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美团利润大跌,警钟为谁而鸣?
2025 年美团发布的季度财报,以 “营收微增、利润大跌” 的业绩表现引发行业震动与《央视财经评论》的重点关注。数据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 682.3 亿元,同比增长 5.2%,增速较去年同期的 18.3% 大幅放缓;归母净利润仅 12.8 亿元,同比暴跌 6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是降至 8.5 亿元,同比下降 72.3%。这一 “增收不增利” 的局面,不仅打破了美团自 2021 年以来的盈利增长态势,更折射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在 “业务转型、市场竞争、监管政策” 多重压力下的发展困境。《央视财经评论》指出,美团利润大跌绝非个例,而是互联网行业从 “高速扩张” 转向 “高质量发展” 过程中的典型缩影,其背后的警示意义,既关乎美团自身的战略调整,更关乎整个平台经济行业的未来走向。
从行业背景来看,2025 年互联网平台经济行业整体呈现 “增速放缓、盈利承压” 的特征。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5 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实现营收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8%,增速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4.2 个百分点;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从 2024 年的 15.2% 降至 2025 年的 8.7%,其中本地生活服务、外卖、电商等核心赛道的盈利压力尤为突出。这一背景下,美团作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利润波动更具行业代表性,《央视财经评论》对其的关注,本质上是对平台经济行业 “如何平衡规模与利润、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 的深度探讨。
一、利润大跌拆解:三大业务板块的压力与困境
美团利润大跌并非单一业务拖累,而是核心业务(外卖)增长乏力、新业务(即时零售、共享单车)持续亏损、成本端(人力、合规)压力攀升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业务板块细分数据来看,各板块的盈利表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反映出美团当前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一)核心业务:外卖增长见顶,盈利空间被挤压
外卖业务作为美团的 “基本盘”,2025 年第二季度营收 358.6 亿元,同比增长 3.8%,增速较去年同期的 12.5% 显著下滑;板块净利润 45.2 亿元,同比下降 28.3%,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 18.5% 降至 12.6%,成为拖累整体利润的核心因素。其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
市场竞争加剧: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持续加码本地生活服务,通过 “短视频种草 + 直播团购” 模式分流外卖用户。2025 年第二季度,抖音本地生活服务 GMV 达 1200 亿元,其中外卖相关 GMV 占比超 30%,直接导致美团外卖日均订单量从去年同期的 6200 万单降至 5800 万单,用户流失率(月活用户次月留存)从 75% 降至 68%;
佣金率承压:为应对竞争与监管要求(保障中小商户权益),美团被迫降低外卖佣金率,2025 年第二季度平均佣金率从去年同期的 18.2% 降至 16.5%,单均佣金收入减少 0.8 元,直接导致外卖业务营收增速放缓;同时,为留住商户,美团推出 “佣金减免”“流量补贴” 等扶持政策,第二季度相关补贴支出达 28.5 亿元,同比增加 45%;
成本刚性上涨:外卖骑手人力成本持续攀升,2025 年第二季度美团骑手薪酬支出达 218.3 亿元,同比增长 8.5%,主要因各地政府出台 “骑手社会保障新规”(要求平台为骑手缴纳足额社保),美团社保支出同比增加 120%,单均骑手成本从去年同期的 7.2 元升至 7.8 元,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二)新业务:即时零售扩张遇阻,共享单车持续亏损
美团近年来重点发力的即时零售(美团闪购)与共享单车业务,本应是营收增长的 “第二曲线”,但 2025 年第二季度却成为利润的 “吞噬者”:
即时零售:2025 年第二季度营收 185.2 亿元,同比增长 15.3%,增速较去年同期的 35% 大幅放缓。尽管即时零售 GMV 同比增长 22%,但为扩张品类(从生鲜、药品拓展至家电、数码)与覆盖范围(下沉市场),美团加大了仓储、物流与营销投入 —— 第二季度即时零售履约成本达 98.6 亿元,同比增长 28%;营销费用达 32.5 亿元,同比增长 42%,导致板块净亏损扩大至 15.8 亿元,亏损率从去年同期的 5.2% 升至 8.5%;
共享单车:受 “新车投放成本高、维修成本上升、用户付费意愿下降” 三重影响,2025 年第二季度共享单车业务营收 28.5 亿元,同比下降 3.2%;净亏损 8.2 亿元,同比扩大 35%。一方面,为符合各地 “绿色低碳” 要求,美团投放的新款共享单车成本较旧款上升 20%;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用户对 “1.5 元 / 30 分钟” 的骑行价格敏感度较高,用户骑行频次从去年同期的 3.2 次 / 周降至 2.8 次 / 周,收入增长难以覆盖成本。
