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医生 IPO:线下依赖与线上转型的增长困局


2025 年 6 月 27 日,主打高山植物护肤的国货品牌植物医生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标志着这家拥有近 30 年发展历史的企业正式叩响 A 股大门。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21.55 亿元,净利润 2.42 亿元。然而,其营收已连续三年徘徊在 21 亿元左右,增长陷入停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以植物成分为核心的薇诺娜(贝泰妮主品牌)已实现两倍于植物医生的规模。植物医生此次 IPO 能否成功推动线上转型,复制薇诺娜的增长路径,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品牌定位与发展路径:植物护肤赛道的两种选择

植物医生与薇诺娜同属植物护肤赛道,均以天然成分作为品牌核心卖点,但在发展路径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植物医生的品牌特色聚焦于 “高山植物”,其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石斛兰成分(石斛寡糖)是核心竞争力,该成分被宣称可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对应主推的石斛兰抗皱紧致护肤套装定价 699 元(5 件),其他护肤套装价格集中在 200-300 元区间。生产模式以自主生产为主、委托生产为辅,在佛山拥有两个生产车间,占地面积合计 3.3 万平方米,具备水乳膏霜、精华及面膜等多品类产能。

从发展历程来看,植物医生的历史可追溯至 1994 年,但其核心商标 “植物医生” 的注册公告日期为 2010 年,同年公司开始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标志着其专业化护肤品牌运营的正式启动。这一时间节点与薇诺娜的起步阶段相近,且二者均以植物成分为核心差异点,使得植物医生常被视为薇诺娜的对标品牌。

薇诺娜所属的贝泰妮集团,早期同样依赖线下渠道(药房)积累用户,但在发展过程中抓住国货美妆线上爆发的机遇,迅速实现规模扩张。2019 年薇诺娜营收不足 20 亿元,上市后四年内实现翻倍,2023 年营收超 50 亿元;而植物医生 2024 年营收规模仍不及四年前的薇诺娜,这种差距的核心在于渠道策略的选择。

渠道困局:线下依赖成增长天花板

植物医生与薇诺娜的发展差距,本质上是渠道策略分化的结果。植物医生长期依赖线下经销模式,而薇诺娜则果断拥抱线上,这种选择使得二者在增长动能上呈现显著差异。

从渠道结构来看,2022 年至 2024 年,植物医生线下渠道贡献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73%、77.4% 及 76%,同期薇诺娜的线下占比约 25%。植物医生的线下渠道以经销加盟为主,2024 年底拥有 3830 家授权专卖店,过去三年新增门店数量分别为 740 家、843 家及 508 家,但关店数同样居高不下,分别为 785 家、673 家及 802 家,导致期末门店总数增长乏力。为吸引加盟商,2025 年公司甚至减免 4 万元加盟费,仅要求加盟商承担装修、首批进货及首期租金成本,但这一政策仍未能扭转门店收缩趋势。

线下渠道的效率问题日益凸显。2024 年植物医生线下营收 16.37 亿元,以 3830 家门店计算,平均每家门店年收入不足 43 万元,月均收入不足 4 万元,扣除房租、水电及人工成本后,在一二线城市的盈利空间已十分有限。存货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线下销售的疲软:营收规模稳定的情况下,公司存货呈上升趋势,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反映出产品滞销与资金周转压力。

线下经销模式不仅限制了增长规模,还侵蚀了利润水平。为维持经销商体系,植物医生的经销模式毛利率仅 51.8%,而直营模式毛利率达 71.2%,经销模式的主导地位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使其低于薇诺娜。尽管植物医生的销售费用率(2024 年 34.5%)较薇诺娜低 15 个百分点,避免了电商平台的流量佣金,但毛利率的差距最终使得二者净利率水平相近(植物医生 2024 年净利率 11.23%)。

相比之下,薇诺娜通过线上渠道的快速扩张,既突破了地域限制,又降低了对单一渠道的依赖,线上直营与平台分销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营收规模,还通过数据反馈优化了产品与营销策略,形成了良性增长循环。

线上转型挑战:流量困局与品牌定位博弈

植物医生此次 IPO 计划募资 9.98 亿元,其中 5.27 亿元用于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核心方向为线上渠道拓展。但从现有数据来看,其线上转型之路面临多重挑战。

线上拓展的初期成效并不显著。2022 年以来,植物医生陆续将资源投入线上渠道,但 2022 年至 2024 年线上收入分别为 5.71 亿元、4.86 亿元及 5.18 亿元,无明显增长。仅抖音平台在低基数上实现一定增长,其他平台表现平淡,反映出其在流量获取与运营能力上的不足。

低价引流策略可能固化品牌定位。为吸引线上流量,植物医生上架了大量低价产品,如 39 元 / 10 片的面膜、79 元 / 50g 的面霜等,接近美妆白牌定价。这种策略虽能短期提升销量,但可能在消费者心智中固化其 “平价而非专业” 的品牌形象,与薇诺娜通过专业护肤(如敏感肌修复)建立的高端定位形成差距,长期不利于品牌溢价能力的提升。

单品牌运营模式在上线环境中灵活性不足。线上美妆市场的竞争依赖多品类、多触点触达消费者,而植物医生坚持单品牌策略,产品矩阵的丰富度有限,难以满足线上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薇诺娜则通过主品牌延伸与子品牌布局,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场景,这一差异可能影响植物医生线上转型的效果。

此外,线下渠道的惯性可能成为线上转型的阻力。植物医生的经销商体系与线上渠道存在利益冲突,如何平衡线下经销商的利益与线上渠道的拓展,避免价格体系混乱与渠道内耗,是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破局关键:差异化路径与线下资源激活

植物医生若想实现线上突破,需摆脱对薇诺娜模式的简单模仿,寻找独特的竞争优势。其核心在于平衡短期流量获取与长期品牌建设,并激活线下网络的潜在价值。

在品牌定位上,可强化 “高山植物” 的差异化认知,依托与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合作,突出成分研发的专业性,与薇诺娜的 “敏感肌修复” 形成区隔,避免陷入低价竞争。在产品策略上,除核心的石斛兰系列外,可拓展更多基于高山植物的细分品类,覆盖不同肤质与消费场景,丰富线上产品矩阵。

在线下资源激活方面,可将 3830 家门店转化为线上线下融合的触点,通过 “线下体验 + 线上复购” 的模式提升用户粘性。例如,门店可提供产品试用、皮肤检测等服务,引导用户在线上完成后续购买,实现渠道协同而非对立。

在资本运作层面,IPO 募资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需聚焦于线上运营能力的建设,包括数字化营销团队搭建、私域流量运营、内容电商布局等。若想系统提升资本运作与转型策略的落地能力,可参考资本运作与并购企业家高级研修班,为企业转型提供战略与资本层面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