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空业仍受油价波动、需求分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困扰的 2025 年,春秋航空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盈利答卷 —— 最新财报显示,春秋航空 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12%,净利润达 18.5 亿元,同比增长 15%,不仅连续 12 个季度实现盈利,更以超过 30% 的净利率远超国内航司平均水平(国内航司平均净利率约 8%),成为当前国内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的领军者,春秋航空的盈利表现与部分全服务航司的业绩承压形成鲜明对比,其背后是 “成本控制为核、差异化服务为翼、精准市场定位为基” 的成熟商业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帮助其抵御行业周期波动,更在航空业转型期开辟出独特的增长路径。深入解析春秋航空的盈利逻辑,既能洞悉低成本航空的核心竞争力,也能为国内航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春秋航空逆势盈利的核心逻辑:成本控制与效率优化的双重优势
春秋航空之所以能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高盈利,核心在于其将 “低成本” 基因贯穿于运营全流程,通过精细化成本控制与高效运营管理,实现 “低票价 + 高客座率 + 高周转率” 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在航空业成本高企的背景下更显优势。
(一)运营成本控制:从 “每一个细节” 压缩开支
春秋航空的成本控制贯穿于航线规划、机队管理、人员配置等各个环节,2025 年上半年单位营业成本(每座公里成本)同比下降 5%,较国内全服务航司低 25%-30%,成本优势显著。
在机队管理方面,春秋航空坚持 “单一机型” 策略,目前运营的 120 架飞机全部为空客 A320 系列(包括 A320neo、A321neo),单一机型不仅降低了机组培训成本(飞行员、乘务员仅需掌握一种机型操作),还减少了航材储备种类与维修成本 —— 数据显示,春秋航空的航材库存周转率较国内多机型航司高 40%,维修成本占营收比例仅为 8%,较全服务航司低 5-7 个百分点。同时,春秋航空选用的 A320neo 系列飞机,燃油效率较老款机型提升 15%,2025 年上半年因燃油效率提升节省燃油成本超 3 亿元。
在航线规划方面,春秋航空聚焦 “高性价比航线”,以国内二三线城市与国际短途航线为主,避开全服务航司激烈竞争的干线枢纽航线。国内市场上,春秋航空重点布局 “旅游城市 + 人口密集型二三线城市” 航线,如上海 - 丽江、广州 - 宜昌等,这些航线的机场起降费、停机费较枢纽机场低 20%-30%,且客源以旅游、探亲为主,需求稳定,客座率常年保持在 90% 以上(2025 年上半年平均客座率 92%,较国内航司平均水平高 10 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上,春秋航空深耕日韩、东南亚短途航线,如上海 - 济州、广州 - 曼谷等,这些航线飞行时间短(多在 3 小时以内),燃油消耗与机组成本低,且依托国内出境游需求复苏,2025 年上半年国际航线营收同比增长 40%,净利率达 18%,成为盈利重要支撑。
在人员配置方面,春秋航空推行 “高效人机比” 与 “多能工” 模式,降低人力成本。2025 年上半年,春秋航空人机比(每架飞机配备的员工数量)为 80:1,较全服务航司的 120:1 低 33%;同时,鼓励员工一人多岗,如乘务员兼顾客舱服务与简单的机上销售,地勤人员兼顾值机与行李分拣,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仅为 18%,较全服务航司低 8-10 个百分点。
(二)收入结构优化:“基础票价 + 增值服务” 提升盈利空间
与全服务航司 “一票全包” 的模式不同,春秋航空采用 “基础票价 + 增值服务” 的差异化收入结构,将餐食、行李托运、选座等服务从机票价格中剥离,由旅客按需购买,既降低了基础票价吸引力,又通过增值服务提升整体收入与利润率。
2025 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增值服务收入达 25 亿元,同比增长 22%,占总营收的比例从上年的 18% 提升至 22%。其中,行李托运服务收入占增值服务收入的 40%—— 春秋航空仅提供 10 公斤免费手提行李额度,超过部分需按重量收费(如 20 公斤托运行李费约 100-200 元),依托高客座率,行李托运服务渗透率达 65%;机上餐食与商品销售收入占增值服务收入的 30%,春秋航空通过与地方特色品牌合作(如与云南企业合作推出鲜花饼、与日韩企业合作推出零食),提升机上商品吸引力,2025 年上半年机上商品单客消费额达 35 元,同比增长 15%;选座服务(如前排座位、紧急出口座位)收入占增值服务收入的 20%,选座服务渗透率达 30%,为旅客提供个性化选择的同时,进一步增厚利润。
这种收入结构的优势在于,基础票价可灵活调整以应对市场竞争,而增值服务则具备较高的利润率(增值服务净利率约 45%,远高于客运业务的 15%),通过提升增值服务渗透率,春秋航空在不提高基础票价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
(三)需求精准捕捉:聚焦 “价格敏感型客群” 与 “旅游需求”
