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稳步回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大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与活力。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落地见效和监管部门的精心护航,资本市场不仅实现了内在稳定性的增强,更在资源配置、价值提升及资金引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资源要素加速向“新”领域集聚,成为今年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据统计,年内全市场并购重组约3000起,涉及26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积极强链补链,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随着监管包容度的提升和审核效率的加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有望继续保持活跃,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等资本市场板块成为新质生产力集聚的高地。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预计,2024年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IPO募资金额将分别达到220亿元、152亿元和44亿元,资源要素进一步向“新”领域倾斜。同时,科创债的扩容放量也有效疏通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支持。
资本市场的活力不仅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优化上,更体现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提升。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支持分红和回购等方式,持续推动上市公司提升经营质量和投资价值。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中期现金分红6441亿元,新增披露回购方案1360单,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也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中长期资金的积极入市,为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积极推进投资端改革,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培育长期投资市场生态。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已达32.15万亿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超过4万亿元。这些长期投资资金的入市,不仅有助于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也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一系列创新工具和制度安排的落地实施,正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例如,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互换便利等创新工具的推出,不仅提升了金融机构的股票增持能力,也为A股市场注入了流动性。同时,沪深证券交易所启动的“提质增效重回报”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也推动了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和投资价值的双重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实施,我国资本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兴产业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资本市场能够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