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招聘需求回升、市场情绪改善,这些回暖信号的背后,并非简单的周期循环,而是行业底层逻辑的根本性重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 月末,全市场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 19.92 万亿元,但人民币投资市场规模较 2021 年峰值回落近六成,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恰揭示了中国 VC/PE 行业正迈入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特征的 2.0 时代。在这一关键转型期,投资机构如何突破困境、抢占先机,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产业经济领域知名专家认为,当前股权投资行业的变革本质上是产业周期迭代的必然结果。他以江苏市场为例进行分析:2025 年一季度,江苏投融资案例达 343 起,交易额超 311 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占比超 71%,早期投资(天使轮至 A + 轮)占比提升至 33%,较去年同期提高 5 个百分点。这种数据变化清晰地表明,VC/PE 行业已从过去的流量红利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从 "赛道购买" 的粗放模式升级为 "价值发现" 的精细化运作。
该专家进一步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已完成从 "跟随模仿、消化引进" 到 "追随追赶、对标头部" 的阶段,正进入 "引领创新" 的全新阶段。在 AI、量子技术、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中国已与全球领先水平同步甚至领先半步,这种转变对投资机构的产业洞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苏州纳力新材料为例,其研发的金属高分子复合集流体技术吸引了淡马锡、中金资本等国内外资本近 10 亿元投资,这种在技术商业化初期就敢于重仓的投资策略,正是适应产业周期新阶段的典型表现。该观点基于其对硬科技企业成长路径的长期跟踪研究。
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强调,政策传导机制优化是推动 VC/PE 行业转型的关键支撑。他重点解读了 2024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即 "创投十七条"),认为这一政策从募资、投资、管理到退出的全链条设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募资端,政策明确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向创业投资,研究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投基金集中度的比例上限;在退出端,通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推进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该专家引用数据说明政策成效:2025 年一季度中国一级市场中,国资类平台 LP 以 41.2% 的出手次数占比居首,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单季出资额达 57 亿元,领跑全国。地方层面,无锡建立基金风险容忍机制,允许基金清算时容亏率最高 50%;南京对投资本地早期科技企业的基金给予投资额 5% 的奖励;苏州则对投资损失给予 20% 的风险补贴。这种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协同发力,有效降低了硬科技投资的制度性成本。该观点来自其对创投政策落地效应的专项研究。
资本市场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从国际对比视角分析指出,在全球流动性重构背景下,资本流动性溢价的获取越来越依赖跨境资源整合能力。他对比中美市场数据发现,2024 年全球 AI 融资中美国占 1251 亿美元,中国达 828 亿美元,DeepSeek-R1 等模型已跻身全球前十,但两国在投资范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市场更侧重基础研究和通用技术投资,而中国市场则表现出 "AI + 硬件" 的场景落地优势,这种差异为中国投资机构创造了独特的阿尔法机会。
该专家特别提到 2025 年 9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将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额度提高至 1000 万美元,部分企业可达 2000 万美元,这一政策为投资机构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以嘉御资本为例,该机构不仅持续助力中国品牌技术出海,还在美国布局美元 AI 基金,押注 "AI + 硬件" 的工业与消费场景,这种策略既正视中美差距,又重视中美差异,体现了存量时代投资机构的生存智慧。该观点基于其对全球创投市场格局的长期观察。
宏观经济与产业趋势研究领域知名专家认为,在从 "正贝塔" 向 "负贝塔" 转型的市场环境中,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周期拐点的精准把握和战略卡位能力。他分析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萧条阶段末期,第六轮周期或于 2025 年启动,AI 与新能源成为新一轮周期的核心驱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君联资本提前布局估值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 "硬科技大项目",泰康投资等机构则聚焦跨产业周期轮动,这些策略本质上都是对科技投资长周期特性的深刻把握。
该专家以具体案例说明:无锡盛合晶微完成 7 亿美元定向融资,其 12 英寸中段凸块和硅片级先进封装技术已达亚微米级别;徐工汽车通过混改募资 64.44 亿元,创下近五年商用车行业最大单笔融资纪录。这些案例印证了底层技术突破带来的长期价值,即使存在短期波动,优质硬科技企业的成长空间依然巨大。他强调,当前量子、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的布局窗口期正在收窄,投资机构需要建立 "政策 - 技术 - 市场" 的三维评估体系,才能在模糊状态中找到确定性机会。该观点来自其在产业结构升级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
从多专家视角综合来看,VC/PE 2.0 时代的竞争本质上是能力维度的全面升级。投资机构需要兼具政策敏锐度、技术判断力和全球资源整合力,在产业周期迭代中把握趋势,在政策框架内寻求创新,在全球竞争中塑造优势。那些能够深刻理解硬科技投资长周期特性、建立差异化能力护城河的机构,将在这场范式革命中赢得主动。随着 "创投十七条" 等政策的落地见效和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迈向更加成熟、更具韧性的发展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由 AI 辅助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