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战略转型新纪元:投融资相协调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布日期:2024-12-27

在2024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我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投融资相协调市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在功能与结构上的全面升级,更为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坚持深化改革,以投融资相协调为核心,从量的总体平衡、质的持续提升以及权责的有效制衡三方面入手,实现了市场基础的进一步夯实。在量的平衡方面,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并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随后,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总体目标,落实了一系列鼓励长期投资、完善配套政策制度的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推动了中长期资金入市,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质的提升方面,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旨在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这些政策的实施,激发了中国企业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进行并购布局的活力,并购预案数量、规模均明显上涨,涉及行业多为电子、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同时,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证监会还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深化退市制度改革,从增量和存量上实现了对资本市场质的提升。

在权责的有效制衡方面,证监会加快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强化立体化追责。今年前10个月,证监会查办相关案件658件,罚没款金额11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形成了有力震慑。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草案)》,强调发挥好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防止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不当利益捆绑,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投融资相协调市场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更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的优化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我国资本市场将更加健康、稳定、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和上市公司质量的不断提升,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投资标的和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可以说,投融资相协调市场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是我国资本市场战略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在功能定位、结构优化、监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未来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资本市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