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股王” 寒武纪狂飙真相:AI 芯片浪潮中的崛起与隐忧


在 A 股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一家企业的异军突起往往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25 年 8 月 27 日,寒武纪股价盘中冲高至 1464.98 元 / 股,短暂超越贵州茅台,荣登 A 股 “股王” 宝座,市值一举突破 5700 亿元。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而这背后,是一份堪称惊艳的半年报 —— 营收同比增长超 43 倍,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如此强劲的业绩表现,将寒武纪推上了行业的风口浪尖。


回顾寒武纪的发展历程,这家长期在亏损泥沼中挣扎的中国 AI 芯片企业,终于在大模型浪潮的席卷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8 月 26 日晚间,寒武纪公布了其 2025 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营业收入飙升至 28.81 亿元,与去年同期的 6476.53 万元相比,增长幅度高达 4347.82%。净利润方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 10.38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9.13 亿元,彻底摆脱了去年同期的亏损局面。同时,得益于销售回款的显著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11 亿元,资产规模也同步扩张,截至 6 月末,总资产达 84.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5.34%。


在研发投入上,寒武纪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始终保持着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上半年研发投入 4.5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01%。尽管营收大幅增长使得研发投入占比降至 15.85%,但这并不意味着研发力度的减弱,而是在营收快速增长下的合理结构调整。截至报告期末,其研发团队规模达 792 人,占员工总数的 77.95%,其中 80.18% 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累计申请专利 2774 项,其中境内专利 1783 项、境外专利 690 项、PCT 专利 301 项;累计已获授权专利 1599 项,包括 1526 项发明专利,同时拥有 65 项软件著作权及 6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彰显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巩固在大模型算力领域的领先地位,寒武纪积极推进 2025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事项,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 39.85 亿元,主要用于 “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 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芯片平台项目拟投资 29 亿元,旨在提升公司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术与产品综合实力;软件平台项目拟投资 16 亿元,致力于增强软件生态的开放性与易用性。目前,该定增事项已顺利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待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即可实施,这将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大的资金动力。


从股价表现来看,近三年来,寒武纪的股价犹如一匹黑马,累计上涨 2288.75%。尤其是今年以来,涨幅达到 108.53%。在 8 月 27 日盘中,更是超越贵州茅台,成为 A 股 “股王”,最高股价报 1464.98 元 / 股。这一股价的飙升,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行业环境来看,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以及英伟达 H20 停产事件,为国产 AI 芯片创造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寒武纪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精准聚焦大模型算力赛道,其云端智能芯片及配套产品成功踩中 “国产替代” 的风口。在股权结构方面,“超级牛散” 章建平于 2024 年底入局,2025 年一季度进一步加仓至 608.63 万股,二季度持股数保持不变,其坚定的持仓行为无疑向市场传递了对公司基本面的强烈看好信号。


同时,寒武纪被纳入多个重要指数,这对其股价走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早在 2021 年 3 月 15 日,寒武纪便跻身科创 50;2023 年成功被纳入沪深 300;2024 年又相继被纳入上证 50 和中证 A500。上证 50 指数作为 A 股市场的 “头部俱乐部”,其成分股均为沪市 A 股中市值规模和流动性居前的 50 只股票,代表着国内市场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强、实力雄厚的行业佼佼者。寒武纪被纳入其中,充分体现了其在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也反映了上证 50 指数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由于相关指数均有大量挂钩基金产品,涵盖 ETF 及联接基金,这使得寒武纪吸引了大量挂钩基金产品的关注与配置。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在寒武纪前十大股东中,基金占据 4 席,分别是华夏上证科创板 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 50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 ETF 和华夏上证 50ETF,持仓股数和占比均较为可观。此外,今年 3 月 5 日,富时罗素宣布对富时中国 A50 指数等指数的季度审核变更,寒武纪 - U 被纳入富时中国 A50 指数,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8 月 19 日至 22 日期间,10 家基金公司上报了首批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 ETF,该指数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等,这无疑为寒武纪的股价上涨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基金踊跃布局的同时,融资客们也纷纷大张旗鼓地进场。截至 8 月 26 日,寒武纪融资余额高达 88.52 亿元,创历史新高。融资客的青睐以及被动资金的持续流入,犹如助推器一般,对寒武纪的股价走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浙商证券指出,2025 年初,DeepSeek 等国产大模型密集发布,掀起了新一轮 AI 浪潮,使得算力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 GPU 受限、模型需求激增的背景下,算力基础设施的 “国产化、自主化” 建设变得刻不容缓。AI 芯片作为上游核心环节,由于技术壁垒高、验证周期长、客户黏性强,市场呈现出寡头格局,具备研发积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优势显著。根据 TrendForce 集邦咨询研究,中国 AI Server 市场预计外购英伟达等芯片比例将从 2024 年约 63% 下降至 2025 年约 42%,而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在国产 AI 芯片政策支持下,预期 2025 年占比将提升至 40%,几乎与外购芯片比例平分秋色。寒武纪作为少数具备云端 AI 芯片量产交付能力的厂商,已构建涵盖芯片架构、训练推理软件平台、整机系统的全栈方案,产品在互联网、运营商、金融等多个重点行业中成功落地,这为其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近六千亿市值与 “A 股股王” 的耀眼光环背后,寒武纪未来的高增长能否持续,成为了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多个迹象表明,寒武纪在局部经营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风险,估值泡沫也逐渐显现。


首先,高库存压力成为了悬在寒武纪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存货余额达到 26.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1.64%,占总资产比例超过三成。其中委托加工物资高达 15.31 亿元,这表明公司采取了 “堆库存,锁产能” 的策略。在市场需求多变的情况下,高库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库存积压导致的资金占用、产品贬值风险等,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其次,客户集中度风险不容忽视。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了 85.31% 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高度依赖少数客户。而且公司对部分应收账款已计提了高达 50.71% 的坏账准备,这反映出 “出货容易、回款难” 的问题。一旦主要客户出现经营不善、采购需求大幅下降或者信用风险等情况,寒武纪的营收和利润将受到严重冲击,财务状况也可能因此恶化。


再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也是寒武纪面临的一大挑战。寒武纪采用 Fabless 模式,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进行芯片制造。然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受阻。并且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已被列入相关限制名单,这进一步增加了供应链的不稳定性。若无法保障稳定的供应链,公司的生产和交付能力将受到严重制约,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业绩表现。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不仅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与高效的战略落地执行能力。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https://www.bjs.org.cn/cc/16515/708.html)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系统的战略落地培训,通过深入剖析行业案例,如寒武纪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崛起与面临的挑战,帮助管理者掌握从战略制定到执行的全流程关键技能,提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