,远超其实际价值。
在虚假宣传方面,黄牛与炒家通过社交平台散布 “LABUBU IP 即将升值”“隐藏款即将停产” 等不实信息,制造市场恐慌与稀缺性预期,诱导普通消费者跟风购买。例如,2024 年有炒家在小红书发布 “LABUBU 将与某奢侈品牌联名,旧款隐藏款将成为‘绝版’” 的虚假消息,导致该系列隐藏款的二手价在 3 天内上涨 50%,随后炒家趁机抛售库存,获利离场。
三、影响:对潮玩市场的 “双刃剑” 效应
迷你版 LABUBU 价格飙升的现象,对潮玩市场而言是一把 “双刃剑”—— 既在短期内推动了 IP 商业价值的提升,也为行业长期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单个 IP 上,更波及整个潮玩产业链。
(一)积极影响:提升 IP 价值,推动行业关注度
从积极层面来看,迷你版 LABUBU 的价格上涨,在短期内提升了 IP 的商业价值与行业关注度,为潮玩企业的 IP 运营提供了参考样本。
对泡泡玛特而言,LABUBU 的价格异动证明了其 IP 运营策略的成功 —— 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与粉丝运营,能够让 IP 衍生品具备 “保值甚至增值” 的属性,这种属性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入市场,还能提升现有粉丝的忠诚度与消费意愿。2024 年,受 LABUBU 价格上涨的带动,泡泡玛特 LABUBU 系列的整体销售额突破 25 亿元,同比增长 40%,远超潮玩行业平均的 20% 增速;同时,LABUBU IP 的商业授权收入也实现增长,与餐饮、文具、数码产品等领域的跨界合作项目同比增加 30%,进一步拓展了 IP 的变现渠道。
对整个潮玩行业而言,LABUBU 的价格现象提升了市场对潮玩 IP 的关注度,吸引了更多资本与人才进入行业。2024 年,国内潮玩行业的投融资事件达 35 起,同比增长 25%,其中不少投资项目聚焦于 “具有潜力的新兴 IP”;同时,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与文创企业开始涉足潮玩领域,推动潮玩 IP 的多元化发展 —— 除了传统的 “萌系” IP 外,国潮风、暗黑风、科幻风等小众 IP 也逐渐获得市场认可,丰富了行业的产品形态。
(二)消极影响:加剧市场乱象,透支 IP 长期价值
从消极层面来看,迷你版 LABUBU 的价格炒作,加剧了潮玩市场的 “投机氛围”,不仅损害了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还可能透支 IP 的长期价值,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价格炒作导致 “购买成本上升” 与 “消费体验下降”。一方面,黄牛与炒家的囤积行为,使得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官方渠道以原价购买到心仪的产品,不得不支付高价在二手市场购买,增加了消费负担;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因 “高价买入的潮玩价格下跌”,产生 “被割韭菜” 的负面情绪,对潮玩 IP 甚至整个行业失去信任。调研数据显示,2024 年有 30% 的潮玩消费者表示,因 “二手市场价格波动过大” 而减少或停止购买潮玩产品,其中 LABUBU 消费者的占比达 45%。
对 IP 运营方而言,过度炒作可能 “透支 IP 的长期价值”。潮玩 IP 的核心价值在于 “情感连接”,而非 “投资属性”,若 IP 运营方放任甚至默许价格炒作,会让消费者将关注焦点从 “IP 内容与情感价值” 转向 “价格波动与投资收益”,一旦市场投机情绪消退,IP 的粉丝基础可能会出现动摇。例如,2024 年下半年,随着迷你版 LABUBU 部分款式的价格回落,有 20% 的 “投资型消费者” 选择抛售手中的藏品,导致二手市场出现 “供过于求” 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跌,部分款式的二手价较峰值下降 50%,对 IP 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对整个潮玩行业而言,价格炒作可能引发 “政策监管风险”。潮玩的 “盲盒模式” 与 “价格炒作”,与 “赌博”“投机”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若行业乱象持续加剧,可能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2024 年,已有部分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对潮玩盲盒的 “抽盒概率透明度”“二手市场价格炒作” 等问题展开调研,若未来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如限制盲盒销售模式、打击二手市场炒作),将对整个潮玩行业的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潮玩企业、营销从业者而言,如何通过科学的营销策略,平衡 IP 热度与市场理性,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双赢,是重要课题。若希望系统提升营销策略制定、IP 运营、市场风险管控能力,可关注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https://ss7.portal.vixue.tech/preview/441/16515/709 )。该课程由资深营销专家、IP 运营顾问授课,涵盖潮玩等新消费领域的营销策略、IP 价值打造、用户运营、市场风险管控等核心内容,结合 LABUBU、Molly 等头部 IP 的实战案例,帮助营销管理者精准把握行业趋势,制定科学的营销与增长战略,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