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州知识城的恒瑞医药研发基地,智能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分装药品,mRNA 生产线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这座基地的运作,正是中国医药行业变革的缩影 —— 当仿制药价格战持续挤压利润空间,“以仿养创” 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众多药企纷纷踏上从 “仿制” 到 “创新” 的转型之路,一场医药行业的洗牌大战已然打响。
曾经的医药巨头,在集采政策的冲击下,不得不直面市值波动与市场份额下滑的挑战。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16 日,恒瑞医药在 A 股市值 3552 亿元人民币,港股市值 3884 亿港元,与 2020 年末突破 6100 亿元的巅峰市值相比,差距显著。自 2020 年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全面实施,恒瑞医药入围集采药品价格大幅下调。与此同时,传统中小型药企的生存也岌岌可危。信立泰在 2019 年结束连续 14 年的业绩增长,2020 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 38.74% 和 91.49%;华东医药核心产品阿卡波糖集采丢标后,相关收入也不再单独列示 。国家医保局推行集采,旨在重塑行业生态,挤压仿制药虚高价格水分,这也促使传统药企必须寻求变革。
面对转型压力,不同药企选择了各异的突围策略。恒瑞医药大刀阔斧精简销售团队,从 2020 年的 17138 人减少至 2024 年的 8910 人,降幅约 48%,同时增强医学及市场专业化人才团队;石药集团通过子公司更名,“养小号” 布局创新药领域,自 2025 年初以来,石药集团与新诺威股价分别实现超 85% 和 117.77% 的增长;科伦药业分拆科伦博泰赴港上市,专注 ADC 药物研发,并与默沙东达成 118 亿美元合作,创下中国生物制药对外许可交易纪录;华东医药清理低壁垒仿制药项目,信立泰打包出售低端仿制药项目 。这些举措背后,是药企为摆脱仿制药估值累赘,寻求 “估值再定价” 的迫切需求。
在传统药企艰难转型的同时,创新药企正迎来黄金时代。康方生物以 50 亿美元将双抗药物海外权益授权给 Summit Therapeutics,荣昌生物的 ADC 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以 26 亿美元交易额刷新中国 License out 单药纪录。2025 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达 369.29 亿美元,接近 2023 年全年水平。创新药企通过再融资与大额 BD 交易,实现从 “资本输血” 到 “技术造血” 的转变。从市场估值来看,创新药企在高市值药企中已占据半壁江山,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市值与传统药企石药集团不相伯仲。
然而,传统药企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转型路径难以复制,“双平台战略” 虽被视为现实选择,但在产品研发上,缺乏创新基因的企业面临高昂成本与漫长周期;在营销层面,集采迫使药企转向院外或海外市场,需适应全新营销逻辑。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短期内企业各展所长,长期将形成研发去中心化、发行与商业化集中化的格局。老牌药企凭借稳健风格与市场经验,更适合临床开发与商业化环节;创新药企则以灵活性与冒险精神,聚焦药物研发。此外,AI 技术正成为创新药研发的加速器,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与人工智能公司合作,有望缩短创新药上市时间并降低研发成本 。
中国医药行业的仿制时代逐渐落幕,但洗牌仍在继续。在这场变革中,唯有兼具创新能力与资本运作智慧的药企,才能在未来的创新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想要深入探索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的奥秘,【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是不二之选。该课程为期 9 个月,每月集中授课 2 - 3 天,面向大健康产业企业管理者、政府干部及投资合伙人,助力培养既懂产业又精通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引领行业在变革浪潮中稳健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