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运动鞋服行业 “乘势前行”


在国家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全民健身意识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正加速从 “规模扩张”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型。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细分领域,运动鞋服行业凭借与大众运动场景的深度绑定,以及自身在产品创新、品牌升级、渠道变革等方面的突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 5 万亿元,同比增长 8.6%,其中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 4200 亿元,同比增长 12.3%,增速显著高于体育产业整体水平,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将从行业专家与市场分析家的视角,剖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以及运动鞋服行业如何 “乘势前行”,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与驱动因素

1. 政策引导:从 “顶层设计” 到 “落地赋能”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了 “顶层设计 + 细分领域配套” 的政策体系。《“十四五” 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到 2025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 5 万亿元,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2%” 的目标,同时在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装备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2025 年上半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财政部推出 “体育消费券” 试点,在全国 20 个城市发放总额超 50 亿元的体育消费券,其中 30% 用于支持运动鞋服、运动器材等体育用品消费,直接带动运动鞋服销售额增长 15% 以上。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政策导向,结合区域特色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例如,福建省依托 “中国鞋都” 泉州的产业基础,出台《运动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技术研发、品牌培育、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2025 年上半年福建省运动鞋服产值同比增长 18%,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达 35%;广东省则聚焦 “体育 + 文旅” 融合,打造马拉松、徒步等特色体育赛事,带动赛事周边运动鞋服消费,2025 年上半年广东体育赛事相关运动鞋服销售额同比增长 22%。

2. 需求升级:从 “单一运动” 到 “全场景覆盖”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大众运动需求呈现 “多元化、专业化、场景化” 特征,推动体育产业从传统的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休闲体育延伸。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 5.2 亿人,占总人口的 37.2%,较 2020 年提升 5.8 个百分点。从运动类型来看,跑步、篮球、瑜伽、骑行、露营等运动场景快速兴起,不同运动场景对运动鞋服的功能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跑步需要缓震、支撑功能的跑鞋,瑜伽需要高弹性、透气的瑜伽服,骑行需要防风、紧身的骑行服,这种需求分化为运动鞋服行业带来了细分市场机遇。

同时,消费者对运动鞋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运动场景,“运动生活化” 趋势明显,即运动鞋服逐渐融入日常穿搭。据艾瑞咨询调研,2024 年消费者购买运动鞋服时,45% 的人会同时考虑 “运动功能” 与 “日常搭配”,30% 的人将运动鞋服作为日常主要穿搭选择。这种趋势推动运动鞋服企业在产品设计上兼顾功能性与时尚性,例如李宁推出的 “国潮” 系列运动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运动功能结合,既适合跑步、健身等运动场景,也成为年轻消费者日常穿搭的热门选择,2025 年上半年该系列产品销售额占李宁总销售额的比重达 28%。

3. 技术赋能:从 “传统制造” 到 “智能创新”

科技进步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运动鞋服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用户体验。在材料方面,石墨烯、抗菌面料、环保再生材料等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运动鞋服,例如安踏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 “石墨烯发热面料”,可在低温环境下为运动者提供保暖功能,应用该面料的羽绒服销售额在 2025 年冬季同比增长 35%;匹克推出的 “态极” 自适应中底材料,能根据运动强度自动调整软硬度,适配跑步、走路等不同场景,相关跑鞋产品连续三年销量位居国内跑鞋市场 TOP3。

在智能化方面,运动鞋服企业积极探索 “智能穿戴 + 运动数据” 的融合模式,例如耐克推出的 “智能跑鞋”,内置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运动者的步频、步幅、落地方式等数据,并通过 APP 为用户提供运动建议,2024 年该款智能跑鞋全球销量达 1200 万双;李宁推出的 “智能瑜伽服”,通过面料中的导电纤维监测用户的呼吸、心率等生理数据,帮助用户调整瑜伽动作,2025 年上半年该产品在瑜伽服市场的占有率达 18%。此外,智能制造技术也在运动鞋服生产环节广泛应用,安踏、特步等企业建设 “智能工厂”,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产品定制化生产,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 50%,订单交付周期从 30 天缩短至 10 天。

二、运动鞋服行业 “乘势前行” 的发展态势

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细分领域表现亮眼

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下,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4 年,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 4200 亿元,同比增长 12.3%,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4800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 10.5%。从细分市场来看,跑步鞋、篮球鞋、瑜伽服、户外服装等细分品类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 年跑步鞋市场规模达 850 亿元,同比增长 18%;篮球鞋市场规模达 620 亿元,同比增长 15%;瑜伽服市场规模达 380 亿元,同比增长 25%;户外服装市场规模达 520 亿元,同比增长 22%。

细分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相关运动场景的普及。以瑜伽为例,2024 年我国瑜伽练习人数达 8000 万人,较 2020 年增长 1 倍,瑜伽场馆数量超过 5 万家,带动瑜伽服需求快速增长;户外露营运动在 2024 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露营参与人数达 3.2 亿人次,带动户外服装、登山鞋等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22%。同时,细分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企业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例如瑜伽服品牌 lululemon 推出的 “Align” 系列瑜伽裤,以高弹性、裸感舒适的特点占据国内瑜伽服高端市场,2024 年其在国内瑜伽服市场的占有率达 25%;户外品牌凯乐石推出的 “Mont” 系列冲锋衣,采用防水透气面料,适配高海拔登山场景,2025 年上半年该系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40%。

