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成为观察这场 AI 科技革命与资本动向的最佳窗口 ——AI 初创企业密集路演、大模型厂商加速商业化进程、具身智能机器人迎来落地元年。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耦合中,“连接” 成为贯穿始终的关键词,耐心资本正作为重要纽带,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 AI 变革向千行百业的转型应用迈进新高峰。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这一判断在 WAIC 展厅地下一层的全域链接馆得到生动印证。FUTURE TECH 创新孵化展区专为创立时间不足五年的企业团队设立,200 余个展位密集排布,每日多场路演活动人潮涌动,热度不亚于展示机器人表演的主流展区。
展区内的 “开放麦” 区域,青年创业者可直面资本讲述创业故事;几步之遥的 “未来 AI 会客厅” 由上海国投公司旗下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设立,成为资本与需求即时对接的枢纽,“智” 与 “资” 的纽带在此自然形成。据了解,该会客厅吸引了峰瑞资本、水木清华种子基金、创新工场、云九资本等十余家知名机构投资人参与交流,构建起高效的投融资对接场景。
上海国投公司在 “智链科创・赋能 AI 创新生态” 专场论坛上的动作,进一步凸显资本对 AI 生态的深度介入。其旗下上海国投先导启动第三批市场化子基金遴选,重点关注龙头链主、CVC(企业风险投资)等领域。截至目前,上海国投先导已完成 26 只市场化子基金遴选,实现 5.3 倍资本放大效应,并领投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通过资本杠杆撬动创新资源整合。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枢纽,成为资本布局的重中之重。被业内称为 “多模态卷王” 的阶跃星辰,在 WAIC 开幕前一天发布 Step-3 大模型,展示系统效率、新品适配与终端应用的突破性进展。发布仪式上,上海国投公司与阶跃星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资本链接、生态建设、业务协同、应用赋能等领域深度合作,同时参与其新一轮融资。
这种资本注入直接加速了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阶跃星辰创始人、CEO 姜大昕介绍,公司商业化推进顺畅,重点布局汽车、手机、IoT 设备等关键场景,已覆盖超过一半的头部国产手机厂商,深度合作打造手机 Agent 体验,并联合吉利推出 AI 智能座舱,实现行业内端到端语音大模型首次量产上车。基于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公司将全年营业收入目标锁定在 10 亿元。
光源资本创始人、CEO 郑烜乐指出,当前 AI 浪潮推动全行业进入深刻变革期,技术解决产业化应用痛点、实现商业规模化落地等命题,已成为关乎企业生存的核心问题。面对不确定性,“连接” 是最优解 —— 通过充当创新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超级连接器,驱动价值车轮加速运转。光源资本的 “投准、投早、投前沿” 策略,正是锁定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点,实现资本与创新的精准对接。
在 AI 生产力时代背景下,具身智能成为资本聚焦的细分赛道。郑烜乐透露,2025 年上半年中国 AI 融资额同比增长 45.3%,其中具身智能赛道融资占比显著提升。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的观察同样印证这一趋势:其团队已跟踪过中国 100 多家过去两年内成立的具身智能公司,且每周仍能收到至少一个 AI 领域顶级学者或产业人士的创业消息。
创业者对具身智能的热情源于其独特价值。周志峰提到,被问及 “为何在已有 100 多家同类企业的情况下仍选择进入” 时,创业者普遍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像人” 的属性是刻在基因里的优势,没有任何产品形态能像其一样与人类未来的工作、生活深度绑定。
基于行业动态,周志峰在启明创投创业与投资论坛上发布的 “人工智能十大展望” 中提到,具身智能机器人将率先在拣选、搬运、组装等场景实现规模化部署,通过积累大量机器人第一视角数据与带触觉的操作数据,构建 “模型 - 本体 - 场景数据” 的闭环飞轮,驱动大模型能力迭代,最终推动通用机器人大规模落地。
场景验证成为具身智能商业化的关键。周志峰认为,2025 年可能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元年,“已看到大量企业接到订单,下半年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但他同时指出,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节拍和效率仍是瓶颈,且行业公开训练数据远不及支持大语言模型的数据量,数据缺乏及高质量数据获取难题亟待解决。
它石智航创始人、CEO 陈亦伦则更强调技术进步的速度:具身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甚至指数级的速度发展,“我们已经站在奇点到来的早期窗口”。过去一年,具身智能在全身控制、具身多模态大模型、端到端技术及高自由度操作终端等方面实现显著升级,例如有量产潜力的高自由度灵巧手方案已出现并快速迭代,具身多模态大模型的数据尚未饱和,数据层面的 Scaling Law 依然存在,发展天花板较高。尽管顶层技术栈已趋于收敛,但业内对 “如何多快好省地积累数据”“端到端 VLA 如何具体设计” 等问题仍未完全达成共识。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离不开现代金融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支持。2025WAIC 期间,中信集团举办的科产融创新发展论坛,聚焦 “科技 — 产业 — 金融” 良性循环,旨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伟在论坛上表示,上海将在科技金融精准滴灌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业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创新土壤。
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张世昕提出,未来将以 “人工智能 +” 为引领,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一是联合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筑牢科技创新根基;二是开放自身优势场景和优质数据,构建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转化” 全链条创新体系;三是通过综合金融提升 “股贷债保” 联动供给效率和覆盖面,将全量、全维度资金链精准嵌入产业链、创新链;四是完善内部模型风险监管、数据权限隔离和伦理治理,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在 WAIC 投融资发展论坛上的观点与之呼应:“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需要依托相应的科技金融体系,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科技 - 产业 - 金融’的良性循环。” 作为国有金融机构,中金公司长期通过投资银行、私募股权等业务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支持,未来将继续发挥 “投资 + 投行 + 研究” 的联动优势,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机遇。
在 AI 产业化进程中,资本运作与并购重组是企业整合资源、加速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希望在这一领域深入布局的企业而言,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与策略至关重要,资本运作与并购企业家高级研修班(https://ss7.portal.vixue.tech/preview/441/16514/705)可为从业者提供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