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亮东方亮。” 爱仕达董事长陈合林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外贸企业转战国内市场的无奈与决心。这家成立于 1978 年、外贸业务曾占总业务 45% 的企业,因关税波动,将 “积极拓展内销” 置于战略核心。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众多外贸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而 618 电商大促,成为检验其转型成效的重要战场。
尽管电商平台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如京东推出 “2000 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淘宝天猫启动 “外贸精选” 专项,抖音实施 “外贸优品专项扶持计划”,但在外贸商家眼中,618 大促的带动效应有限。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连将表示,今年大促虽带来 20% - 30% 的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部分商家因无法承接大促流量,选择提前营销,分散了大促热度。同时,电商促销常态化,日常各类打折活动层出不穷,削弱了消费者对 618 的期待。
外贸企业转战内销,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电商平台流量分配向头部商家倾斜,中小外贸企业获取流量成本高、利润空间被压缩。大促期间,平台活动折扣力度大,如要求商家产品打 6 - 8 折,而手工类等产品利润微薄,商家只能选择性参与,以部分低价产品引流,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 。
不过,从长远视角来看,内销市场仍具巨大潜力。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与下沉市场崛起,高品质、差异化产品需求增长。国内政策环境稳定,消费韧性强,为外贸企业提供了风险分散的可能。凰图工艺品就因国内消费者审美提升和经济水平发展,迎来内销机遇。企业加大在抖音、1688 等平台的广告投入,预计今年国内订单占比能提升至 50% 左右。
更重要的是,“外转内” 推动着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德赛集团为例,从奢侈品牌代工厂转型做自有品牌后,国内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外贸业务。通过直接触达消费者,企业掌握了更大定价权与利润空间,线上销量实现 50% - 100% 的增长。成功转型的企业,还具备更强的出海抗风险能力。SHINECON 千幻品牌创始人严真表示,自主品牌可灵活应对关税变化,其公司已成立 TikTok 电商海外事业部,布局品牌出海 。
外贸企业在 618 大促中的探索,是内销转型的缩影。如何跳出价格战,实现品牌溢价,挖掘市场新增量,成为企业在内外双循环格局中立足的关键。若想深入探索企业营销创新与增长战略,【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是不二之选。该课程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与美国营销国际协会 SMEI 联合开设,为期 1 年,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及营销爱好者,助力学员提升综合素养与国际化视野,以创新实践引领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增长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