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张罚单直击券商投行痼疾,严监管重塑行业生态

3 月 28 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对 6 家券商的投行业务发出 9 张罚单,其中 4 家券商的 8 名直接责任人与管理责任人也一并被处罚。此次处罚涵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释放出监管趋严的强烈信号。

此次罚单所暴露的问题,几乎涉及投行业务的全流程,包括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内控流程失范、尽职调查不充分以及收费不合规等。这表明监管部门对券商投行的内部控制和廉洁从业情况,已展开常态化现场检查,持续压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 责任。多位受访专家指出,从严查处投行业务的违规行为,对推动券商完善内控体系、提升执业质量、优化行业生态,进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链条审查,穿透式问责

此次对6 家券商的处罚,并非针对单一项目,而是对投行业务进行全链条、全流程检查的结果。问题涉及质控、内核、执行等各个环节。

华林证券存在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质控和内核核查把关不严、立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浙商证券的质控现场核查不到位,内控流程和意见跟踪落实存在缺陷,保荐工作报告未能完整披露质控内核关注的问题;长江证券承销保荐则在质控现场核查制度执行、内控意见跟踪落实方面存在不足,部分项目还存在收费不规范的情况。

华商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齐梦林指出,监管部门对券商投行业务的监管持续趋严,通过穿透式问责和全链条处罚,深入监管投行执业的深层次问题,全面覆盖关键领域,促使投行更好地履行“看门人” 职责。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认为,此次集中处罚是注册制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核心在于压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 责任。处罚所暴露的质控失效、尽调不足等问题,反映出部分券商仍未摆脱 “通道思维”,尚未建立与注册制相匹配的风控体系。监管部门的精准打击,将促使券商将合规风控纳入核心竞争力建设,推动行业从 “规模竞争” 向 “质量竞争” 转变。

大小券商同罚,机构个人“双罚”

从处罚类型来看,德邦证券被出具警示函,华林证券及相关人员被实施监管谈话,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浙商证券、五矿证券、方正证券承销保荐则被责令改正。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表示,此次集中处罚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券商投行业务乱象“零容忍” 的态度,释放出三大信号:一是强化过程监管,处罚直指投行内控的核心环节,监管从 “结果导向” 转向 “过程穿透”,要求全链条合规;二是整顿市场生态,通过大规模处罚重塑行业敬畏规则的文化,压实投行的 “看门人” 责任;三是警示与纠偏并重,罚单覆盖大中小各级券商,避免 “大而不倒” 和 “法不责众” 的现象,体现监管的公平性和常态化。

除了处罚机构,证监会还对部分券商投行的分管高管、质控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关键少数” 进行了处罚。例如,对华林证券及时任分管投行业务高管朱某瑾、时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葛某明实施监管谈话;对另外 3 家券商的 6 名责任人员出具警示函。

齐梦林表示,机构与个人“双罚” 是监管层落实 “零容忍” 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穿透式问责,推动券商从 “形式合规” 向 “实质合规” 转变,强化 “关键少数” 的履职意识。这一趋势将加速行业分化,促使券商在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

韩乾指出,“双罚制” 打破了 “机构担责、个人免责” 的旧模式,促使业务部门与质控内核形成有效制衡。这不仅提高了违规成本,还推动投行内部建立 “合规一票否决” 的考核体系,引导从业人员从追求项目数量转向把控项目质量,真正落实注册制下中介机构的 “看门人” 责任。

严监管持续,重塑行业生态

全面合规、有效运行的投行内控机制是提升执业质量的基础。自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已开展多轮投行内控现场检查。去年10 月,证监会在通报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时强调,将督促行业机构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持续强化投行业务监管,评估监管效果并改进监管工作,推动保荐机构提升执业质量,坚守廉洁从业底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规范中介机构执业的制度基础也在不断完善。去年3 月,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意见提出,要严格落实 “申报即担责” 要求,建立健全执业负面清单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压实投行的 “看门人” 责任,督促证券公司健全内控体系,提升价值发现和保荐承销能力。今年 1 月,国务院发布规定,明确了中介机构的执业规范、收费原则和监管措施。

李晓认为,未来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的监管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穿透式核查常态化,借助“电子底稿系统” 和大数据分析,验证内控有效性;二是责任绑定机制强化,建立三级责任清单,确保内核意见留痕可溯,落实质控否决权;三是违规成本立体化,除行政处罚外,还将联动诚信档案记录、分类评级扣分、业务资格暂停等措施,对执业质量差的券商形成业务收缩压力。

严监管也将推动行业生态的重塑。齐梦林认为,合规能力将成为投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行业需从文化、制度、技术等多个维度适应监管要求,监管高压将加速券商行业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倒逼行业提质增效。

韩乾表示,深化注册制改革将促使投行执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风控将前置化,券商需建立全流程风控体系;能力将专业化,头部券商和中小券商将形成差异化竞争;竞争将市场化,券商需提升定价能力;责任将显性化,“保荐 + 跟投” 机制将推动行业从 “一次性服务” 向 “持续性价值创造” 转变,最终形成 “风险自担、能力致胜” 的行业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