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标志着该产业已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中央空管委数据显示,全国实名登记航空器突破220万架,2024年飞行保障量达3.4亿架次,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政策体系已形成"中央统筹+地方试点"的协同模式,深圳率先实现300米以下空域分层管理,上海构建低空智联网数字底座,安徽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
二、市场规模与资本布局
万亿级市场加速形成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产业资本正快速集聚,2024年专项债额度超800亿元,美团无人机配送网络已覆盖53个城市。eVTOL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峰飞航空、亿航智能等企业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
技术创新突破瓶颈
大疆创新飞控系统国产化率超80%,宁德时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使无人机续航提升40%。AI与无人机深度融合,任务自主决策准确率达92%。深圳载货无人机年飞行量突破300万架次,验证了商业化可行性。
三、应用场景深度拓展
城市空中交通(UAM):小鹏汇天、广汽等车企加速布局eVTOL,预计2026年实现城际通勤
应急管理:尼泊尔采用中国无人运输机进行喜马拉雅山垃圾清理
新型基建:全国在建低空起降点超1000个,深圳计划2026年前建成1200个站点
文旅融合:祥云AS700载人飞艇开启观光业务,票务收入年增长率达150%
四、产业发展关键挑战
标准体系待完善:各地空中交通指挥平台存在互联互通障碍
安全监管升级:国务院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区域发展失衡:东部地区企业数量占全国73%,西部物流无人机应用正重塑生态
人才缺口显著:适航认证、空管调度等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超20万人
五、产业投资价值分析
对于希望把握低空经济机遇的决策者,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认知框架。《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点击查看课程详情)系统涵盖政策解读、技术路线、商业模式设计等核心模块,助力投资者精准把握万亿级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