春秋航空的市场定位精准聚焦 “价格敏感型客群” 与 “旅游需求客群”,这两类客群对票价敏感度高,但对非核心服务(如餐食、宽体机)需求较低,与春秋航空的低成本、差异化服务模式高度匹配。
从客群结构来看,春秋航空的旅客中,旅游客群占比达 60%(2025 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旅游客群同比增长 35%),学生、务工等价格敏感型客群占比达 30%,两类客群合计占比 90%,需求稳定性与价格接受度高。为进一步捕捉旅游需求,春秋航空与在线旅游平台(如携程、飞猪)、旅行社深度合作,推出 “机票 + 酒店”“机票 + 景区门票” 的打包产品,2025 年上半年这类打包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50%,不仅提升了机票销量,还通过旅游产品分成获得额外收入,打包产品带动的机票客座率较单独机票高 15 个百分点。
同时,春秋航空通过动态定价策略,精准匹配供需 —— 在旅游旺季(如五一、暑假),通过小幅提升基础票价与增值服务价格,实现收入最大化;在淡季,则通过推出 “99 元、199 元” 等特价机票,吸引价格敏感型客群,维持高客座率。2025 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机票均价同比仅增长 3%,但客座率达 92%,通过 “薄利多销 + 增值服务” 的组合,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重增长。
二、行业对比:春秋航空与全服务航司的盈利差异根源
将春秋航空的盈利表现置于国内航空业背景下对比,更能凸显其商业模式的优势。2025 年上半年,国内全服务航司(如国航、南航)普遍面临 “成本高企 + 需求分化” 的盈利压力,净利润同比降幅多在 10%-20% 之间,而春秋航空的逆势增长,本质上是 “低成本模式” 与 “全服务模式” 在行业周期中的不同适应性差异。
(一)成本结构差异:固定成本占比低,抗风险能力强
全服务航司因机队多元化(涵盖窄体机、宽体机)、服务标准高(提供免费餐食、行李托运、贵宾室服务)、枢纽机场依赖度高,固定成本占比显著高于春秋航空。2025 年上半年,国内全服务航司的固定成本(飞机折旧、机场费用、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约 75%,而春秋航空仅为 60%;在可变成本(燃油成本、维修成本)方面,全服务航司因宽体机燃油消耗高、维修复杂,可变成本占比也高于春秋航空。
当行业面临成本上涨压力时(如 2025 年上半年航油价格同比上涨 8%),全服务航司的成本压力更大 —— 国内某全服务航司因航油价格上涨,上半年燃油成本增加 12 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 18%;而春秋航空因单一窄体机队燃油效率高,燃油成本仅增加 3 亿元,且通过增值服务收入增长抵消了成本压力,净利润仍实现 15% 增长。
(二)服务定位差异:差异化服务匹配不同客群需求
全服务航司聚焦 “商务客群” 与 “高端旅游客群”,提供 “全流程优质服务”,如宽体机、平躺座椅、地面贵宾服务等,但这类客群对票价敏感度低,对航班时刻、服务质量要求高,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如商务出行需求随经济周期波动)。2025 年上半年,国内商务出行需求同比仅增长 5%,全服务航司的商务客群占比从疫情前的 40% 降至 30%,高端服务资源利用率下降,拖累盈利。
而春秋航空聚焦的 “价格敏感型客群” 与 “大众旅游客群”,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且需求持续复苏(2025 年上半年国内大众旅游人次同比增长 30%),通过低票价与基础服务,精准匹配客群需求,客座率与装载率始终保持高位,盈利稳定性更强。
(三)航线结构差异:避开枢纽竞争,深耕高性价比市场
全服务航司的航线结构以 “枢纽机场间干线航线” 为主(如北京 - 上海、广州 - 深圳),这些航线客源丰富但竞争激烈,全服务航司需通过降价、提升服务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导致利润率较低(干线航线净利率约 8%)。
春秋航空则避开枢纽干线竞争,深耕 “非枢纽机场间航线” 与 “国际短途航线”,这些航线竞争较少,且机场费用低,利润率较高(非枢纽航线净利率约 15%,国际短途航线净利率约 18%)。2025 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非枢纽航线与国际短途航线营收占比达 70%,贡献了 80% 的净利润,而全服务航司的枢纽干线航线营收占比达 60%,仅贡献 40% 的净利润,航线结构差异直接导致盈利表现分化。
三、春秋航空的挑战与未来布局:在竞争中巩固盈利优势
尽管春秋航空目前盈利表现亮眼,但未来仍面临 “低成本航司竞争加剧、燃油价格波动、政策监管调整” 等挑战。为巩固盈利优势,春秋航空已在机队升级、航线拓展、服务创新等方面制定明确布局。
(一)应对竞争:差异化创新与规模效应提升
随着国内低成本航空市场参与者增加(如吉祥航空旗下的九元航空、西部航空),春秋航空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步加大。2025 年上半年,国内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15% 提升至 22%,竞争加剧导致部分航线票价同比下降 5%。
