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股份百亿港元收购布局,智能硬件产业链再进阶


在智能硬件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企业的每一步战略布局都可能改写行业格局。2025 年 7 月 22 日晚间,歌尔股份有限公司(002241.SZ)一则重磅公告,在资本市场与行业内部激起千层浪。公告显示,歌尔股份拟凭借自有或自筹资金,斥资约 104 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 95 亿元),收购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 100% 股权,此举剑指强化精密结构件业务竞争力,深度推进智能硬件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进程。


本次交易的标的 —— 香港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与昌宏实业有限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堪称 “隐形冠军”。虽未经详细审计流程,但从已知数据来看,2024 年度,两家公司合计营业收入约 91.1 亿港元,彰显出其强劲的市场营收能力。在技术沉淀方面,二者在金属 / 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上造诣颇深,精细化表面处理技术更是领先同行,掌握着行业内的核心技术 “密码”。长期以来,它们与行业头部客户维持着紧密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优质且稳固。


歌尔股份在智能硬件领域的龙头地位毋庸置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外观设计以及精细化程度的要求日益严苛,这也对精密结构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歌尔股份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收购精准命中产业链关键环节。从协同效应角度来看,标的公司与歌尔股份现有的精密结构件业务存在天然的互补性。香港米亚和昌宏有限公司丰富的技术储备,能够为歌尔股份注入全新的技术活力,拓宽其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技术边界;而歌尔股份庞大的产业规模、成熟的市场渠道以及卓越的品牌影响力,又可为标的公司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双方在资源与能力上的优势互补。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 CEO 卢克林认为,香港米亚和昌宏有限公司在金属 / 非金属超精加工、纳米级表面处理等前沿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恰是歌尔股份在结构件业务上的短板所在。一旦收购完成,歌尔股份有望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从单纯的 “模组商” 蜕变成为集 “材料 — 工艺 — 模组” 为一体的闭环供应商,大大增强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与附加值创造能力。


事实上,精密结构件作为智能硬件产品的核心零组件,对产品的品质、性能及外观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歌尔股份的业务版图中,目前已在 VR/AR、智能声学等细分领域构筑起行业领先地位。增强精密结构件的自给能力,既能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与自主性;又能进一步加深与头部客户的合作黏性,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巩固其在智能硬件市场的竞争优势。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指出,从技术研发协同维度出发,歌尔股份与标的公司未来可整合双方的技术研发团队,携手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攻关。例如,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与高精度的材料加工技术深度融合,有望打造出具备智能化功能的精密结构件,满足市场对高端、创新型智能硬件产品的需求,助力歌尔股份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持续领跑。


从财务数据与业务体量的角度分析,标的公司 91.1 亿港元的年营收规模,若顺利并入歌尔股份,将极大增厚其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业务版图。这不仅有助于歌尔股份扩大市场份额,还将通过规模效应与协同管理,进一步提升该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收购是歌尔股份在智能硬件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落子。在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即将迎来爆发期的当下,强化核心零组件的自制能力,将使歌尔股份在产品竞争力与利润空间拓展方面占据先机,为其未来在智能硬件市场的持续扩张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关注企业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的人士而言,歌尔股份此次收购案例极具研究价值。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如何精准识别产业上下游的优质资产,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实现企业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与协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资本运作与并购企业家高级研修班为有意深入探索资本运作奥秘的企业家和投资者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学习平台。该课程系统地涵盖了企业资本运作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并购战略的制定、目标企业的筛选与估值,到并购交易的执行与整合后的协同管理,均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案例解读。通过参与该课程学习,学员能够深度掌握资本运作的核心要点,提升自身在企业并购与产业整合领域的决策能力与实操水平,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