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与降级并行、渠道变革加速、健康需求崛起的多重背景下,中国零食赛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 “大变局”。曾经以 “性价比”“流量红利” 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格局被打破,来伊份、徐福记、三只松鼠等头部企业纷纷调整战略,饼干、辣条等传统品类面临创新压力,新品牌、新品类不断涌现,行业 “开卷无限战争” 已然打响。从产业视角来看,此次 “变天” 并非短期市场波动,而是消费需求、竞争格局、渠道生态、产品逻辑全方位重构的结果,深刻影响着零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路径。
一、消费需求迭代:从 “解馋” 到 “健康 + 场景化”,需求逻辑彻底改写
零食赛道的变革,首先源于消费需求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消费场景多元化,传统 “高糖、高油、高盐” 的零食产品逐渐失宠,“健康化”“功能化”“场景化” 成为新的需求关键词,彻底改写了行业需求逻辑。
从健康需求来看,“三减”(减糖、减油、减盐)、“天然”“有机”“无添加” 成为消费者选购零食的核心考量因素。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低糖零食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38%,有机零食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45%,远高于整体零食市场 12% 的增速;而传统高糖饼干、油炸辣条等品类的销售额同比下降 8%-12%。例如,某传统辣条企业 2024 年推出的 “减盐 30%” 款产品,上市半年销售额突破 5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15%,成为其增长最快的单品;反观部分未及时调整配方的辣条品牌,2025 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同比下降 2-3 个百分点,凸显健康需求对品类格局的冲击。
从场景化需求来看,零食消费已从传统 “家庭分享”“日常解馋” 向 “办公代餐”“运动补给”“儿童营养”“夜间轻食” 等细分场景延伸,场景化产品成为新的增长引擎。2025 年上半年,办公场景零食市场规模达 280 亿元,同比增长 25%,其中 “低卡高蛋白” 代餐零食占比超 40%;儿童营养零食市场规模达 190 亿元,同比增长 32%,“无添加防腐剂”“强化钙铁锌” 成为核心卖点。头部企业中,三只松鼠 2025 年推出的 “办公能量盒”(包含坚果、蛋白棒、黑咖啡),上市 3 个月销售额破 3 亿元;来伊份针对儿童场景推出的 “无添加果泥” 系列,半年内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三,场景化创新成为企业破局的关键。
此外,“情绪价值” 需求也在崛起。Z 世代成为零食消费主力后,“颜值高”“包装有创意”“有社交属性” 的零食更受青睐,推动零食从 “功能性产品” 向 “情感载体” 转变。2025 年上半年,“国潮风” 零食销售额同比增长 50%,“盲盒式” 零食销售额同比增长 65%,部分新品牌凭借差异化的包装设计与营销玩法,在短期内快速占领年轻消费者心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二、竞争格局重塑:头部企业 “失速” 与新品牌 “突围”,马太效应弱化
过去十年,中国零食赛道呈现 “头部企业垄断” 的格局,三只松鼠、来伊份、徐福记等凭借渠道优势、品牌知名度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 2023 年以来,这一格局被彻底打破,头部企业普遍面临 “增长失速” 困境,而新品牌借助细分赛道、精准营销快速突围,行业马太效应弱化,竞争格局进入 “混战期”。
从头部企业表现来看,2025 年上半年,三只松鼠营收同比下降 7%,净利润同比下降 15%,核心原因在于其过度依赖线上流量、产品同质化严重 —— 传统坚果礼盒销售额同比下降 20%,而健康化、场景化产品布局滞后,未能及时跟上需求变化;来伊份营收同比增长 3%,但净利润同比下降 8%,线下门店面临 “客流量下滑”“租金成本高” 的双重压力,2025 年上半年关闭低效门店 120 家,同时线上渠道建设不足,线上营收占比仅 25%,低于行业平均 35% 的水平;徐福记作为传统饼干、糖果龙头,受健康需求冲击更为明显,2025 年上半年饼干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 10%,糖果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 12%,尽管推出低糖饼干系列,但市场反响未达预期,营收增速仅 1.5%,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头部企业 “失速” 形成对比的是,新品牌在细分赛道快速崛起。