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外卖及即时零售市场以年均35%的增速扩张,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但高速发展背后,行业长期陷入“补贴-亏损-再补贴”的恶性循环,核心矛盾日益凸显:
企业盈利承压:
以美团为例,其2024年外卖业务营收987亿元,但营销费用高达320亿元(占比32.4%),导致经营利润率仅3.1%,显著低于餐饮行业平均水平(8%-10%)。淘宝闪购、饿了么等平台亦面临类似困境,部分区域市场甚至出现“卖一单亏5元”的极端情况。
用户体验倒退:
过度依赖补贴导致商家“重流量轻服务”,部分低质商家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引发食品安全、配送超时等问题。2024年,某头部平台用户投诉量同比增长47%,其中“商品质量差”“配送慢”占比超60%。
供应链效率扭曲:
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强制要求商家“二选一”或“独家合作”,破坏市场公平性;同时,通过算法压榨骑手配送时效,导致交通事故率上升23%(2024年行业数据),引发社会舆论争议。
监管风险累积:
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针对“不正当竞争”“大数据杀熟”等行为开出超20亿元罚单,涉及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政策收紧迫使企业重新审视竞争策略。
四大平台的集体呼吁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驱动的战略调整:
资本态度转变:
2024年,外卖及即时零售行业融资额同比下降62%,投资者从“关注用户规模”转向“关注盈利模型”。美团2025年Q1财报显示,其外卖业务毛利率提升至18.7%(同比+5.2pct),资本市场反应积极,股价单日上涨7.3%,验证了“高质量增长”的逻辑。
用户需求升级:
艾瑞咨询调研显示,68%的用户愿为“30分钟达”“品质保障”“个性化服务”支付溢价,而仅12%的用户仍将“低价”作为首要决策因素。平台需通过服务差异化构建竞争壁垒。
技术红利消退:
过去五年,算法优化使配送效率提升40%,但进一步优化空间有限。行业进入“硬件创新”阶段,例如美团无人配送车、饿了么智能仓储等,需大量资金投入,倒逼企业停止“烧钱”竞争。
生态协同需求:
外卖与即时零售的边界日益模糊,平台需整合餐饮、商超、医药等多业态资源。无序竞争导致供应链碎片化,增加协同成本。例如,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合作试点“小时达”服务后,履约成本降低18%,验证了生态协同的价值。
根据公开声明,四大平台提出的“有序竞争”框架涵盖三大维度,或将重塑行业格局:
服务标准化:从“价格战”到“体验战”
配送时效分级:区分“30分钟达”“1小时达”“半日达”等服务等级,按需定价,避免“一刀切”的低价补贴。例如,美团在部分城市试点“慢必赔”服务,用户可选择延迟配送以获取优惠券,既保障体验又降低即时履约压力。
商家准入门槛:建立“动态评分+资质审核”机制,淘汰低质商家。饿了么数据显示,实施新规后,高评分商家订单占比从35%提升至62%,用户复购率增加27%。
骑手权益保障:推行“算法人性化”改革,如饿了么的“系统暂停键”(骑手可拒绝超负荷订单)、美团的“疲劳提醒功能”,降低事故率同时提升服务稳定性。
供应链协同:从“零和博弈”到“共赢生态”
数据共享机制:平台间开放非敏感数据(如区域消费趋势、热销品类),帮助商家优化库存。淘宝闪购与京东到家合作后,商家库存周转率提升30%,缺货率下降15%。
联合采购降本:针对生鲜、日用品等标准化品类,平台组建采购联盟,增强议价能力。例如,四大平台联合采购的鸡蛋价格较市场价低12%,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仓储、配送网络等重资产,降低重复建设成本。美团与饿了么在部分城市试点“共享云仓”,使仓储利用率从65%提升至85%。
技术创新驱动:从“人力密集”到“智能高效”
无人配送规模化:美团计划2025年投入1000台无人配送车,覆盖核心城区;淘宝闪购与菜鸟合作推进“无人机送货”,在偏远地区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广。
AI选品与定价:利用大数据预测区域需求,动态调整商品结构与价格。京东到家的智能定价系统使生鲜损耗率从8%降至5%,毛利率提升3个百分点。
区块链溯源: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高风险品类,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饿了么的区块链溯源系统已覆盖超5000家商家,用户信任度提升40%。
尽管四大平台达成共识,但行业转型仍面临现实阻力:
地方市场博弈:部分低线城市用户对价格敏感度高,平台可能通过“隐性补贴”(如满减券、新人红包)维持份额,需监管部门加强穿透式审查。
商家适应性:中小商家缺乏数字化能力,难以快速适应服务标准化要求。平台需提供培训、工具等支持,避免“一刀切”淘汰导致供给短缺。
技术投入周期:无人配送、AI选品等新技术需3-5年培育期,短期内可能增加成本压力,考验企业战略定力。
外卖与即时零售行业的转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三大战略启示:
价值创造优先:在存量竞争时代,企业需通过服务升级、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而非依赖价格战。
生态协同共赢: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降低行业整体成本,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长期主义导向:战略转型需平衡短期压力与长期价值,避免因短期波动动摇核心策略。
对于希望系统掌握战略落地方法的企业高管与决策者,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提供了从战略规划到执行监控的全流程工具,涵盖“生态构建、技术赋能、组织变革”等核心模块,助力企业在变革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