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牌变景区 “入场券”:跨界融合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在文旅产业复苏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推动下,“航空 + 文旅” 的跨界融合模式正迎来创新突破。近期,国内多地机场、航空公司与景区联合推出 “登机牌变景区入场券” 服务,旅客凭本人当次有效登机牌,即可免费或优惠进入合作景区游览。这一模式打破了航空交通与文旅消费的场景壁垒,将 “出行工具凭证” 转化为 “消费入口”,不仅提升了旅客出行附加值,更有效激活了目的地文旅消费潜力,成为文旅产业创新运营的典型案例。

从行业数据来看,这一模式的推广已初见成效。据中国民用航空局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统计,2025 年上半年,全国已有 28 个省市的 56 家机场、12 家航空公司参与该合作,覆盖 189 家 4A 级及以上景区,带动相关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 32%,旅客二次消费(如餐饮、文创、住宿)金额同比提升 28%。其中,三亚凤凰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咸阳机场等枢纽机场的合作景区,日均接待持登机牌游客超 5000 人次,占景区日接待量的 15%-20%,跨界融合的带动效应显著。

一、模式兴起的核心背景:文旅复苏与消费需求变革

1. 文旅产业复苏需 “新抓手”

经历疫情冲击后,文旅产业虽逐步复苏,但仍面临 “客流分散、复购率低、消费单一” 的挑战。2024 年国内景区平均客流量恢复至 2019 年的 85%,但人均消费仅恢复至 78%,如何通过创新模式吸引游客、提升消费意愿,成为景区运营的核心痛点。而航空作为跨区域出行的主要方式,每年承载超 7 亿人次旅客(2024 年数据),是连接 “客源地” 与 “目的地” 的关键纽带,登机牌与景区门票的绑定,恰好打通了 “出行 - 游览” 的消费链路,为文旅复苏提供新抓手。

2. 消费者需求转向 “便捷化、体验化”

新一代旅客的出行需求已从 “到达目的地” 转向 “高效 + 优质体验”。据携程旅行网调研,2025 年上半年,76% 的旅客在规划行程时会优先选择 “一站式服务”(如交通 + 住宿 + 门票打包);68% 的旅客表示 “简化购票流程、减少排队时间” 是影响出行体验的重要因素。登机牌变景区入场券,无需旅客额外预约或购票,凭已有凭证即可入园,大幅简化了游览流程。例如,旅客从北京飞往杭州,落地后凭登机牌即可直接进入西湖景区的部分收费景点,无需在景区门口排队购票,体验便捷性显著提升。

3. 航司与景区的 “双向需求” 驱动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在航空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单纯依靠票价竞争已难以为继,需通过 “增值服务” 提升旅客粘性。2024 年国内航司平均客座率为 82%,较 2019 年下降 5 个百分点,通过与景区合作推出专属权益,可吸引更多旅客选择本航司航班,提升航线竞争力。对于景区而言,航空旅客是 “高价值客群”—— 这类旅客多为跨区域游客,停留时间长(平均 3-5 天)、消费能力强(人均文旅消费超 2000 元),通过与航司合作,可精准触达这一客群,扩大客源规模。例如,黄山景区与东方航空合作后,2025 年上半年接待的航空旅客占比从 12% 提升至 25%,客群结构显著优化。

二、模式落地的三大核心价值:旅客、景区、航司的多方共赢

1. 对旅客:降低出行成本,提升体验附加值

登机牌变景区入场券,直接为旅客带来 “成本节约” 与 “体验升级” 双重收益。在成本方面,合作景区多为 4A 级及以上优质景区,门票价格普遍在 50-200 元之间,旅客凭登机牌可免费或享受 5 折及以下优惠,单次出行可节省门票开支 100-400 元。例如,西安兵马俑景区门票原价 120 元,旅客凭当次登机牌可享受 8 折优惠,节省 24 元;桂林漓江景区则对持登机牌的旅客免费开放部分游船线路,节省费用超 200 元。