在健康零食领域,“王饱饱” 凭借 “低卡燕麦脆”,2025 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 12 亿元,同比增长 60%;在中式零食领域,“墨茉点心局” 以 “现制桃酥” 为核心,通过 “国潮包装 + 线下体验店” 模式,半年内新增门店 80 家,营收突破 8 亿元;在功能零食领域,“肌肉科技” 推出的 “高蛋白坚果棒”,瞄准运动人群,半年销售额达 5 亿元,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五。这些新品牌的共同特点是:聚焦细分需求、产品差异化明显、擅长线上内容营销(如抖音直播、小红书种草),能够快速捕捉年轻消费者需求,形成对传统头部企业的 “降维打击”。
此外,跨界玩家的入局进一步加剧了竞争。饮料企业元气森林推出 “气泡薯片”,利用其品牌流量与渠道优势,上市半年销售额破 3 亿元;乳制品企业伊利推出 “益生菌坚果”,借助线下商超渠道快速铺货,市场份额迅速突破 2%。跨界玩家的加入,不仅带来了新的产品思路,更分流了传统零食企业的市场份额,使行业 “无限战争” 更趋激烈。
三、渠道生态变革:线上 “流量见顶” 与线下 “精耕细作”,渠道逻辑重构
零食赛道的 “变天”,还体现在渠道生态的深刻变革上。过去几年,线上渠道(如天猫、京东、拼多多)是零食企业的主要增长引擎,但 2023 年以来,线上流量红利见顶,获客成本持续上升,而线下渠道通过 “精细化运营”“场景化体验” 重新成为增长核心,渠道逻辑从 “线上为主、线下为辅” 转向 “线上线下融合”。
从线上渠道来看,流量分散化、成本高企成为主要挑战。2025 年上半年,零食企业线上获客成本同比上升 25%,而转化率同比下降 8%,传统 “大促冲量” 的模式难以为继。以三只松鼠为例,2025 年 “618” 大促期间,其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同比下降 18%,而推广费用同比上升 12%,投入产出比持续恶化。与此同时,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兴线上渠道成为新的增长点,但竞争同样激烈 ——2025 年上半年,零食类直播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 40%,但参与直播的零食品牌超 2 万家,头部主播坑位费同比上升 30%,中小品牌难以承受;社区团购渠道虽下沉能力强,但对价格敏感度高,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品牌社区团购渠道毛利率仅 10%-15%,远低于线下渠道 25%-30% 的水平。
从线下渠道来看,“精细化运营” 与 “场景化体验” 成为关键词。一方面,传统商超、便利店渠道通过 “货架优化”“精准铺货” 提升效率,例如徐福记与沃尔玛合作,在超市内设置 “健康零食专区”,将低糖饼干、无添加糖果集中陈列,专区销售额同比增长 20%,远高于整体货架 5% 的增速;另一方面,线下体验店、零食集合店成为新的趋势,来伊份 2025 年推出 “零食 + 咖啡” 的复合体验店,在门店内设置休闲区,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新门店单店月销售额较传统门店提升 35%;零食集合店品牌 “零食有鸣” 凭借 “高性价比 + 多品类”,2025 年上半年新增门店 500 家,总门店数突破 2000 家,单店日均销售额超 1 万元,成为线下渠道的 “黑马”。
此外,“线上线下一体化” 成为企业渠道战略的核心。例如,三只松鼠 2025 年启动 “云店” 项目,消费者线上下单后,由就近的线下门店发货,实现 “30 分钟达”,云店销售额占线上总销售额的比例从 2024 年的 5% 提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5%;来伊份打通线上会员体系与线下门店,会员线上线下消费可累计积分,2025 年上半年会员复购率同比提升 8 个百分点。渠道生态的重构,要求零食企业既要具备线上数字化运营能力,又要掌握线下精细化管理能力,对企业综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产品创新突围:从 “品类扩张” 到 “技术赋能”,创新逻辑升级
在消费需求迭代、竞争格局重塑、渠道生态变革的压力下,零食企业的产品创新逻辑也从过去的 “品类扩张”“口味调整” 转向 “技术赋能”“供应链优化”,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供应链效率提升,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从技术赋能来看,“成分创新”“工艺升级” 成为产品创新的核心。在健康零食领域,企业通过生物酶解、低温烘焙等技术,实现 “减糖不减味”“减油不影响口感”,例如某饼干企业研发的 “低糖酶解技术”,可将饼干含糖量降低 40%,同时保持酥脆口感,该技术应用于新品后,上市半年销售额突破 8 亿元;在功能零食领域,企业通过添加益生菌、膳食纤维、胶原蛋白等功能性成分,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某坚果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 “益生菌包裹技术”,解决益生菌在坚果加工过程中失活的问题,推出的 “益生菌坚果” 系列,2025 年上半年销售额达 6 亿元,毛利率超 40%。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为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提供了突围机会。
