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对科创发展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当地科创氛围日益浓厚,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不断集聚,内地 VC/PE 机构纷纷抢滩香港,成为这场科创浪潮中的 “赶潮人”。
内地 VC/PE 机构赴港设公司的热情空前高涨。华南一家几十亿元规模的 VC 机构募资负责人吴爽(化名)今年频繁往返于广州与香港之间,忙着在香港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据记者了解,今年已有众多内地一级市场 VC/PE 机构将香港纳入布局清单,有的在申请牌照,有的在考察项目,有的已设立基金,还有的在筹备子公司落地。例如,5 月上海国投旗下孚腾资本在港注册全资子公司孚腾国际;晨壹基金年内开设香港办公室并启动新美元基金;专注早期科创投资的中科创星也计划在港设点。
某领域知名专家指出,香港拥有丰富的高校与科学家资源,科技发展潜力巨大,内地 VC/PE 机构赴港设公司,是顺应产业周期迭代的趋势,有利于企业战略适配,推动投资业务国际化。以中科创星为例,其创始合伙人米磊曾表示,香港的高校与科学家资源丰富,落地办公室既能推动投资业务国际化,也能满足公司聚焦的硬科技企业未来出海的需求。
另一位专注于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的知名专家认为,香港在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为内地 VC/PE 机构提供资本流动性溢价的机会。香港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如 “创科创投基金” 优化计划、100 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等,为内地 VC/PE 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截至 4 月底,香港已注册有限合伙基金达 1125 家,按年增长超 30%;据市场统计,截至 3 月底,香港私募股权资产管理规模约 2300 亿美元,仅次于内地市场。
一位注重宏观经济政策与实体经济衔接的知名专家表示,香港特区政府的科创扶持举措不断升级,政策传导机制不断优化,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为内地 VC/PE 机构投资香港科创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中阐述了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清晰蓝图,创科局正推进香港微电子研发院两条中试线的组装工作,计划明年内完成生命健康研发院、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的筹建,第三个 “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 也将加快落地,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香港科创产业的发展,为内地 VC/PE 机构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然而,内地 VC/PE 机构赴港设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某领域知名专家指出,目前香港本地科技型项目数量有限,要筛选出足够多符合要求的标的存在难度。此外,香港市场的资金多集中在成熟期股权投资与二级市场,聚焦早期科创投资的资金体量整体偏小,内地 VC/PE 机构在香港募资存在一定困难。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轮值会长周恺秉也表示,赴港设基金拓展业务需要吃透香港的投融资环境,掌握本地募资与投资资源,即便有引导基金加持,也仅能覆盖部分出资,剩余资金仍需自行筹措,需要综合考量。
从多专家视角综合来看,内地 VC/PE 机构赴港设公司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香港拥有丰富的高校与科学家资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以及独特的资本市场优势,为内地 VC/PE 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内地 VC/PE 机构也面临着项目筛选难度大、募资困难等问题。内地 VC/PE 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香港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由 AI 辅助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