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 IPO 前三季度募资登顶全球:政策改革与资金共振下的市场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5-09-26

Wind 资讯与德勤中国的最新数据共同勾勒出 2025 年港股 IPO 市场的强劲势头:截至 9 月 25 日,年内 65 只新股累计募资 1560.32 亿港元,同比激增 179.86%;叠加 9 月末待上市的 3 只新股贡献的 263.65 亿港元,前三季度募资规模将达 1823 亿港元。这一规模不仅大幅领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 1256 亿港元,更让港交所有望锁定全球交易所募资额榜首。从上市主体看,"A+H" 股、医疗医药及消费科技企业构成核心力量,而后备队伍中 5 家已通过聆讯、242 家待处理的企业储备,更预示市场持续活跃的基础。

政策改革铺路:制度弹性激活市场吸引力

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政策适配与产业周期共振,成就 "A+H" 上市潮。当前 A 股公司赴港上市的火热态势,本质是港交所制度改革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精准契合,这种企业战略适配性推动 "先 A 后 H" 成为市场核心动力。8 月港交所推出的阶梯式弹性门槛政策极具标志性,将初始公众持股量从 15% 降至 10%,或允许初始公众持股市值达标 30 亿港元即可上市,这一调整直接降低了优质企业的上市成本。从产业案例看,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产业龙头,其 410 亿港元的 IPO 规模背后,有 23 家基石投资者参与,科威特投资局单笔投资达 38.76 亿港元,高瓴资本亦跟进 15.5 亿港元,这种产业龙头与资本的双向选择,正是产业周期迭代中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扩张的典型表现。截至目前,161 家 "A+H" 公司中已有 2 家 H 股股价超越 A 股,更印证制度改革下港股对优质资产的定价能力提升。该观点基于其在《中国产业资本化进程年度报告(2025)》中的跟踪研究。

宏观经济政策专家:政策传导机制优化,驱动上市需求释放。港股 IPO 市场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层面对外开放与资本市场改革协同发力的结果。从政策端看,证监会持续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流程,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赛力斯集团等企业顺利取得备案通知书,这种备案效率的提升直接缩短了企业上市周期。港交所的 "科企" 专线改革同样体现政策传导效能,5 月推出的保密递交与一对一咨询服务,降低了科技企业上市信息披露风险,截至 9 月已有北京极智嘉等机器人企业成功上市,斯坦德机器人等递交申请。数据显示,政策红利下 242 家待处理 IPO 申请中约三分之一为 A 股公司,超百家 A 股公司筹划赴港上市,这种供给端的充足储备,正是政策传导机制优化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到满足的直接体现。该观点来自其在 2025 年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资本市场研究专家:制度创新创造资本流动性溢价,巩固全球枢纽地位。香港作为国际资本与内地资产的连接枢纽,其制度改革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了独特的资本流动性溢价。从国际对比看,在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的背景下,港股凭借 "科企" 专线、定价机制优化等改革,成为全球资本配置新兴市场资产的首选。8 月实施的 IPO 定价机制中,采纳机制 B(公开认购下限 10%)的新股首日全部收涨,银诺医药、劲方医药涨幅分别达 206.48%、106.47%,这种市场表现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基石投资者数量的变化更能印证这一点:今年已有 55 家公司引入 310 名基石投资者,平均每家 5.63 家,较去年同期的 3.3 家增长 69.7%,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等机构的大额投入,充分说明港股市场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了资本流动性溢价的提升。该观点基于其对全球主要交易所 IPO 机制的对比分析报告。

流动性研究专家:结构性流动性过剩下,港股成核心资产配置洼地。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流动性分层状态,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结构性流动性过剩催生 "核心资产荒",而港股恰好成为承接这种流动性的优质载体。数据显示,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 1.14 万亿港元,叠加美联储 9 月降息带来的国际资本回流,港股市场流动性持续充盈。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港股市场呈现明显的 "抓大放小" 特征:前五大新股募资均超百亿港元,87% 的新股超额认购 20 倍以上,大行科工等 5 家企业超额认购超 4000 倍,这种资金向头部资产集中的趋势,正是分层思维下资本追逐核心资产的表现。蜜雪冰城、古茗科技等消费企业上市后涨幅分别达 99.37%、132.47%,则印证具有清晰增长逻辑的资产在流动性支撑下的估值提升空间。该观点来自其《2025 年全球流动性与资产配置报告》中的核心结论。

市场生态成型:多板块共振与长期动能储备

从多专家视角综合来看,港股 IPO 市场的全球领先地位,是产业升级、政策改革与资本流动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H" 股的主导作用持续凸显,紫金矿业分拆紫金黄金国际募资 249.84 亿港元的案例,开创了 A 股公司分拆上市的新路径;消费与科技企业的活跃则丰富了市场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上市生态。

结合流动性研究专家的分析逻辑不难发现,港股市场的吸引力还将持续增强。德勤预计全年融资规模将达 2500 亿至 2800 亿港元,超过 5 只超大型新股的储备及美联储降息带来的资金流入,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募资榜首地位。产业经济研究专家与宏观经济政策专家的观点形成互补,共同指向港股市场已进入 "制度改革吸引优质资产、优质资产吸引全球资本" 的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由 AI 辅助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