在体验方面,该模式简化了 “购票 - 入园” 流程,避免旅客因忘带身份证、排队购票等问题影响行程。部分机场还推出 “登机牌 + 景区导览” 联动服务,旅客在机场领取登机牌时,可同步获取合作景区的电子导览地图、游玩攻略,甚至预约景区接驳车,实现 “落地即游览” 的无缝衔接。某旅游平台调研显示,参与该模式的旅客中,92% 对 “登机牌直接入园” 的体验表示满意,85% 表示 “会因这一权益优先选择合作航司与目的地”。

2. 对景区:精准获客,拉动二次消费

景区通过与航司、机场合作,可精准触达跨区域高价值客群,解决 “客源分散、获客成本高” 的问题。传统景区获客多依赖线上 OTA 平台(如携程、美团),需支付 15%-20% 的佣金,而与航司合作的获客成本仅为 5%-8%,且客群质量更高。例如,丽江古城与南方航空合作后,通过航司 APP、机场广告等渠道触达潜在旅客,2025 年上半年新增游客中,航空旅客占比达 30%,获客成本较 OTA 渠道降低 12%。

更重要的是,该模式能有效拉动景区二次消费。航空旅客停留时间较长,除门票外,还会产生餐饮、住宿、文创、娱乐等消费。据丽江古城统计,持登机牌入园的旅客,人均二次消费达 850 元,较普通游客高出 40%;其中,购买文创产品的比例达 62%,体验特色餐饮的比例达 78%,显著提升了景区整体营收。此外,部分景区还针对航空旅客推出 “专属套餐”,如 “登机牌 + 特色民宿折扣”“登机牌 + 非遗体验预约” 等,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

3. 对航司与机场:提升竞争力,拓展收入来源

对于航司而言,“登机牌 + 景区权益” 成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筹码。在热门航线(如北京 - 三亚、上海 - 成都)上,合作航司的航班预订量较非合作航司高出 18%,客座率提升 5-8 个百分点。同时,航司还可通过与景区的深度合作,拓展 “航空 + 文旅” 打包产品,如 “机票 + 景区门票 + 住宿” 套餐,提升客单价。例如,海南航空推出 “三亚 5 日游套餐”,包含往返机票、三亚蜈支洲岛等 3 个景区门票及 4 晚酒店住宿,套餐价格较单独购买优惠 20%,2025 年上半年销量达 5 万套,带动相关航线营收增长 25%。

对于机场而言,该模式不仅能提升旅客流量与停留时间,还能带动机场商业消费。旅客在机场等待航班时,若得知登机牌可兑换景区门票,可能会提前到达机场,参与机场内的文旅体验活动(如机场文创店、特色展览),进而增加机场餐饮、零售消费。例如,成都双流机场在航站楼内设置 “文旅服务中心”,展示合作景区特色产品,旅客可凭登机牌领取景区优惠券,同时购买文创产品,2025 年上半年机场商业营收同比增长 15%,其中文旅相关消费占比达 30%。

三、典型案例:不同区域的模式创新与落地成效

1. 三亚:“航空 + 海岛文旅” 的全域融合

三亚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率先推动 “登机牌变景区入场券” 的全域覆盖。三亚凤凰机场联合海南航空、南方航空等 6 家航司,与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蜈支洲岛、南山文化旅游区等 12 家景区达成合作,旅客凭 72 小时内有效登机牌,可免费进入 3 家景区,其余景区享受 5 折优惠。同时,三亚还推出 “登机牌 + 免税购物” 联动,旅客凭登机牌可在三亚国际免税城享受额外 9.5 折优惠,进一步拉动消费。

2025 年上半年,三亚通过该模式接待航空旅客超 200 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总量的 35%;合作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 40%,二次消费金额同比提升 35%;三亚国际免税城凭登机牌的购物人次同比增长 28%,客单价提升 18%。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了三亚文旅消费,还提升了三亚作为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的吸引力。

