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因财务造假的公司,即将面临退市结局。7 月 23 日,*ST 紫天发布公告称,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依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的事实,该公司在 2022 年、2023 年的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22 年、2023 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到 24.99 亿元,占这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 63.53%,公司已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法左右上市公司的行为,唯一能做的便是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实际上,只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财务知识,或许就能避免踩雷。
以当年的康美药业为例,投资者只需理解货币资金这一会计科目,就能察觉到公司存在的问题。货币资金,通俗来讲就是上市公司账上实际拥有的资金,它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现金流量表整张报表,都在对货币资金的变动情况进行解释。
首先,货币资金不能过少。货币资金过少意味着企业短期流动性不足,尤其是当货币资金远小于短期负债时,投资者必须保持警惕,因为企业很可能面临偿债困难。
当然,货币资金也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不会超过 30%,若超过这一比例,就需要引起注意。出现这种情况,大致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企业因 IPO(首次公开募股)或再融资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尚未投入使用,暂时存放在银行。
第二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能力较弱,或者所处行业发展前景不佳,以往积累的资金只能存入银行获取利息。
第三种则最为危险,即所谓的货币资金是虚假的,仅仅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上企业账上早已没有资金。
需要强调的是,30% 这一比例只是一个平均水平,许多特殊行业和企业会存在例外情况。例如海澜之家,其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长期在 30% 以上,这是由其商业模式决定的,属于正常现象。
其实,判断一家上市公司货币资金偏高是否正常,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即观察其连续几年的变化情况。如果该企业过去货币资金占比一直较高,很可能是由于商业模式特殊;但如果之前货币资金占比一直较低,却在几年内突然升高,投资者就必须高度警惕。
回到康美药业案例,当年该公司最大的问题是 “存贷双高”,即存款和贷款都处于较高水平。显然,存款高表明企业不缺钱,既然不缺钱,又为何要大规模贷款?答案只有一个,即账面上所谓的银行存款是虚假的,公司实际上已被债务拖垮。
在 A 股市场中,活跃着大量散户,他们大多喜欢依据小道消息炒股,完全不了解所投资公司的实际情况,最终往往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学会阅读财报并不能保证投资者一定盈利,毕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巴菲特,但掌握财报知识确实能帮助投资者减少不必要的亏损。
若想深入学习企业财务分析、资本运作及 IPO 相关知识,避免在投资中踩雷,可了解企业资本运作与 IPO 上市实务研修班,该课程能为投资者和企业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