(三)成本与费用:合规成本、研发投入双增
除业务端压力外,美团 2025 年第二季度的成本与费用端也面临显著压力,进一步加剧利润下滑:
合规成本上升:随着《网络平台分类分级监管指南》《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版)》等政策落地,美团在数据安全、反垄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合规投入大幅增加。第二季度合规相关支出(如数据安全系统建设、合规团队扩张)达 18.5 亿元,同比增长 150%,成为新增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发投入高企:为布局 “AI + 本地生活”(如 AI 智能推荐、AI 客服、无人配送),美团 2025 年第二季度研发投入达 68.3 亿元,同比增长 22.5%,研发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 8.5% 升至 9.9%。尽管研发投入有助于长期竞争力提升,但短期内直接拉低了净利润水平;
财务费用增加:受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美团海外债务利息支出同比增加 35%,汇兑损失达 2.8 亿元,同比增加 180%,财务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 0.8% 升至 1.5%。
二、《央视财经评论》的警示:平台经济行业的三大共性问题
《央视财经评论》在分析美团利润大跌时指出,这一现象背后暴露的并非美团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平台经济行业在当前发展阶段面临的三大共性挑战,这些挑战若不能有效应对,将影响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规模依赖症” 难破,增长质量亟待提升
《央视财经评论》认为,美团长期以来的 “规模优先” 战略,在行业高速增长期可通过 “以规模换市场、以亏损换份额” 实现扩张,但在行业增速放缓后,“规模依赖症” 的弊端逐渐显现 —— 过度追求 GMV 与用户规模,忽视成本控制与盈利质量,导致企业在增长见顶后陷入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
这一问题在平台经济行业普遍存在。例如,电商平台为争夺用户,持续开展 “价格战” 与 “补贴战”,2025 年上半年行业平均营销费用率达 12.5%,较 2024 年提升 2.3 个百分点,但用户转化率却从 35% 降至 30%;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为覆盖下沉市场,盲目扩张门店与骑手规模,导致单店盈利周期从 6 个月延长至 12 个月。《央视财经评论》强调,平台经济行业需从 “规模驱动” 转向 “价值驱动”,通过提升单用户 ARPU 值(用户平均收入)、优化成本结构、增强用户粘性,实现 “高质量增长”,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
(二)“核心业务单一” 风险凸显,第二曲线培育乏力
《央视财经评论》指出,美团利润大跌的另一重要原因是 “核心业务(外卖)依赖度过高,新业务未能有效承接增长”,这一问题在平台经济行业具有普遍性。数据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美团外卖业务营收占比仍达 52.6%,而新业务(即时零售、共享单车)合计营收占比仅 31.3%,且持续亏损,未能形成 “多业务协同增长” 的格局。
类似地,其他平台企业也面临 “核心业务单一” 的风险:例如,某电商平台 70% 的营收来自实物商品交易,新业务(社区团购、跨境电商)营收占比不足 20%;某短视频平台 90% 的营收来自广告,直播电商、本地生活等新业务仍处于培育期。《央视财经评论》认为,平台经济行业需加快 “第二曲线” 培育,通过技术创新、场景拓展、生态协同,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增强抗风险能力,但新业务培育需避免 “盲目扩张”,需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避免陷入 “新业务亏损拖累整体利润” 的恶性循环。
(三)“合规与发展” 平衡难,政策适应能力待提升
《央视财经评论》特别强调,平台经济行业近年来面临的 “合规压力” 是利润承压的重要外部因素,如何在 “合规经营” 与 “业务发展” 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平台企业的重要课题。美团 2025 年第二季度的合规成本激增,反映出部分平台企业此前在 “数据安全、反垄断、劳动者权益保护” 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在政策收紧后被迫 “补课”,短期内增加了成本压力。
从行业整体来看,2025 年以来,我国对平台经济的监管从 “粗放式整治” 转向 “精细化、常态化监管”,《网络平台服务市场管理办法》《平台经济领域价格行为指南》等政策陆续出台,对平台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平台企业因对政策理解不深入、适应能力不足,出现 “合规成本上升、业务扩张受限” 的情况。《央视财经评论》指出,平台企业需将 “合规经营” 融入企业战略,而非视为 “短期成本负担”,通过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政策研究与预判,实现 “合规与发展” 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三、破局方向:美团与平台经济行业的战略调整路径
