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动态版图中,首创证券的一系列战略动作正吸引着市场各方的高度聚焦。2025 年 7 月 25 日,首创证券发布公告,明确计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 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一决策的背后,既有对资本实力提升与国际业务拓展的战略考量,也与公司近期的经营状况及市场布局紧密相关。
一季度业绩急转直下,核心业务板块波动成主因
今年 4 月 30 日,首创证券(601136)披露的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明显下滑。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为 4.32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23.34%;归母净利润为 1.51 亿元,同比降幅达 31.42%;扣非净利润为 1.49 亿元,同比下降 31.47%。若将时间拉长,与 2024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4.18 亿元、同比增长 25.49%,归母净利润 9.85 亿元、同比增长 40.49% 的优异表现相比,反差尤为明显。
深入分析业绩下滑的根源,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的资产管理类业务剧烈波动成为主要推手。2024 年,资产管理类业务贡献了公司近四成营收,占比达 36.69%,是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但进入 2025 年一季度,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该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大幅下降 52.8%,仅为 1.18 亿元。这一板块的失速,直接拖累了整体业绩表现。此外,利息净收入的持续亏损也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2025 年一季度,公司利息净收入为 -4423.46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2638.2 万元,亏损同比扩大 67.67%,且利息净收入已连续三年在一季度出现亏损,年度亏损则已持续两年。
上海购楼之举:战略布局还是财务负担?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首创证券于 2025 年 4 月 29 日同步公告拟斥资不超过 1.1 亿元购置上海杨浦区东外滩地块办公楼,这一决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与诸多讨论。
根据公告,首创证券拟以自有资金购买上海首杨投资有限公司开发预售的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榆林路天阅商务广场 267 号全幢办公房产。该房产暂测建筑面积约 1887.42 平方米,含税交易价格为 1.04 亿元,若叠加契税、印花税等相关费用,总支出预计不超过 1.1 亿元。公司给出的购置理由主要基于业务发展需求,目前公司在上海设有上海分公司及投资银行业务等专业团队,随着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交易、资产管理等业务在华东地区的拓展,现有办公场地已无法满足未来经营发展需要。通过购置自有办公场地,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吸引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大对华东地区市场的渗透与拓展力度。
然而,市场对此举也存在诸多质疑。从交易价格来看,该房产评估价为 1.045 亿,成交价 1.038 亿,虽看似便宜 73 万,但按暂测建筑面积计算,实际单价约 5.5 万 /㎡,相比周边同类型写字楼 4 - 5 万 /㎡的价格偏高。且该房产尚未完成竣工验收备案,产权证也未拿到,存在一定交付风险。从市场环境角度,当前上海写字楼市场空置率高,租金呈下跌趋势,租赁办公场地在成本灵活性与风险控制方面或许更具优势,此时重金购置固定资产,可能对公司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尤其在公司一季度利润大跌 31% 的情况下,这一决策可能引发股东对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担忧,资金为何未用于回购股票或分红,而是投入房地产购置。此外,由于卖方上海首杨公司是首创证券大股东首创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此交易属于关联交易,容易引发利益输送的质疑,尽管公司已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了董事会流程,关联董事回避表决,独立董事也进行了背书,但市场的疑虑仍未完全消除。
赴港上市:多重战略意图下的新征程
首创证券此次计划赴港上市,在资本市场引起不小的波澜。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来看,此举具有多重深意。
其一,增强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资本是券商业务拓展与风险抵御的关键要素。在当前证券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的格局下,通过赴港上市,首创证券能够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港股市场汇聚了大量国际资本,“A + H” 的上市模式有助于公司优化资本结构,充实资本弹药库,为自营业务、信用业务、做市业务等重资本业务的扩张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提升综合抗风险能力与行业竞争力。
其二,推进国际化布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进程中,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首创证券在港上市后,能够借助香港市场的平台优势,高效拓展跨境财富管理、全球投行等高附加值业务。特别是在 “跨境理财通”、ETF 互联互通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香港市场的枢纽作用更为凸显。此外,中概股加速回流港股以及中国企业全球化融资需求的激增,也为券商带来了广阔的业务机遇,首创证券可借此更好地对接这些需求,提升国际影响力。
其三,对于首创证券而言,赴港上市也是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契机。港股市场聚集了众多新兴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首创证券可结合自身优势,聚焦投行、跨境并购顾问、海外资产管理、QFII/RQFII 托管等特色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发展海外业务有助于公司分散经营风险,构建更均衡的收入结构,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提升业绩稳定性。并且,进军香港市场能够推动首创证券内部管理、风控体系以及人才队伍的全面升级,提高整体服务质量与效率。
对于首创证券拟赴港上市这一战略决策,市场各方也存在不同解读。部分市场观点认为,随着首创证券此次赴港上市动作的推进,此前市场热议的其与第一创业证券的重组预期在近期或有所降低。不过,从长远来看,首创证券在港上市后,其估值将受到港股市场投资者的重新审视,港股市场与 A 股市场在估值体系和投资者偏好上存在明显差异,这或许会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估值参考视角。在市场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合理的高估值有利于公司后续开展再融资活动,降低股权稀释风险。
首创证券正站在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一季度业绩下滑、上海购楼决策的市场争议以及赴港上市的战略布局,都将深刻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中,首创证券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发展,有效应对市场质疑与挑战,充分把握赴港上市带来的机遇,实现业务的稳健增长与国际化突破,值得持续关注。
如果您对企业资本运作及 IPO 上市相关实务感兴趣,推荐了解 企业资本运作与 IPO 上市实务研修班,该课程将为您深入剖析资本市场运作的关键要点与实战技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