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加速重塑的背景下,赛力斯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调整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从早期的深度绑定到逐步实现 “自主掌控”,赛力斯的 “赎身” 历程不仅是企业个体的战略选择,更折射出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技术合作与自主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行业共性。2025 年以来,赛力斯通过股权调整、技术自研、品牌独立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摆脱对单一合作伙伴的依赖,2024 年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 75%,较 2022 年增长 40 个百分点,这一转型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
合作模式的演变:从技术引进到自主掌控
赛力斯的早期发展高度依赖与行业巨头的技术合作。2019 年,其与某头部新势力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引入纯电平台技术与智能驾驶系统,推出的联名车型在 2020-2022 年贡献了 70% 以上的销量。这种 “以市场换技术” 的模式帮助赛力斯快速切入新能源赛道,2022 年销量突破 13 万辆,较 2019 年增长 10 倍,但也埋下了 “技术受制于外” 的隐患 —— 核心技术专利归属合作方,车型改款与产能调整需双方协同,市场响应速度滞后于自主车企。
2023 年成为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随着合作协议到期,赛力斯启动 “技术赎身” 计划,通过支付 25 亿元技术授权费用,获得合作平台的永久使用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二次研发。同时,其以 18 亿元收购合作方持有的合资公司 15% 股权,将持股比例从 50% 提升至 65%,实现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绝对掌控。这一调整使赛力斯在车型定价、渠道管理上拥有更大自主权,2024 年联名车型的终端优惠幅度较 2023 年扩大 3 个百分点,带动销量同比增长 18%。
自主研发投入的加码支撑了转型落地。2023-2024 年,赛力斯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86 亿元,占营收比重从 5% 提升至 8%,重点布局三电系统与智能座舱技术。其自主研发的 “DF2.0” 纯电平台能量密度达 180Wh/kg,较合作平台提升 20%,搭载该平台的首款自主车型 “蓝电 E5” 于 2024 年上市,上市首月销量突破 1.2 万辆,证明了自研技术的市场认可度。截至 2024 年末,赛力斯累计获得新能源相关专利 1200 项,较 2022 年增长 80%,其中三电领域专利占比达 45%,技术自主率显著提升。
品牌与渠道的独立:摆脱依附的市场策略
品牌独立是 “赎身” 的核心环节。赛力斯在 2024 年推出全新自主品牌 “蓝电”,定位 “主流市场智能新能源”,与联名品牌形成差异化覆盖 —— 联名品牌聚焦 20 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主打 10-15 万元主流区间。为强化品牌认知,其投入 12 亿元开展营销活动,邀请国际球星担任代言人,在央视春晚等重要节点投放广告,2024 年 “蓝电” 品牌知晓率达 35%,较推出初期提升 25 个百分点。
渠道网络的重构同步推进。以往联名车型主要依赖合作方的销售渠道,赛力斯自主门店数量不足 300 家。2023-2024 年,其新增自主渠道 600 家,总数突破 900 家,覆盖全国 85% 的地级市,其中 60% 位于三四线城市,与合作方的一二线城市渠道形成互补。渠道独立使赛力斯能够更灵活地开展促销活动,2024 年 “蓝电” 品牌通过 “以旧换新补贴”“金融贴息” 等政策,将单店成交周期从 45 天缩短至 28 天,渠道效率显著提升。
用户运营的自主化增强了品牌粘性。赛力斯搭建独立的用户服务平台 “蓝电 APP”,整合车辆控制、售后预约、社区互动等功能,2024 年注册用户达 80 万,其中活跃用户占比 60%。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其发现家庭用户对 7 座车型需求旺盛,随即推出 “蓝电 E5” 七座版,上市后该配置占比达 40%,较五座版溢价 1.5 万元仍供不应求。这种基于用户洞察的产品调整,展现了独立运营后的市场敏捷性。
财务与供应链的重塑:转型背后的资源整合
股权结构调整带来了财务层面的重塑。收购合作方股权与技术授权使赛力斯 2023 年资产负债率升至 78%,较 2022 年提升 10 个百分点,为缓解资金压力,其通过定向增发引入广汽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募资 45 亿元用于研发与产能建设。同时,其优化资产结构,处置低效燃油车生产线,获得 12 亿元资金回流,2024 年资产负债率降至 72%,财务风险得到初步控制。
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是转型的重要支撑。赛力斯在重庆、江苏布局两大新能源生产基地,引入工业机器人 1200 台,自动化率达 92%,较依赖合作方代工的时期提升 30 个百分点,单车型生产周期从 45 天缩短至 30 天。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其与宁德时代、华为等建立直供合作,2024 年动力电池采购成本较 2022 年下降 15%,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 40%,确保了 “蓝电” 系列车型的产能爬坡。
盈利模式的多元化降低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除整车销售外,赛力斯拓展新能源物流车与换电服务业务,2024 年相关收入达 18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 2% 提升至 5%。其与滴滴合作定制的新能源网约车已交付 5000 辆,计划 2025 年拓展至 2 万辆;换电站建设已覆盖 15 个城市,累计服务 30 万人次,为后续能源服务业务的规模化奠定基础。
转型成效与行业启示:自主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赛力斯的 “赎身” 已初见成效,2024 年整体销量达 21 万辆,同比增长 60%,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从 2022 年的 30% 提升至 75%,营收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也逐步改善,2024 年毛利率达 12%,较 2022 年提升 5 个百分点,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净亏损额较 2023 年收窄 28%,转型的正向效应开始显现。
但转型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自主车型的市场认可度与头部品牌存在差距,2024 年 “蓝电” 系列的用户复购率为 15%,低于比亚迪的 25%;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对现金流形成压力,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 18 亿元,依赖融资维持运营;在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其技术水平仍落后于第一梯队,自主车型的高阶智驾功能渗透率仅为 20%,较小鹏、理想低 30-40 个百分点。
赛力斯的转型为传统车企新能源化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合作初期,需明确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边界,避免形成路径依赖;转型过程中,要平衡短期销量与长期投入,通过差异化定位打开市场空间;资本运作层面,股权调整与融资节奏的把控是转型成功的关键。这种 “先依附、后独立” 的发展路径,为资源有限的车企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模式。
赛力斯的 “赎身记” 本质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 “自主可控” 趋势的缩影。在技术迭代加速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与品牌话语权,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对于希望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升级的车企,资本运作与并购企业家高级研修班 将提供并购策略、股权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助力企业在转型中把握资本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