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重整投资人招募启动:53 人预报名背后的行业博弈与转型机遇


哪吒汽车正式启动重整投资人招募程序,成为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据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招募的预报名阶段已有 53 人提交申请,涵盖传统车企、科技公司、投资机构等多种类型主体,其中缴纳 5000 万元保证金的意向方达 12 家。这一动态发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加速的背景下 ——2024 年国内新能源车企新增注册量同比下降 40%,但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至 75%,哪吒汽车 2024 年销量 12 万辆,同比下滑 18%,连续 6 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达 85 亿元。此次重整不仅关乎哪吒汽车的生存,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从 “野蛮生长” 向 “精耕细作” 转型期的资本逻辑与产业格局重构。

行业洗牌: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必然选择

哪吒汽车启动重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周期性调整的缩影。2024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从 “增量竞争” 进入 “存量博弈”,技术迭代加速与成本压力攀升共同推动行业洗牌,尾部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重整成为部分企业的无奈之举与战略选择。

市场集中度提升挤压生存空间。202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 5 名企业的市场份额达 62%,较 2020 年提升 30 个百分点,而排名 10 名以外的车企合计份额不足 8%。哪吒汽车排名第 8 位,较 2023 年下滑 2 位,其主销车型哪吒 S、哪吒 U 的月均销量从 2023 年的 1.2 万辆降至 2024 年的 0.8 万辆,且面临两头挤压 —— 向上难以突破比亚迪、特斯拉的品牌壁垒,向下遭遇五菱、吉利等企业的价格狙击。某第三方数据显示,哪吒汽车 2024 年的经销商退网率达 35%,部分城市出现 “单店月销不足 5 台” 的困境,渠道体系的崩塌进一步加剧了销量下滑。

技术迭代滞后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800V 高压平台、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等技术已成为主流配置,而哪吒汽车的主力车型仍以 400V 平台为主,智能驾驶系统依赖第三方供应商,自研投入占比不足 5%,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15%。2024 年推出的哪吒 L 车型因续航里程(CLTC 工况 530km)低于同级别竞品 100km 以上,上市 3 个月销量不足 5000 辆,研发投入与市场回报的失衡使企业陷入 “技术落后 - 销量下滑 - 投入不足” 的恶性循环。

成本压力持续高企加剧财务困境。2024 年动力电池价格虽同比下降 12%,但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仍处于历史中高位,叠加芯片供应紧张与智能化部件成本上升,哪吒汽车单车制造成本较 2022 年上升 8%。为维持市场份额,其不得不加入价格战,主力车型终端售价较 2023 年下调 12%,导致毛利率从 5% 降至 - 3%,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 32 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从 2023 年的 45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18 亿元,资金链濒临断裂。

重整逻辑:资本视角下的价值重构机遇

53 人参与预报名的热度,反映出资本对哪吒汽车潜在价值的认可。尽管企业面临困境,但其在生产资质、渠道网络、用户数据等方面的积累仍具备盘活空间,重整过程本质上是对这些资产的重新定价与价值挖掘,不同类型投资人的参与逻辑呈现显著差异。

传统车企的产能与渠道整合诉求。在 12 家缴纳保证金的意向方中,有 3 家为传统车企,其核心诉求在于获取哪吒汽车的新能源生产资质与渠道资源。某国有车企的内部文件显示,通过重整哪吒汽车,可节省至少 2 年的资质申请时间与 15 亿元的产能建设成本,且能快速获得其在三四线城市的 200 家经销商网络。传统车企的参与还能实现供应链协同 —— 哪吒汽车与宁德时代、博世等核心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可帮助投资方降低采购成本,某测算显示,整合后单电池采购成本可下降 5%-8%。

科技公司的生态布局考量。4 家科技公司参与报名,其关注焦点在于哪吒汽车的用户基础与出行场景入口价值。哪吒汽车累计注册用户达 85 万,其中 30-35 岁年轻群体占比 62%,这类用户对智能座舱、车联网服务的付费意愿较强,与科技公司的生态资源存在协同可能。某互联网巨头的尽职调查显示,若将其地图、支付、内容服务接入哪吒汽车,预计可新增月活用户 20 万,年创收 3 亿元。此外,汽车作为 “移动智能终端” 的战略价值吸引科技公司布局,通过重整可快速获得硬件载体,缩短产品落地周期。

投资机构的财务回报预期。5 家投资机构的参与更多基于行业周期判断,认为当前是抄底优质资产的窗口期。某 PE 机构的测算显示,哪吒汽车的核心资产(土地、厂房、设备)评估价值约 45 亿元,而其当前总负债达 92 亿元,通过债务重组与业务剥离,有望将资产负债率从 180% 降至 80% 以下。若后续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销量回升至 20 万辆,按行业平均估值水平(约 0.8 亿元 / 万辆),企业估值可达 160 亿元,较当前重整估值(50 亿元)存在较大增值空间。投资机构的参与还能推动企业优化治理结构,为后续 IPO 或并购退出创造条件。

