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金融数据安全已成为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大课题。随着金融业务线上化、移动化以及与第三方业务合作的日益深入,金融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愈发复杂多变。近日,多位业界专家和监管部门纷纷发声,强调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呼吁构建全方位的金融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严峻形势:传统网络攻击频发,金融数据安全岌岌可危
传统网络攻击形势依然严峻,以窃取数据为目的的网络攻击规模与频次持续扩大。随着金融业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金融机构面临的外部攻击风险呈上升趋势。数据多样性带来的新场景风险、数据流转复杂带来的新数据外泄风险,以及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控难度增加,都给金融数据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金融业数据安全发展与实践报告(2024)》指出,金融机构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短板,数据安全管理不足、不到位等问题频发。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多个金融机构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原因多涉及数据安全管理问题,凸显了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政策频出:监管加码,筑牢金融数据安全防线
面对金融数据安全的严峻形势,监管部门频频出手,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数据安全管理。2024年四季度以来,多个与金融数据安全管理相关的文件密集出台,从金融数据治理、金融数据资产管理、金融数据安全技术防护、金融数据安全应急管理等不同角度为金融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全面指引和规范。
其中,《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数据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则旨在通过强化政策要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内部机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专家建言:加强合作,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
面对金融数据安全的多重挑战,专家建议政府、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构建金融行业的数字安全屏障。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数字化的底座是数字安全,各行各业应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建立更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金融行业内部也应构建联动机制,实现数据安全风险的及时通报与协调处置。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与科技公司、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共同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通过技术与服务创新,提升金融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和综合效率,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稳定保驾护航。
企业行动:加大投入,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金融数据安全形势,金融机构纷纷采取行动,加大在软硬件、技术及服务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能力建设。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表示,已加强系统防护和客户数据保护,确保业务运营的安全稳定。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全员数据安全防范能力。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客户信息和金融交易数据的安全。
金融数据安全任重道远,需各方共同努力
金融数据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数据安全形势,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合作与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金融数据安全警钟长鸣,构建全方位防护体系刻不容缓。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金融数据安全这道生命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