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需求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国内美妆龙头企业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珀莱雅”)赴港上市的动作,引发了资本市场与行业的广泛关注。作为 A 股市场美妆板块的代表性企业,珀莱雅此次启动 H 股上市,不仅是其完善资本布局、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也折射出当前本土美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在赴港上市的进程中,高管累计减持超 50 亿元、境外收入占比长期偏低等问题,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为其资本之路增添了几分复杂性。
一、珀莱雅赴港上市的背景与动因:美妆行业竞争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双重驱动
近年来,国内美妆行业呈现出 “国货崛起” 的鲜明趋势,本土品牌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灵活的营销策略以及持续的产品创新,逐步在中高端市场打破国际品牌的垄断格局。珀莱雅作为其中的佼佼者,通过 “大单品战略” 与多品牌矩阵布局,在 A 股市场表现亮眼,2024 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突破百亿大关,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稳固了其在本土美妆企业中的头部地位。
从行业层面来看,当前美妆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层面延伸至资本层面。国际美妆巨头凭借全球化的资本布局与充足的资金储备,在研发投入、品牌并购、市场扩张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本土企业要实现进一步突破,亟需通过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提升竞争力。赴港上市成为众多本土美妆企业的选择 —— 香港资本市场作为全球重要的融资平台,具有国际化程度高、投资者结构多元、融资渠道灵活等特点,能够帮助企业引入国际资本,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同时为后续的海外扩张与跨境并购奠定基础。
对珀莱雅而言,此次赴港上市有着更为具体的战略考量。一方面,A 股市场虽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融资环境,但在国际化资本运作方面存在一定局限,H 股上市能够搭建 “A 股 + H 股” 双重资本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为企业后续的研发投入、品牌建设与市场扩张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美妆行业 “内卷” 加剧,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营销成本持续高企,企业需要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财务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此外,赴港上市也有助于珀莱雅吸引国际投资者关注,推动公司治理体系与国际接轨,为其未来的全球化布局铺路。
二、焦点一:高管累计减持超 50 亿元,市场担忧与企业回应的博弈
在珀莱雅赴港上市的消息引发关注的同时,其高管团队近年来的减持行为也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据公开数据统计,自 2020 年以来,珀莱雅高管及核心股东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累计减持股份对应的市值超过 50 亿元,其中,公司创始人侯军呈家族成员的减持金额占比颇高。这一规模的减持,在 A 股美妆板块中较为罕见,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股东信心以及股价稳定性的担忧。
从资本市场逻辑来看,高管减持通常存在多重动因,需结合企业发展阶段与市场环境综合分析。一方面,珀莱雅自 2017 年 A 股上市以来,股价长期处于上涨通道,截至 2024 年底,复权后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超过 10 倍,高管通过减持实现个人财富变现,符合资本市场中 “股东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的常规逻辑。另一方面,部分高管减持可能与个人投资规划、资产配置需求相关,并非单纯对企业未来发展缺乏信心。
不过,大规模减持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市场疑虑。有投资者认为,高管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参与者,其减持行为可能传递出对公司短期业绩增速、行业竞争压力的担忧;此外,若减持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可能对股价形成短期压制,影响中小投资者信心。对此,珀莱雅在公告中多次强调,高管减持系个人资金需求,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与长期发展战略,且公司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稳定,各项业务有序推进。但从市场反应来看,部分投资者仍保持观望态度,认为需持续关注公司后续业绩表现与股东增减持动态,以判断减持行为是否存在更深层的原因。
三、焦点二:境外收入占比不足 5%,全球化布局滞后成发展短板
相较于高管减持引发的短期市场波动,珀莱雅境外收入占比长期偏低的问题,更反映出其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短板,也成为影响其赴港上市后估值表现的重要因素。根据公司历年财报数据,2021-2024 年,珀莱雅境外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 5% 以下,远低于国际美妆巨头(如欧莱雅境外收入占比超 90%),甚至低于部分本土同行(如完美日记境外收入占比约 15%)。
境外收入占比低,背后是珀莱雅全球化布局的滞后。从业务模式来看,珀莱雅长期依赖国内市场,主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天猫、抖音等)与线下专柜、CS 渠道(化妆品专营店)实现销售,海外市场的渠道建设、品牌推广与本地化运营投入相对有限。尽管近年来公司尝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进入海外市场,并推出针对海外消费者的产品系列,但受限于品牌国际知名度不足、本地化营销能力薄弱、供应链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海外业务规模始终难以突破。
从行业趋势来看,全球化已成为美妆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流量成本上升,本土美妆企业若想突破增长瓶颈,必须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品牌凭借百年积累的品牌力与成熟的全球化供应链,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本土企业若不能加快全球化布局,未来可能面临 “国内市场增长见顶、海外市场难以突破” 的双重压力。对于赴港上市的珀莱雅而言,境外收入占比低不仅影响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国际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全球化潜力),也制约了其通过 H 股平台对接国际资源、推动海外扩张的效果。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珀莱雅要提升境外收入占比,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品牌国际化建设,通过参与国际美妆展会、与海外 KOL 合作、收购海外小众品牌等方式,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二是优化海外渠道布局,除跨境电商外,逐步建立线下专柜、合作经销商等本地化渠道,提升消费者触达效率;三是推进供应链全球化,在东南亚、欧洲等潜力市场布局生产基地或物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品交付速度,增强本地化服务能力。
四、赴港上市后的挑战与机遇:美妆企业资本运作的典型样本
珀莱雅此次赴港上市,既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节点,也为本土美妆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了典型样本。从机遇来看,H 股上市将为珀莱雅带来三方面优势:其一,拓宽融资渠道,除股权融资外,还可通过发行债券、可转债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研发与海外扩张;其二,引入国际投资者,优化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同时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其三,为后续的跨境并购提供便利,通过 H 股平台对接海外优质标的,快速获取技术、品牌与渠道资源,弥补自身短板。
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除了前述的高管减持与境外收入问题,珀莱雅还需应对两方面压力:一是港股市场美妆板块的估值分化,相较于 A 股,港股投资者对美妆企业的估值更为理性,更关注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全球化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若珀莱雅不能在海外业务与业绩增长上给出明确预期,可能面临估值承压;二是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国内美妆企业如华熙生物、贝泰妮等也在积极推进资本运作与全球化布局,珀莱雅若不能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与品牌建设上保持优势,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风险。
从行业层面来看,珀莱雅的赴港上市与面临的问题,折射出当前本土美妆企业在资本运作与业务发展中的共性困境:如何平衡股东短期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如何突破本土市场依赖实现全球化、如何通过资本赋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珀莱雅一家企业的未来,也影响着整个本土美妆行业的升级进程。
关联课程推荐
对于关注企业资本运作、IPO 上市策略以及美妆行业发展的从业者与投资者,可进一步学习 **企业资本运作与 IPO 上市实务研修班** 。该课程深度解析企业从资本规划、合规整改到 IPO 申报、上市后市值管理的全流程实务,结合美妆、消费等多行业案例,帮助学员掌握 IPO 上市中的关键节点与风险应对策略,为企业资本化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