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手术领域,精度与效率直接关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及骨科疾病低龄化趋势,骨科手术需求逐年攀升,行业正从 “经验主导” 向 “智能量化” 加速转型,这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开辟出广阔蓝海。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赛道的领军者,以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不断改写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格局。
原研创新筑牢技术护城河
走进天智航模拟手术室,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平台格外引人注目。其 “透视眼” 高精度光学跟踪系统,凭借主动红外追踪技术实现精准定位;“智慧脑” 操作与导航平台,基于患者影像数据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稳定手” 机械臂则负责完成高精度手术操作 。这套精密的系统,展现着天智航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厚积累。
医疗设备研发向来周期长、门槛高,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更是如此。天智航总裁马敏强调,公司始终恪守 “原研与创新” 原则。2024 年,天智航研发投入达 1.17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65.34%;截至该年末,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 40.07% 。持续的高投入带来丰硕成果,公司基本每四五年就推出新一代产品。从 2016 年实现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天玑 ®1.0,到操作更便捷的天玑 ®2.0,再到 2025 年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天玑思睿,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截至 2024 年末,天智航累计申请专利 596 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232 项,强大的技术储备构筑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G 赋能推动医疗资源均质化
早在 2006 年,天智航就完成我国首例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开启远程医疗探索之路 。2019 年,其又率先开展 5G 骨科机器人多中心远程手术,积累超 1000 例实操经验。2025 年 3 月,新疆与北京两地专家借助 5G 网络,通过天玑手术机器人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0.01 秒的超低延迟与 10Gbps 的传输速率,打破空间限制,展现 “5G + 机器人” 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
面对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基层医疗市场的价值愈发凸显。天智航积极推动技术下沉,尽管当前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布局于三级医院,但二级及以下医院对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采购占比已显著提升,技术向区域医疗机构渗透成为行业趋势。
产品力驱动国际化战略布局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95.9 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34.5%,预计 2025 年将增至 110.3 亿元 。在此市场环境下,天智航凭借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超 11 万例的手术量,彰显强大的产品临床价值。公司盈利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耗材与技术服务营收占比如今已超 50%,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 100% 。
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天智航积极推进 “出海” 战略。其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及工具包已获欧盟 CE 认证,随着天玑思睿上市,公司将针对不同海外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力求在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在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变革、资本运作与并购频繁的当下,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实现突破?【智能制造产业资本运作与并购高级研修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联合开设,为期 2 年,专为智能制造企业高管及专业人士打造,助力学员掌握资本运作与并购重组核心技能,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