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电源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呈现双重加速态势。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头部企业相继推出高能量密度电池产品,eVTOL订单量突破1500架,预示着这一新兴产业即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作为行业专家与市场分析家,本文将从技术演进、市场格局、产业链协同三个维度,深入解析eVTOL电源领域的变革趋势与投资机遇。
当前eVTOL电源技术呈现三大路线:
高镍三元体系:中创新航针对低空出行开发的9系高镍/硅体系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支持6C快充场景,其第二代半固态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凝聚态电池技术:宁德时代发布的凝聚态电池,通过电解液凝胶化设计,在保持450Wh/kg超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将热失控温度提升至300℃以上;
宽温域解决方案:欣旺达量产的"欣·云霄1.0"电池支持-30℃至60℃宽温域飞行,循环寿命达2000次,已通过极限环境适航测试。
2025年成为固态电池在eVTOL领域的应用元年:
孚能科技与德国Lilium航空达成合作,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搭载于Lilium Jet;
清陶能源开发的硫化物固态电池,室温离子电导率突破10mS/cm,预计2027年实现装机;
万向一二三的氧化物固态电池,通过原位固化工艺解决界面阻抗问题,样品已进入车规级测试阶段。
民航局发布的《eVTOL动力系统适航指南》明确要求:
电池系统需通过针刺、过充、挤压等32项安全测试;
电池包级能量密度不得低于280Wh/kg;
循环寿命需满足1500次后容量保持率≥80%。
这些标准为企业技术路线选择提供了明确依据。
据高工产业统计,2025年1-7月eVTOL企业公布的意向订单总数达1532架,订单金额超200亿元。其中:
货运型eVTOL占比58%,主要应用于城市物流与偏远地区运输;
客运型占比32%,聚焦城际通勤与景区观光;
应急救援型占比10%,已纳入多地政府采购目录。
典型合作模式包括:
联合研发:广汽集团与中创新航共建"低空出行联合实验室",共享适航认证数据;
产能锁定:亿航智能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供应协议,保障EH216-S年产能1000架;
标准制定:峰飞航空牵头制定《eVTOL电池系统接口规范》,吸引12家产业链企业参与。
亚太地区:中国凭借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占据65%市场份额,日本东丽碳纤维材料、韩国LG化学电解液形成配套;
欧美市场:美国Joby Aviation与特斯拉合作开发4680电池,欧洲Volocopter采用空客集团研发的氢电混合动力;
新兴市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推出载重2吨的货运eVTOL,瞄准拉美农产品运输需求。
正极材料:容百科技开发的高镍9系材料,克容量达230mAh/g,已通过中创新航认证;
负极材料:贝特瑞硅碳负极产品比容量突破650mAh/g,降低电池重量15%;
电解液:新宙邦开发的低阻抗电解液,使电池内阻降低30%,提升快充性能。
设备投资:海目星激光的极片切割设备,将生产效率提升40%,单线年产能达2GWh;
工艺创新:先导智能的干电极涂布技术,使固含量提升至55%,减少溶剂使用量60%;
质量控制:星云股份的电池检测系统,可实现0.01%的容量偏差检测,保障产品一致性。
物流领域:顺丰航空与峰飞航空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部署20架eVTOL,使跨城配送时效缩短至1小时;
客运领域:沃兰特VE25-100型eVTOL在成都完成试飞,票价预计为直升机的1/3;
农业领域:极飞科技推出植保eVTOL,单架次作业面积达50亩,农药利用率提升25%。
根据国联证券预测,随着多机型适航认证加速推进,2026年国内eVTOL主机厂将迎来密集取证期,带动固态电池形成百亿元级增量市场。企业需重点关注三大趋势:
技术融合:氢电混合动力、太阳能辅助充电等复合能源方案将逐步成熟;
标准输出:中国主导的eVTOL电池国际标准有望在2027年发布;
生态构建:电池银行、充电网络、维保服务等后市场业务将创造新增长点。
在此产业变革关键期,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可为从业者提供系统性知识架构。课程涵盖电源技术前沿、适航认证体系、产业链投资策略等内容,助力企业把握eVTOL商业化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