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底,盒马正式宣布关闭全国范围内所有X会员店,这一决策距离其首家会员店(上海森兰商都店)开业仅三年。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标杆项目,盒马会员店曾以“仓储式购物+数字化体验”模式对标Costco、山姆会员店,高峰期在全国布局12家门店,会员数突破200万。此次关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新零售行业从“规模扩张”向“效率优先”转型的缩影。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变化、商业模式缺陷、竞争格局重构三个维度,解析盒马会员店关停的深层逻辑,并探讨零售企业战略调整的核心方法论。
盒马会员店的关停,首先源于外部市场环境的根本性转变。2021-2024年,中国零售行业经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直接冲击会员制仓储业态的生存基础。
会员制仓储业态的核心逻辑是“以会员费覆盖低毛利运营成本”,其目标客群为年收入20万元以上、追求“高性价比品质消费”的中产家庭。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0%,增速较2019年下降2.3个百分点;麦肯锡调研显示,2024年仅有28%的消费者愿意为“会员专属权益”付费,较2021年下降12个百分点。盒马会员店年费258元的定价,在消费信心不足的背景下,续费率从2022年的75%跌至2024年的58%,直接动摇商业模式根基。
会员店的核心竞争力是“低价优质”,这依赖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但2022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海运成本上涨(2023年上海至洛杉矶航线运价较2019年上涨150%),叠加国内物流人工成本年均增长8%,导致盒马会员店进口商品占比60%的供应链成本激增。以爆款商品“挪威三文鱼”为例,2023年采购成本较2021年上涨35%,而终端售价仅提升15%,毛利率从22%压缩至14%,远低于行业要求的18%盈亏平衡线。
盒马会员店的另一差异化优势是“线上线下一体化”,但这一模式在2024年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互联网流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盒马APP获客成本从2021年的80元/人飙升至2024年的220元/人;同时,社区团购、即时零售(如美团闪购、叮咚买菜)的崛起,分流了会员店“30分钟达”的即时消费场景。数据显示,盒马会员店线上订单占比从2022年的45%降至2024年的32%,而每单履约成本(含配送、分拣)却从12元上升至18元,进一步侵蚀利润。
盒马会员店的关停,本质是商业模式与市场环境错配的结果。其“高举高打”的扩张策略,在初期掩盖了三大结构性矛盾:
盒马会员店首店选择上海,后续快速复制至北京、深圳、成都等一线城市,但这些市场已被Costco(中国5家店)、山姆会员店(中国48家店)深度渗透。以北京为例,盒马大成店与山姆顺义店直线距离仅8公里,客群高度重叠;而在下沉市场,盒马曾尝试在苏州、无锡等二线城市开店,但当地消费者对“年费制”接受度不足(二线城市会员转化率较一线城市低40%),导致单店日均客流量不足800人(行业盈亏平衡线为1200人)。
会员店的商品结构需平衡“差异化”与“高频复购”,但盒马会员店陷入两难:若主打“进口网红”(如西班牙火腿、澳洲和牛),虽能吸引尝鲜客群,但复购率不足30%;若增加“民生商品”(如米面粮油),又会与盒马鲜生标准店、盒马邻里形成内部竞争。2023年,盒马会员店SKU中“独家商品”占比达35%,但这类商品贡献的销售额仅占22%,库存周转天数却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天。
会员店模式要求“大店(通常1万㎡以上)+低租金(通常位于城郊)”,但盒马为追求“近场消费”,选择在核心商圈(如上海浦东森兰商都、北京大成中心)开设门店,租金成本占比达12%(行业平均8%);同时,为强化数字化体验,每家店投入超2000万元用于智能设备(如电子价签、自助结账系统),导致初始投资回收周期延长至8年(行业平均5年)。2024年Q2,盒马会员店平均坪效为1.2万元/㎡/年,仅为山姆会员店的60%。
盒马会员店的关停,也反映了零售行业竞争维度的根本性转变。2024年,行业已从“单一业态竞争”进入“全渠道生态竞争”阶段,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用户资产运营”构建壁垒,而盒马会员店仍停留在“门店场景创新”层面。
山姆会员店通过“源头直采+自有品牌”将毛利率控制在13%-15%(行业平均18%),例如其爆款“Member's Mark鸡蛋”直接与河北养鸡场签订10年独家协议,成本较市场价低20%;而盒马会员店80%的商品依赖第三方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2024年,山姆中国会员数突破500万,会员费收入超25亿元,可反哺供应链降本,形成“规模-成本-规模”的正向循环,而盒马会员店会员费收入仅3.6亿元,难以支撑长期投入。
零售竞争的本质是用户时间与钱包份额的争夺。山姆通过“会员体系+社群运营”将用户LTV(生命周期价值)提升至3000元/年(行业平均1500元),例如其“山姆厨房”IP通过线下烹饪课程、线上食谱分享,将用户月均到店频次从2次提升至4次;而盒马会员店的用户月均到店频次仅1.8次,且30%的会员在首年流失。
2024年,零售行业的竞争焦点已从“是否数字化”转向“数字化深度”。山姆通过AI算法实现“动态定价”(根据库存、竞品价格自动调整售价)、“智能补货”(预测准确率达95%),将缺货率从5%降至2%;而盒马会员店的数字化系统仍以“流程线上化”为主,未能实现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例如,其爆款商品“进口车厘子”曾因库存预测偏差,导致2023年Q4损耗率高达18%(行业平均8%)。
盒马会员店的案例,为中国零售企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提供了关键启示。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聚焦“战略定位”“生态构建”“组织变革”三大模块,通过盒马、山姆、永辉等案例拆解,帮助管理者掌握零售企业转型的核心方法论,包括:
战略定位:如何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价值”(如盒马需从“创新标杆”回归“盈利导向”,重新定义会员店的角色);
生态构建:如何通过“供应链整合+用户运营”构建竞争壁垒(如山姆通过“会员费+供应链”形成闭环,而盒马需解决“多业态内耗”问题);
组织变革:如何从“职能型组织”向“场景型组织”转型(如山姆成立“用户增长中心”,整合市场、运营、技术资源,而盒马需打破“鲜生、会员店、邻里”的部门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