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重整投资人公开招募程序,首阶段预招募吸引53家机构及企业报名,意向投资人需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以锁定参与资格。这一动作标志着哪吒汽车从“市场突围战”转向“资本重组战”,其背后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产能过剩、技术迭代加速背景下的深度洗牌逻辑。从破产重整到战略重生,哪吒汽车的资本路径正成为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重构的典型样本。
哪吒汽车的重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周期性调整的缩影。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其累计交付量同比下降23%,毛利率长期徘徊在-15%至-10%区间,资金链压力在2025年初集中爆发:
债务结构失衡:截至2025年1月,公司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达87亿元,其中供应商欠款占比超60%,导致零部件供应中断风险骤增;
融资渠道收窄:受A股IPO审核趋严及港股估值低迷影响,原计划于2024年完成的30亿元Pre-IPO轮融资未能落地;
技术迭代滞后:在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等关键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5%,产品竞争力被竞品拉开代际差距。
“哪吒的困境本质是‘低端市场内卷’与‘高端转型失速’的双重夹击。”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其主力车型哪吒V(售价7-10万元)所在细分市场,2024年价格战导致单车亏损扩大至1.2万元,而向上突破的哪吒S(售价15-20万元)又面临比亚迪海豹、小鹏P5等强敌围剿。”
此次招募明确设置“产业协同”与“财务投资”双赛道,反映出重整方对资源整合与资金注入的双重诉求。根据招募公告,意向投资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产业投资人:需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环节(如电池、智能驾驶、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能力,且近三年营收规模不低于200亿元;
财务投资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亿元,承诺提供不低于15亿元的共益债投资,并接受3年锁定期安排。
从报名机构类型看,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地方国资:合肥、宜春、南宁等地的产业基金占比超40%,旨在通过重组保留本地新能源汽车产能,避免资产闲置;
产业链企业:宁德时代、均胜电子等供应商通过“债转股+战略投资”模式参与,意图锁定长期订单并渗透整车环节;
跨境资本:黑石、KKR等外资机构联合中金资本设立专项基金,看中哪吒汽车东南亚市场的出海渠道(其泰国工厂2024年出口量占当地电动车市场12%)。
“地方政府的诉求是保就业与产业集群,产业链企业追求协同效应,财务投资者则押注行业出清后的估值修复。”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袁健聪指出,“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人结构,既增加了重组复杂性,也为后续资源整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哪吒汽车的重整方案需破解三大核心矛盾:
债务清偿与股东权益平衡:根据预重整方案,普通债权人可选择“现金清偿+股权置换”组合方案,其中现金清偿比例预计不超过30%,剩余部分将转换为重组后公司5%-8%的股权。这一设计虽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但可能稀释原有股东权益,引发三六零安全科技等战略投资者反对;
技术路线再定位:重组方计划将研发投入占比从当前的8%提升至15%,重点突破增程式电动技术(PHEV)与低成本智能驾驶方案。这一转向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2024年PHEV销量同比增长72%),也是规避纯电赛道过度竞争的策略选择;
出海战略深化:依托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基地,计划2025年将海外销量占比从15%提升至30%,并通过CKD(全散件组装)模式降低关税成本。但地缘政治风险(如欧盟反补贴调查)与本地化供应链建设滞后,可能制约扩张速度。
“哪吒的重组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在‘止血’与‘造血’之间找到平衡点。”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管鸣宇认为,“短期需通过债务重组稳定供应链,中期需通过技术升级重塑产品力,长期则需构建‘国内+海外’双循环市场体系。”
哪吒汽车的案例揭示了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产能出清加速:据统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降至68%,低于75%的盈亏平衡线,预计2025年将有15%的落后产能被淘汰;
资本角色转变:从“风险投资驱动”转向“产业资本主导”,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战略投资占比从35%提升至52%,技术协同与供应链整合成为核心诉求;
估值体系重构:二级市场对“销量规模”的权重下降,对“毛利率”“现金流”等盈利指标的关注度提升,哪吒汽车若重组成功,其估值模型或将从“PS(市销率)”转向“PE(市盈率)”体系。
这种行业变革与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资本运作与投资并购高级研修班(点击了解课程详情)的课程设计高度契合。该课程聚焦“技术路线选择-产能周期判断-资本工具运用”三角关系,通过解析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资本运作、蔚来汽车债务重组等案例,系统教授新能源企业全生命周期资本管理方法论。
综合多方信息,哪吒汽车重组成功的关键变量包括: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合肥、宜春等地政府已承诺提供不超过20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但需以重组后公司注册地迁移为条件;
债权人妥协空间:目前普通债权人同意率仅62%,需在4月30日前达到75%以上方可推进重整计划草案表决;
技术合作方落地:与华为、地平线等企业的智能驾驶合作协议尚未签署,技术授权费用与数据共享条款存在分歧。
若重组顺利完成,哪吒汽车有望在2026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回正,但其市值修复仍需突破两大瓶颈:一是摆脱“低端品牌”标签,二是证明出海战略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密切关注重组方案中“技术投入占比”“海外毛利率”等核心指标的变化。
当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哪吒汽车的重组实验提供了观察产业资本如何重构价值链的鲜活样本。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投资者,理解这一转型背后的资本逻辑与产业规律,将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