重整难点:资产盘活与利益平衡的多重挑战

尽管意向方众多,但哪吒汽车的重整过程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历史债务处理、业务重构方向、核心团队稳定等问题相互交织,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重整失败,这些挑战考验着各方的智慧与决心。

债务结构复杂增加重组难度。哪吒汽车的 92 亿元债务中,有息负债(银行贷款、债券)占比 45%,应付账款占比 35%,员工薪酬与税款占比 20%。不同债权人的诉求存在显著差异 —— 银行要求优先偿还本金,供应商希望以债转股或货款抵扣方式解决,而员工则关注欠薪发放。某债权人会议资料显示,已有 23 家供应商提起诉讼,涉及金额 12 亿元,部分资产被查封冻结,这种司法纠纷状态可能延缓重整进程。此外,哪吒汽车的股东欠款达 25 亿元,其中创始人团队的关联借款占比 60%,这部分债务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其他债权人的态度。

业务重构方向存在战略分歧。意向方对哪吒汽车的未来定位存在明显差异:传统车企倾向于将其改造为 “经济型电动车生产基地”,聚焦 10 万元以下市场;科技公司希望保留智能驾驶业务,将其转型为 “科技出行服务商”;投资机构则主张剥离非核心资产,专注于 2-3 款主力车型。这种战略分歧可能导致重整计划难以达成共识,某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已有 3 家意向方因业务方向无法协调退出谈判。业务重构还涉及研发投入的平衡 —— 过度削减可能导致产品失去竞争力,而持续高投入又会加重财务负担,如何找到平衡点是关键。

核心资源流失风险不容忽视。重整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核心人才与渠道资源流失。2024 年哪吒汽车的研发人员离职率达 28%,其中掌握三电技术的骨干流失占比 40%;经销商网络中,具备售后能力的优质网点退网率达 25%,备件供应体系出现断裂风险。某调研显示,意向方最担心的问题中,“核心团队稳定性” 占比达 65%,超过 “债务处理”(52%)与 “资金需求”(48%)。此外,哪吒汽车的品牌价值依赖持续运营,若重整周期过长(预计需 12-18 个月),可能导致用户认知度下降,进一步削弱资产价值。

行业启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路径探索

哪吒汽车的重整案例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行业调整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依赖资金与技术,更需要清晰的战略定位与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不同类型企业正在探索差异化的转型路径,这些实践将共同塑造行业的未来格局。

聚焦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生存。部分二线车企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实现突围,零跑汽车专注 15-20 万元家庭用车市场,2024 年推出的零跑 C11 因空间设计与智能化配置的精准匹配,月均销量稳定在 1 万辆以上;极氪汽车则主打高端性能市场,其极氪 001 FR 车型以 3 秒破百的加速性能吸引小众用户,尽管年销仅 2 万辆,但毛利率达 12%,实现盈利。这种 “小而美” 的路径证明,在头部企业主导的市场中,细分领域仍存在生存空间,关键在于产品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

跨界融合构建新型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与科技、能源等领域的融合加速,形成新的竞争壁垒。华为与问界的合作模式证明,科技企业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可快速提升车企产品力,问界 2024 年销量同比增长 80%,其中华为 ADS 3.0 系统的用户付费率达 35%。蔚来与壳牌合作建设换电站,实现 “能源网络 + 汽车产品” 的协同,换电用户的复购率达 7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 45%。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能提升产品竞争力,更能拓展收入来源,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型。

资本运作推动资源优化配置。行业洗牌期也是资源重组的机遇期,并购、重整等资本手段成为企业快速扩张或化解危机的重要工具。2024 年比亚迪收购某二线车企的生产基地,快速获得 20 万辆产能,较自建节省 30% 成本;理想汽车通过参股方式获取某电池企业的技术专利,加速固态电池研发进程。对于陷入困境的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重整,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导入技术与管理资源,哪吒汽车若能成功重整,有望复制 “北汽蓝谷引入华为” 的转型路径,实现业务重生。

哪吒汽车的重整招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期的一个关键节点。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其过程都将为行业提供关于企业生存、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的宝贵经验。在新能源汽车从 “政策驱动” 向 “市场驱动” 的转变中,只有那些能够平衡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资本运作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若想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洗牌逻辑、企业重整策略与资本运作模式,把握产业转型期的投资机遇,可关注新能源与低碳绿色产业资本运作与投资并购高级研修班(点击查看详情:https://www.bjs.org.cn/c/16516.html),该课程将系统解析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导向、并购重组实务与资本运作技巧,助力从业者在行业变革中实现突破与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