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珠江钢琴(002678.SZ)控股三级子公司广州白水寨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中标白水仙瀑景区经营权项目,标志着这家拥有67年历史的乐器制造商正式切入文旅产业赛道。该项目要求中标方在20年合作期内投入不低于4亿元,五年内助力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资源使用费基准达843万元。这一动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珠江钢琴应对乐器行业需求萎缩的战略选择——2024年其87.03%营收仍依赖工业板块,但中报预亏的业绩压力加速了转型进程。
白水仙瀑景区作为中国大陆落差最大瀑布(428.5米),年游客量长期徘徊在50万人次,存在设施老化、业态单一等痛点。珠江钢琴的改造方案显现出鲜明差异化:
空间再造:构建"白水仙瀑+石马龙音乐小镇+派潭体育公园"三位一体格局,通过光影瀑布、幻乐剧场等场景实现昼夜业态互补;
内容植入:依托"荔枝音乐节"IP和滨水酒吧街,将游客目标从50万提升至150万,打造山水音乐疗愈目的地;
产业协同:联动增城、从化农特产品,发行数字化文旅卡,形成"文旅投资+建设+运营"闭环。这种"音乐+自然"的融合模式,既延续了企业艺术基因,又规避了同质化竞争。
从资本层面观察,此次布局存在三重逻辑支撑:首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政策为县镇文旅项目提供制度红利;其次,项目4亿元投资中自有资金占比高,财务风险可控;再者,通过控股三级子公司运作,可实现风险隔离与灵活经营。但转型仍需直面两大考验:其一是跨行业管理经验缺失,景区运营与乐器制造存在本质差异;其二是投资回收周期长,按当前游客量测算,仅资源使用费就需消耗年度门票收入的17%。
珠江钢琴的案例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通过"文化+场景+科技"重构资源价值,其文旅平台公司珠江文之旅成立仅四个月即斩获重大项目,印证了组织变革对战略落地的关键作用。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与央企华侨城、民企复星等开发的文旅项目形成错位竞争,凸显细分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对于希望深度把握文化产业投资机遇的从业者,可系统学习文化产业创新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该课程涵盖文旅项目投融资、IP运营等实战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