对此,春秋航空通过 “差异化创新” 与 “规模效应” 应对竞争:一方面,加大机上服务创新,如推出 “个性化餐食预订”(旅客可提前在 APP 上选择地方特色餐食)、“机上 Wi-Fi 付费服务”(网速提升至 100Mbps,收费标准 20 元 / 小时),2025 年上半年个性化服务渗透率达 25%,带动增值服务收入增长;另一方面,持续扩大机队规模,2025 年计划新增 15 架 A320neo 飞机,机队规模达 135 架,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 预计机队规模扩大后,单位营业成本可再下降 3%,巩固成本优势。
(二)应对成本波动:燃油套期保值与技术降本
燃油成本是航空业最主要的可变成本,占春秋航空总成本的 25%,燃油价格波动对盈利影响显著。为应对燃油价格风险,春秋航空通过 “燃油套期保值” 工具,锁定部分燃油采购价格 ——2025 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对 50% 的燃油需求进行套期保值,平均锁定价格较市场均价低 6%,节省燃油成本约 1.5 亿元。
同时,春秋航空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一是优化飞行路径,通过与空管部门合作,采用 “直飞航线” 与 “最佳巡航高度”,2025 年上半年单班航班平均飞行时间缩短 5 分钟,燃油消耗降低 2%;二是推广飞机轻量化改造,如采用碳纤维座椅(每座重量减轻 2 公斤)、减少机上不必要设备,全机队轻量化改造完成后,预计单班航班燃油消耗可再降低 3%。
(三)未来布局:国际市场深化与数字化转型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春秋航空计划进一步深化国际市场布局,尤其是日韩、东南亚等短途国际市场。2025 年下半年,春秋航空计划新增上海 - 札幌、广州 - 清迈等 10 条国际航线,国际航线占比从目前的 25% 提升至 30%;同时,在东南亚市场设立海外办事处,加强与当地旅游机构合作,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目标是未来 3 年国际航线净利润贡献占比提升至 40%。
数字化转型是春秋航空未来的另一重要布局方向。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一是优化 APP 功能,推出 “一键值机 + 行李预付费 + 餐食预订” 的一站式服务,2025 年上半年 APP 用户活跃度同比增长 30%,线上值机渗透率达 85%;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旅客需求,精准推送个性化产品(如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地推送当地旅游产品),2025 年上半年个性化产品转化率达 15%,较传统推广方式高 10 个百分点;三是利用 AI 技术优化航班调度与机组排班,减少航班延误率,2025 年上半年航班准点率达 88%,较国内航司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提升旅客满意度。
四、春秋航空盈利模式对行业的借鉴意义
春秋航空的盈利模式为国内航司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航空业成本高企、需求分化的背景下,其 “成本控制、差异化服务、精准定位” 的经验,可帮助不同类型的航司优化运营策略。
对低成本航司而言,春秋航空的 “单一机型、增值服务、精准客群定位” 模式证明,低成本并非 “低服务”,而是通过 “服务模块化、需求精准化” 实现成本与体验的平衡。国内其他低成本航司可借鉴春秋航空的成本控制细节(如单一机型、高效人机比)与增值服务创新(如个性化餐食、机上 Wi-Fi),避免陷入 “低价竞争” 的恶性循环,提升盈利水平。
对全服务航司而言,春秋航空的经验表明,“精准客群匹配” 与 “收入结构优化” 是提升盈利的关键。全服务航司可针对商务客群推出 “高端增值服务”(如快速安检、专属休息室升级),针对大众旅游客群推出 “基础服务 + 可选增值服务” 的子品牌,实现客群细分与收入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客群的依赖。
对整个航空业而言,春秋航空的发展推动了行业的 “差异化竞争”,避免了同质化价格战,促进了航空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其在燃油效率提升、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探索,也为行业绿色发展与效率提升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推动国内航空业整体向 “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 方向转型。
关联课程推荐
对于关注航空业发展、企业成本管控与战略转型的企业家、管理者及行业研究者,可进一步学习 **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 。该课程聚焦企业在行业周期波动中的战略制定、成本优化与差异化竞争策略,结合春秋航空、达美航空等国内外航司的实战案例,深度解析企业如何通过精准定位、运营效率提升与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帮助学员掌握战略落地的核心方法与工具,提升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与盈利韧性,为航空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