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阿姨上市后的 “虚胖” 困局:加盟模式隐忧与品牌竞争力之惑


新茶饮行业的 IPO 竞赛正在持续升温。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之后,上海本土最大奶茶企业沪上阿姨也跻身港股市场。然而,其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却呈现出明显的 “高开低走” 态势: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大涨 68.49%,市值突破 200 亿港元,但短短数月后,在美团、阿里、京东外卖大战引发的港股茶饮股集体上涨中,沪上阿姨涨幅微弱,沦为资本盛宴的 “陪跑者”。这种反差背后,折射出其商业模式的深层隐忧与品牌竞争力的短板,“上市即巅峰” 的质疑声渐起。

加盟模式的双刃剑:规模扩张与单店效益的失衡

沪上阿姨与多数新茶饮品牌一样,采用以加盟为核心的商业模式:99% 以上的门店为加盟店,80% 以上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商售卖原材料、设备及提供服务。为在激烈的加盟商争夺战中胜出,沪上阿姨采取了 “低门槛” 策略 —— 加盟前期总预算最低 17 万元(不含租金、转让费及装修费),品牌加盟费 4.98 万元,新签门店还可享加盟费减免或现金奖励。这一成本显著低于同行:蜜雪冰城加盟店最低投资 21 万元,古茗 23 万元,茶百道约 27 万元。

低门槛策略推动了门店规模的快速扩张。2021 年至 2023 年,沪上阿姨营收从 16.40 亿元增长至 33.48 亿元,2022 年、2023 年分别新增门店 1531 家、2482 家;截至 2024 年底,门店总数达 9176 家,覆盖 300 多个城市,GMV 突破 107 亿元,位列行业第四。但规模扩张并未带来相应的盈利质量提升,反而呈现 “大而不强” 的 “虚胖” 特征。

2023 年,沪上阿姨营收同比增长 52%,净利润增长 160%,但与门店总数相当的茶百道相比,其营收规模仅为后者的六成;单店平均销售杯数 7.49 万杯,不足茶百道(14.35 万杯)的一半。2024 年,这种失衡进一步加剧:门店净增 1387 家,但营收同比微降 1.9%,净利润下降 15%;单店平均 GMV 从 2023 年的 156 万元降至 137 万元,每单 GMV 从 26 元降至 25 元,主品牌加盟店 GMV 从 160 万元下滑至 140 万元。

单店效益的下滑直接影响加盟商信心,导致闭店率高企。华安证券数据显示,沪上阿姨 2023 年闭店率 7.7%,高于行业主流品牌;2024 年上半年关闭加盟店 531 家,占同期总门店数的 6%。这种 “开得多、关得也多” 的循环,暴露出加盟模式下规模与质量的深刻矛盾 —— 过度依赖加盟扩张而缺乏对门店运营的有效管控,最终陷入 “规模不经济” 的陷阱。

品牌定位与供应链短板:竞争力的双重桎梏

沪上阿姨的品牌发展路径充满反差。这个以 “上海” 为名的品牌,由山东夫妇单卫钧、周蓉蓉创立并推向全国,其核心市场并非上海及南方一线城市,而是以山东为大本营的北方下沉市场。2013 年,创始人从上海弄堂的血糯米奶茶中获得灵感,推出 “五谷奶茶” 概念,首店开业首日卖出 1000 多杯,首月营业额突破 30 万元。早期通过 “向北走、往下沉” 的策略,避开南方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北方下沉市场迅速打开局面,成为 “北方排名第一的中价现制茶饮品牌”。

然而,这种差异化定位在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后逐渐失效。在一线城市,沪上阿姨需与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竞争,缺乏价格以外的优势;在下沉市场,其价格又高于蜜雪冰城,性价比不足。更关键的是,品牌始终未能建立起清晰的差异化标签:从早期的五谷奶茶,到后来的水果茶、轻乳茶,产品矩阵不断调整却未能形成独特记忆点,逐渐被消费者淡忘。

供应链的 “轻资产” 模式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力短板。与蜜雪冰城自建工厂(供应 60% 食材)、古茗强化供应链自控不同,沪上阿姨的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完全依赖第三方,导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尽管 2024 年其毛利率从 30.4% 微升至 31.3%,但这一水平不仅低于霸王茶姬(超 50%),也与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存在差距。高成本最终转嫁给加盟商,引发对原材料价格偏高、盈利困难的不满,进而影响门店存活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

多元化尝试的失利更凸显战略迷茫。为突破增长瓶颈,沪上阿姨推出咖啡品牌 “沪咖”、子品牌 “茶瀑布”,但表现惨淡。2022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沪咖单店日均 GMV 分别为 139 元、136 元、116 元,门店数不增反减。这种跨界拓展更像是对加盟模式的简单复制 —— 通过新增品牌继续赚取供应链差价,而非基于消费需求的创新,最终沦为资源浪费。

行业变局下的生存挑战:从规模扩张到价值竞争

沪上阿姨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新茶饮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的缩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预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将从 2023 年的 44.3% 降至 2025 年的 12.4%,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马太效应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单纯依靠加盟扩张、赚取供应链差价的模式难以为继,企业需转向成本控制、运营效率与创新能力的综合比拼。

对比来看,头部品牌已纷纷构建 “重资产” 壁垒:蜜雪冰城通过自建工厂和仓储物流维持低价优势;霸王茶姬以 “东方轻乳茶” 的差异化定位抢占中高端市场;茶百道、古茗则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店效益。这些 “难而正确的事”,恰恰是沪上阿姨所欠缺的 —— 其更倾向于延续 “简单且正确” 的加盟模式,却在供应链、产品创新、品牌心智建设等关键领域投入不足。

从资本估值来看,沪上阿姨 51.95 倍的市盈率(TTM)显著高于蜜雪冰城(约 40 倍),位居六家上市新茶饮品牌之首,这种高估值与其业绩表现的背离,反映出市场对其增长潜力的质疑。股价未能突破上市首日高点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其 “虚胖” 体质的理性修正。

对于新茶饮企业而言,IPO 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何借助资本力量补齐供应链、运营与品牌短板,将决定其能否在存量竞争中突围。相关的资本运作策略与上市后管理经验,可参考企业资本运作与 IPO 上市实务研修班https://www.bjs.org.cn/cc/16514/703.html)的系统课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