从供应链优化来看,“柔性生产”“源头直采” 成为提升效率的关键。随着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传统 “大规模量产” 的供应链模式难以满足需求,“柔性生产” 应运而生 —— 某辣条企业通过搭建数字化生产线,实现 “小批量、多批次” 生产,新品研发周期从过去的 3 个月缩短至 1 个月,2025 年上半年推出新品 20 款,其中 5 款销售额突破 1 亿元;在原料采购端,头部企业通过 “源头直采” 降低成本、保证品质,三只松鼠 2025 年在新疆、云南等地建立坚果直采基地,减少中间环节,原料成本同比下降 12%,同时通过建立溯源体系,提升产品信任度,直采基地供应的坚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25%。供应链优化不仅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更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企业在 “无限战争” 中存活的关键。
此外,“品类跨界融合” 也成为产品创新的新方向。例如,“饼干 + 巧克力”“辣条 + 豆制品”“坚果 + 谷物” 等跨界组合,既丰富了产品品类,又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某企业推出的 “巧克力涂层饼干”,2025 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 3 亿元;某辣条企业推出的 “大豆蛋白辣条”,凭借 “高蛋白” 卖点,半年销售额达 2.5 亿元。品类跨界融合打破了传统零食的品类边界,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五、零食赛道未来趋势与企业应对策略
从当前产业变革趋势来看,中国零食赛道正朝着 “健康化、场景化、精细化、技术化” 方向发展,未来 3-5 年,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下降,细分赛道龙头将不断涌现,“强者恒强” 的格局将被 “细分为王” 取代。对于零食企业而言,要在 “无限战争” 中脱颖而出,需从以下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一是聚焦细分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企业需放弃 “大而全” 的品类扩张策略,转向 “小而美” 的细分赛道,针对健康、场景、功能等特定需求,开发具有核心卖点的产品。例如,针对 “控糖人群” 开发零糖零食,针对 “运动人群” 开发高蛋白零食,通过差异化定位占领消费者心智。
二是重构渠道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渠道需从 “流量争夺” 转向 “用户运营”,通过私域流量、会员体系提升复购率;线下渠道需从 “铺货销售” 转向 “场景体验”,通过体验店、集合店提升消费者粘性,同时打通线上线下数据,实现精准营销与高效履约。
三是强化技术研发与供应链能力。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自有研发中心,突破健康成分、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构建技术壁垒;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源头直采、柔性生产,提升供应链效率,控制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对于希望在消费赛道实现战略突破的企业而言,系统的战略规划与落地能力至关重要。若企业希望提升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力,可关注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https://www.bjs.org.cn/cc/16515/708.html)。该课程由资深战略管理专家授课,涵盖消费行业趋势分析、战略定位、组织能力建设、战略执行管控等核心内容,结合零食、食品等消费领域企业的实战案例,帮助企业管理者精准把握行业变革趋势,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并推动战略有效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