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升维:从技术突破到生态繁荣的产业演进


2025 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于 7 月 23 日至 26 日在上海举办,这场汇聚全球近 300 家参展商的盛会,不仅是全球低空经济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从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坚到整机制造的突破创新,从多元场景的落地应用到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完善,低空经济正沿着 “技术筑基、应用拓界、生态共荣” 的路径加速演进,一幅波澜壮阔的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技术突破:硬核创新构筑产业发展基石

低空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支撑。在空域管控、安全监管、关键零部件等核心领域,一批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核基础,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

空域管控:打造低空交通 “智慧大脑”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将近 40 年的轨道交通智控经验成功延伸至低空领域,研发出的低空智能管控系统,通过数字化空域建模、动态计划流控、智能运行控制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构建起 “计划 - 调度 - 监视 - 运维” 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其创新引入的 “移动闭塞” 理念,能够为飞行器打造 “四维安全包络 - 立体飞行间隔 - 空中移动授权” 的追踪飞行安全控制技术体系,通过速差分层管理,实现不同速度飞行器在同一空域内的有序运行,有效解决了低空飞行器飞行混乱的难题。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已在南京浦口的融合示范飞行中充分验证了可靠性,目前已在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福建南安成功落地投运。这一系统就如同低空交通的 “智慧大脑”,为最终实现 “万点起飞、万点降落” 的愿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让低空飞行的高效与安全成为可能。

低空安全:构建精准监管防护网

上海特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耕低空安全领域,将 TDOA(到达时差定位)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城市级无人机管控,推出了多模态技术融合的低空安全监管体系。该体系整合了 5G-A、RID(报文识别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对低空目标的精准感知和有效管控。在中超联赛长春亚泰主场的 “黑飞” 事件中,特金 H1D 设备成功驱离无人机,有力保障了赛场的安全秩序,充分展现了其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公司董事长姜化京表示,低空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目前,该系统已在安徽合肥、上海闵行等地落地应用,未来将更深度地融入长三角低空安全网络,为区域低空经济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突破

上海傲世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傲世控制”)的光纤陀螺技术,为无人机提供了 “不依赖卫星的眼睛”,在惯性导航与制导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光纤陀螺仪自问世以来就备受瞩目,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该领域的一款关键仪表,应用空间越来越广阔。

未来,傲世控制将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研发超高精度光纤陀螺仪,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突破,计划达到年产 10 万至 30 万轴的光纤陀螺生产能力。这一突破将有效降低我国低空飞行器对国外核心部件的依赖,提升产业的自主可控水平。

场景落地:多元应用释放市场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低空经济在千行百业的渗透速度日益加快。从物流运输到应急救援,从城市治理到空中出行,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正让低空经济从 “概念” 逐渐变为 “实景”,市场活力被充分激活。

物流与应急:提升效率与救援能力

联合飞机集团的 TD550 共轴无人直升机成为博览会上的 “明星机型”。公司副总裁孙立业展示的数据显示,该机型最大载荷 200 公斤,续航 6.5 小时,能在 6500 米高空作业,抗风能力达 8 级。在浙江舟山至东极岛的航线中,TD550 将海鲜运输时间缩短至 30 分钟,较传统航运时效提升 75%,极大地保障了海鲜的新鲜度,降低了运输损耗;在 “应急使命 2025” 演习中,它挂载 4 枚 50 公斤灭火弹实现 “查灭一体”,成为森林火灾灭火的得力利器,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该公司展出的全球首款 6 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镧影 R6000,融合了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与固定翼飞机的高速高效巡航优势,无需跑道即可垂直起降,能实现 4000 公里航程和 2 吨商载。孙立业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动力系统地面开车测试,计划于近期进行直升机模式首飞,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大吨位倾转旋翼技术的国家之一,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空中出行:勾勒未来交通图景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峰飞航空科技”)的 “盛世龙” 5 座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勾勒出了未来出行的美好图景。该机型航程 200 公里、巡航时速 200 公里,去年 2 月完成深圳至珠海跨海试飞,仅用 20 分钟就跨越 52 公里,较地面交通节省 85% 的时间,展现出了高效便捷的优势。

峰飞航空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 “盛世龙” 的研发及适航进展顺利,争取在 2026 年取证后投入试点。其货运版 “凯瑞鸥” 已获得全球首个吨级以上 eVTOL “适航三证”,不仅完成了 “低空 + 物流” 长距离超视距复杂货运飞行场景探索,其消防应急机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低空经济在物流和应急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生态协同:全链联动共促产业繁荣

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从区域联盟的组建到标准的共建,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到跨领域的合作,多方力量正携手构建 “空地一体” 的产业生态,为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区域联盟:整合资源促发展

博览会上,“华东(含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 正式揭牌。该联盟由上海机场集团等单位发起,联合华东地区七个民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组建,旨在推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与产学研合作。作为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华东乃至全国的区域性行业组织,联盟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为上海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校企与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御风未来与沪粤两地低空经济国资平台的战略合作,成为产业链协同的典范。御风未来创始人兼 CEO 谢陵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整机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及产业链牵引等方面的优势,深化与各地低空经济国资平台的合作,助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品在低空出行等应用场景的落地,推动 “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 愿景早日实现。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计算所以 “灵筹” 品牌构建机载电子生态。其打造的低空电子品牌 “灵筹”,凝聚了二十年通用航空技术积淀,历经三代系统升级,形成了高度综合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产品体系,可集成显控、飞控、通信等 40 余项关键功能,为 eVTOL、无人机等全品类低空飞行器提供高安全、低成本解决方案。博览会上,计算所与 4 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构筑低空产业共同体,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

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从单点创新到生态共建,低空经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城市运行与产业形态。随着 2025 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的举办,更多产业链协同的种子正在播撒。未来,当 “空中出租车” 穿梭于城市天际线,当无人机为偏远地区送去物资,低空经济也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若你想深入了解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相关知识,可关注课程:https://www.bjs.org.cn/cc/16516/1228.html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