2. 国产品牌崛起,“国潮” 与 “专业化” 双轮驱动

近年来,我国运动鞋服国产品牌凭借 “国潮” 文化赋能与专业化产品创新,逐渐打破国际品牌的垄断格局,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4 年,安踏、李宁、特步、361° 等国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达 58%,较 2020 年提升 12 个百分点,而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45% 降至 2024 年的 32%。

“国潮” 是国产品牌崛起的重要抓手。国产品牌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与品牌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例如,李宁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推出的 “中国红” 系列运动服,以故宫红墙、祥云等元素为设计灵感,成为奥运会期间的热门话题,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65%;安踏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的 “故宫文创” 系列运动鞋,将文物图案印在鞋身,兼具文化内涵与运动功能,2025 年上半年该系列产品销量达 800 万双。

专业化则是国产品牌巩固市场地位的核心竞争力。国产品牌加大研发投入,针对不同运动场景推出专业化产品,例如安踏为中国国家田径队研发的 “创 2025” 跑鞋,采用 “氮科技” 中底,缓震性能较普通跑鞋提升 30%,助力运动员在奥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特步推出的 “竞速 160X” 跑鞋,专为马拉松运动员设计,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已有超过 1000 名马拉松运动员穿着该款跑鞋获得赛事冠军,品牌专业性得到市场认可。2024 年,安踏、李宁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达 3.8%、3.5%,较 2020 年提升 1.2、1.0 个百分点,研发投入的增加为产品专业化创新提供了保障。

3. 渠道变革:从 “线下为主” 到 “线上线下融合”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运动鞋服行业的销售渠道呈现 “线上线下融合” 的趋势。线上渠道凭借 “便捷性、价格优势” 成为重要销售阵地,2024 年我国运动鞋服线上销售额占比达 48%,较 2020 年提升 15 个百分点。其中,电商平台(淘宝、京东)仍是线上主要渠道,占线上销售额的 65%;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线上渠道快速发展,2024 年直播电商渠道运动鞋服销售额同比增长 55%,占线上销售额的 20%,例如安踏在抖音开设官方直播间,通过主播试穿、运动场景展示等方式推广产品,2025 年上半年直播电商销售额占安踏线上销售额的比重达 25%。

线下渠道则向 “体验化、场景化” 转型,从传统的 “卖货” 场所转变为 “运动体验中心”。运动鞋服企业通过优化门店布局、增加体验服务,提升消费者线下购物体验。例如,耐克在国内开设的 “Nike Rise” 概念店,设置跑步测试区、篮球体验区,消费者可在店内试穿跑鞋进行跑步测试,或在篮球区体验产品性能,2024 年该类门店单店销售额较传统门店提升 40%;李宁开设的 “国潮体验店”,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置汉服体验、书法互动等区域,吸引年轻消费者打卡,2025 年上半年体验店进店人数同比增长 60%,带动产品销售额增长 35%。

同时,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企业通过 “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线下体验、线上购买” 等模式,实现渠道间的互补。例如,安踏推出的 “全域零售” 系统,消费者可在安踏 APP 或小程序下单,选择就近门店自提,也可在门店体验后通过线上平台享受更多优惠,2024 年该系统带动线上线下联动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达 30%,消费者复购率提升 15%。

三、运动鞋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1. 面临的挑战

尽管运动鞋服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品牌凭借技术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2024 年,国内高端运动鞋服市场(单价超 1000 元)中,耐克、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合计达 75%,国产品牌仅占 25%,高端市场突破难度较大。其次,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部分中小品牌在产品设计、功能上缺乏创新,跟风模仿主流品牌,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压缩。2024 年,国内中小运动鞋服企业平均毛利率为 25%,较头部企业(安踏毛利率 58%、李宁毛利率 52%)低 20-30 个百分点。再者,供应链成本压力较大,原材料(如棉花、橡胶、化纤)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运动鞋服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25 年上半年,橡胶价格同比上涨 12%,棉花价格同比上涨 8%,导致部分企业产品成本同比上升 5-8%。

2.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运动鞋服行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 “高端化、专业化” 持续深化,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专业性能,争夺高端市场。例如,安踏计划在 2025-2027 年投入 50 亿元用于研发,重点突破智能穿戴、新型材料等技术,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升级;李宁将聚焦跑步、篮球等核心运动品类,推出更多专业化产品,提升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二是 “可持续发展” 成为行业共识,环保材料、绿色生产、循环利用将成为运动鞋服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阿迪达斯推出的 “海洋环保系列” 运动鞋,采用回收海洋塑料制成的面料,2024 年该系列产品销售额达 120 亿元;安踏推出的 “再生聚酯纤维” 运动服,原材料来源于回收塑料瓶,2025 年上半年该类产品销售额占安踏服装销售额的比重达 20%。三是 “全球化布局” 加速,国产品牌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2024 年,安踏海外销售额占比达 28%,李宁海外销售额占比达 15%,预计 2025 年国产品牌海外销售额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其中东南亚、欧洲、北美将成为主要海外市场。

对于运动鞋服企业及体育产业从业者而言,如何把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应对市场竞争与成本压力,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https://www.bjs.org.cn/cc/16515/708.html)为您提供专业解决方案。该课程汇聚行业资深专家,系统讲解企业战略制定、产品创新、渠道变革、全球化布局等核心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方式,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升战略思维与落地能力,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实现企业增长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