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美”:河北文旅的破圈密码与可持续发展之思

在文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河北文旅以其独特的“闪电战”打法成功出圈,“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一标语迅速响彻大江南北,甚至走向国际舞台。这背后,是河北对自身优势的精准把握与多维度的协同发力。

区位优势赋能,拉近市场距离

作为京津冀 1 小时交通圈的关键成员,河北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宣传标语,恰到好处地将地理上的“近”与资源上的“美”相结合,精准定位京津都市人群,直击其内心对短途休闲旅游的需求。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客流监测,2023 年京津冀三地已互为重要客源地,2024 年春节假期京津游客占河北省接待游客的 18.2%,“五一”假期河北省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超一成,省外客源占比超三成,北京游客占比超一成,位居省外最大客源地,充分彰显了京津冀文旅协同的强大效应。

政策引领整合,构建产业格局

河北通过出台《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等文件,着力构建“一体两翼五带”发展格局,推动旅游资源从分散走向系统化。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规范了市场秩序,为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筑牢了根基。同时,旅游包车周末与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旅游包机和旅游专列奖励等政策的实施,如 2024 年仅免费通行就达 116 万辆次,免收通行费 1.8 亿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 500 多亿元,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假日经济的活力。

创新营销联动,激发消费活力

河北文旅在营销方面可谓独具匠心。一方面,借助“听劝式”营销创新与舆情响应机制,官方账号在各个宣传视频下积极互动,两天内涨粉 40 万,形成了高效的舆情反馈与产品优化联动模式。另一方面,新业态的融入为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从特色主题航班、专列,到分季节主题游览路线;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实景演出,到利用 AI、VR 沉浸式观赏《千里江山图》;再到与知名直播团队联动以及拍摄微短剧等,线上线下全方位发力,刺激了消费市场。在 2024 年 1 - 10 月,河北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 11.8%,旅游总花费增长 11.1%,端午假期酒店订单量、石家庄门票订单量等数据表现亮眼,足见其营销成效。

流量变现之困,警惕泡沫风险

然而,文旅行业的热度往往伴随着挑战。此前淄博因“淄博烧烤”迅速走红,但火得太快也暴露出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市场监管、产品内核等方面的短板,给游客带来不佳体验,凸显了流量短期内爆发可能带来的“泡沫”繁荣问题。河北同样面临此类风险,若不能将庞大流量转化为长久留量,不仅无法实现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回报当地在文旅推广上的大量投入。

长效发展之策,重塑文旅生态

行业专家李军指出,河北文旅虽在新媒体营销上取得巨大成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但决定其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长效运营与产业升级的系统能力。要避免承载透支化、投资泡沫化、文化空心化和营销依赖化等问题,不能让文化符号沦为简单的“标签化表达”。

未来,河北文旅可探索用技术重构体验、文化重塑价值、服务重构信任、生态重构模式的发展路径。借助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技术赋能文旅场景,打破时空限制,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建立文化与游客之间的深度情感联结。

关联课程助力,培育复合人才

在文旅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文化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应运而生,该课程旨在培养一批既有创新思维和文化底蕴,又精通现代金融管理知识,熟悉资本运作与并购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介绍】培养一批既有创新思维和文化底蕴,又精通现代金融管理知识,熟悉资本运作与并购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课程时长】9 个月,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 2 - 3 天。

【课程对象】文化类产业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分管文化融合发展的领导干部;专注文化领域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

河北文旅的出圈之路为行业带来了诸多启示,而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正依赖于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期待在多方努力下,河北文旅能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也为全国文旅产业提供更具价值的借鉴经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