面对利润大跌的困境与《央视财经评论》指出的行业共性问题,美团及平台经济行业需从 “业务优化、成本管控、合规转型” 三个方向入手,推动战略调整,实现从 “困境突围” 到 “高质量发展” 的跨越。
(一)业务优化:聚焦核心、收缩非核心,提升增长质量
美团已开始对业务进行 “加减法” 调整,聚焦高盈利、高增长的核心业务,收缩非核心、高亏损业务:
外卖业务:从 “规模扩张” 转向 “效率提升”,通过优化骑手调度算法(如 AI 智能派单),将骑手空驶率从 15% 降至 12%,单均履约成本下降 5%;同时,发力 “高毛利品类”(如高端餐饮、生鲜),提升单均收入,2025 年第二季度外卖高毛利品类订单占比从 25% 提升至 32%,有效缓解佣金率下降的压力;
即时零售:收缩非核心品类(如家电、数码),聚焦 “高频刚需” 的生鲜、药品品类,减少仓储与物流投入;同时,与线下商超(如沃尔玛、永辉)深化合作,采用 “店仓一体” 模式降低履约成本,目标 2025 年下半年将即时零售亏损率降至 6% 以下;
非核心业务收缩:暂停共享单车在部分下沉市场(如三四线城市)的新车投放,聚焦核心城市运营,减少维修与营销投入;同时,关闭 “美团优选” 在部分亏损区域的业务,将资源集中于盈利较好的区域。
(二)成本管控: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
美团通过 “精细化运营” 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缓解利润压力:
人力成本优化:通过 “骑手分层管理”(核心骑手、众包骑手),匹配不同的薪酬与社保方案,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社保支出;同时,推广 “骑手驿站”“智能装备”(如导航头盔、保温箱),提升骑手工作效率,减少骑手流失率(从 25% 降至 18%),降低招聘与培训成本;
技术降本:加大 AI 技术在运营中的应用,如 AI 客服替代人工客服(AI 客服占比从 45% 提升至 65%),减少人工成本;AI 智能推荐算法提升用户转化率(从 30% 提升至 35%),降低营销费用率;
供应链优化:通过 “集中采购”“直采直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外卖与即时零售的商品采购成本,2025 年第二季度美团生鲜直采比例从 35% 提升至 45%,采购成本下降 8%。
(三)合规转型:将合规融入战略,构建长期竞争力
美团开始将 “合规经营” 从 “成本负担” 转化为 “竞争优势”,通过合规转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合规体系:成立 “合规战略委员会”,由高管直接负责,制定 “合规风险防控手册”,覆盖数据安全、反垄断、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全领域;同时,投入 10 亿元建设 “数据安全中心”,确保用户数据合规使用;
加强政策研究与预判:组建专业的政策研究团队,密切跟踪国内外平台经济监管政策动态,提前调整业务策略,避免因政策变化导致的业务冲击;例如,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版)》出台前,美团提前停止 “独家合作”“二选一” 等不合规行为,减少罚款风险;
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中小商户的扶持力度(如降低佣金、提供经营培训),2025 年第二季度中小商户满意度从 65% 提升至 75%;完善骑手社会保障(如缴纳足额社保、建立骑手互助基金),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强用户与骑手的认同感。
四、行业启示与课程引导:战略落地能力决定企业生死
美团利润大跌与《央视财经评论》的警示,为平台经济行业敲响了警钟 —— 在行业增速放缓、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的 “战略落地能力” 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无论是业务优化、成本管控,还是合规转型,都需要企业具备 “清晰的战略定位、高效的执行能力、动态的调整机制”,才能在困境中突围。
对于广大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制定符合行业趋势与企业实际的战略,如何将战略有效落地,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动态调整战略,成为亟待提升的核心能力。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https://www.bjs.org.cn/cc/16515/708.html)联合国内顶尖战略管理专家,围绕 “战略制定、执行落地、风险管控” 三大核心模块,通过案例教学、实战模拟、小组研讨等方式,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战略落地的底层逻辑与实操方法。例如,课程将深入剖析美团、阿里、腾讯等平台企业的战略调整案例,解读其在 “业务转型、成本管控、合规经营” 中的经验与教训,引导学员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落地方案。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企业管理者能够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掌握将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方法,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与政策挑战,推动企业实现从 “规模扩张” 到 “高质量发展” 的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