2. 西安:“航空 + 历史文化” 的深度绑定

西安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登机牌与文化景区深度绑定。西安咸阳机场联合东方航空、长安航空,与秦始皇陵博物院、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等 8 家文化景区合作,旅客凭当次登机牌可享受景区门票 8 折优惠,同时可免费参与景区内的 “非遗体验活动”(如皮影戏制作、秦腔表演)。此外,机场还在航站楼内设置 “长安文化展示区”,旅客可凭登机牌领取《西安文旅攻略》,预约景区讲解员。

2025 年上半年,西安合作景区接待持登机牌旅客超 80 万人次,其中秦始皇陵博物院的航空旅客占比从 15% 提升至 28%;参与非遗体验活动的旅客达 30 万人次,带动景区文创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50%。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景区客流量,还推动了西安历史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旅客的文化体验感。

3. 成都:“航空 + 乡村文旅” 的特色延伸

成都将模式延伸至乡村文旅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成都双流机场、天府机场联合四川航空,与都江堰、青城山、崇州竹艺村等 15 家景区(含 5 家乡村旅游景区)合作,旅客凭登机牌可免费进入乡村旅游景区,在都江堰、青城山等景区享受 7 折优惠。同时,成都还推出 “登机牌 + 乡村民宿” 套餐,旅客凭登机牌可在合作乡村民宿享受 8 折优惠,并参与农事体验活动(如采茶、摘果)。

2025 年上半年,成都乡村旅游景区接待持登机牌旅客超 50 万人次,占乡村景区总客流量的 22%;合作乡村民宿入住率同比提升 30%,农事体验活动参与人次达 15 万,带动农产品销售同比增长 45%。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成都文旅产品供给,还为乡村文旅注入了新活力,实现了 “城市游客下乡、乡村产品进城” 的双向流动。

四、模式发展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1. 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

尽管 “登机牌变景区入场券” 模式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三大挑战:其一,合作协同难度大 —— 该模式涉及航司、机场、景区、地方文旅部门等多方主体,需协调数据对接(如登机牌信息与景区入园系统打通)、权益分配(如门票优惠成本分摊)等问题,部分地区因协同不畅导致模式落地延迟;其二,权益同质化 —— 多数合作仍停留在 “门票优惠” 层面,缺乏差异化体验,如所有景区均提供 5 折优惠,难以形成独特吸引力;其三,数据安全风险 —— 登机牌包含旅客姓名、航班信息等敏感数据,若与景区系统对接时安全防护不当,可能面临数据泄露风险,2025 年某景区因系统漏洞导致旅客登机牌信息泄露,引发消费者投诉。

2. 未来发展趋势:从 “单一权益” 到 “全域生态”

展望未来,该模式将从 “单一门票优惠” 向 “全域文旅生态” 升级,呈现三大趋势:一是 “权益多元化”—— 除门票外,将拓展至餐饮、住宿、交通、文创等全消费场景,如旅客凭登机牌可在合作餐厅享受折扣、免费乘坐景区接驳车、领取文创礼品等,形成 “一站式文旅权益包”;二是 “数据智能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旅客出行偏好,提供个性化权益推荐,如为家庭旅客推荐 “亲子景区 + 儿童餐优惠”,为年轻旅客推荐 “网红景区 + 文创店折扣”,提升权益精准度;三是 “区域联动化”—— 从单个城市向区域协同扩展,如 “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 将推出 “区域通用登机牌权益”,旅客凭一次登机牌可在区域内多个城市的景区享受优惠,推动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

对于文旅景区、航空公司、机场等相关企业而言,如何把握 “航空 + 文旅” 的跨界融合机遇,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吸引客群、提升消费转化,是实现增长的关键。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https://ss7.portal.vixue.tech/preview/441/16515/709 )为企业提供了专业解决方案。该课程汇聚行业资深营销专家,通过解析 “登机牌变景区入场券” 等创新案例,系统讲解跨界营销、用户体验设计、消费场景构建等核心内容,助力企业把握文旅消费趋势,制定科学的营销与增长战略,实现从 “流量获取” 到 “价值转化” 的跨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