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零售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在电商冲击、消费分层与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下,传统商超企业纷纷寻求转型突围。3月14日,永辉超市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40亿元,其中32亿元用于“学习胖东来”的门店调改项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决策不仅标志着永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增长”,更折射出中国零售业从渠道竞争向价值重构的深层变革。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商超行业整体营收同比下降8.3%,净利润率压缩至1.2%,创近十年新低。永辉超市的业绩表现同样承压:2024年营收753.1亿元,同比下降10.6%;净利润亏损14.7亿元,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其核心问题在于:
传统模式失效:以“低价+规模”为核心的渠道扩张策略,在电商“即时零售”与社区团购的冲击下逐渐失效。2024年,永辉线上业务占比虽提升至28%,但履约成本高企导致毛利率不足10%,远低于线下门店的22%。
用户需求错配:下沉市场用户对“性价比”的追求与一二线城市用户对“体验感”的需求形成分化,而永辉“千店一面”的标准化运营模式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供应链效率瓶颈:传统“采购-仓储-配送”的供应链体系响应速度慢,生鲜损耗率高达8%-10%,显著高于行业标杆企业胖东来(3%-5%)。
在此背景下,永辉选择“学习胖东来”进行门店调改,本质是通过精细化运营重构用户价值,实现从“流量竞争”到“留量竞争”的转型。
根据定增预案,32亿元“胖改”资金将聚焦门店升级、供应链优化与数字化改造三大领域,形成“用户体验-运营效率-数据驱动”的闭环:
门店升级:从“交易场所”到“生活空间”
参考胖东来“商品即服务”的理念,永辉计划对全国500家门店进行改造,重点包括:
商品结构优化:引入胖东来自有品牌(如DL精酿啤酒、DL烘焙系列),将SKU从1.5万缩减至1万,提升高毛利商品占比至40%(2024年为28%)。
场景体验重构:增设“生鲜加工区”“亲子互动区”“社区服务站”等功能模块,将门店从单一购物场所升级为社区生活中心。以郑州信万广场店为例,调改后日均客流量从3000人次提升至1.2万人次,客单价从58元增长至92元。
服务标准提升:推行“无理由退换货”“免费裁剪缝纫”“宠物寄存”等胖东来式服务,用户满意度从72分提升至89分(满分100分)。
供应链优化: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
胖东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直采+自有品牌+中央厨房”的供应链体系。永辉的改造路径包括:
生鲜直采比例提升:将蔬菜、水果的直采比例从45%提高至70%,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15%-20%。
自有品牌开发:借鉴胖东来“DL”系列经验,推出“永辉优选”自有品牌,覆盖生鲜、食品、日用品等品类,目标3年内自有品牌占比达25%(2024年为12%)。
中央厨房建设:在福州、成都、武汉等10个城市投建中央厨房,实现熟食、烘焙等品类的标准化生产,将生鲜损耗率从8%压缩至5%以内。
数字化改造: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胖东来的成功离不开其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永辉的数字化升级包括:
用户画像系统:通过会员数据、消费行为分析,实现“千人千面”的商品推荐与营销活动。例如,针对家庭用户推送“生鲜套餐”,针对年轻用户推送“网红零食组合”。
智能选品系统:利用AI算法预测区域消费趋势,动态调整门店商品结构。试点门店显示,智能选品使动销率从78%提升至92%,库存周转天数从35天缩短至28天。
履约效率提升:优化“线上下单+门店自提/即时配送”模式,将3公里范围内配送时效从1小时压缩至30分钟,履约成本降低18%。
永辉的“胖改”不仅是企业自救,更是中国零售业转型的缩影。其战略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行业标杆效应:若调改成功,永辉将验证“传统商超+胖东来模式”的可行性,为家乐福、大润发等企业提供转型范本。据测算,调改门店年化收益率可达12%-1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供应链话语权提升:通过直采与自有品牌开发,永辉可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增强议价能力。例如,与胖东来联合采购后,部分生鲜品类采购成本下降22%,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
生态协同潜力:永辉的门店网络(全国超1000家门店)与胖东来的运营经验形成互补,未来可拓展至社区团购、预制菜、银发经济等新兴领域,构建“零售+服务”的生态闭环。
尽管方向明确,永辉的“胖改”仍面临现实挑战:
文化融合难题:胖东来以“员工幸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与永辉的“效率导向”存在差异。如何平衡标准化管理与区域特色,避免“水土不服”,是关键考验。
资金压力持续:除定增资金外,永辉仍需投入超50亿元用于门店改造与供应链建设。若调改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加剧财务负担。
竞争格局变化:盒马、山姆等新零售玩家持续扩张,美团、拼多多等电商巨头加速布局即时零售,永辉需在速度与质量间找到平衡点。
永辉的案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三大战略启示:
用户价值重构: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通过场景化、体验化运营提升用户粘性。
供应链深度整合:通过直采、自有品牌与数字化改造,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差异化”的供应链体系。
组织文化适配:战略转型需配套组织架构调整与企业文化重塑,确保执行层与战略层同频共振。
对于希望系统掌握战略落地方法的企业高管与决策者,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提供了从战略规划到执行监控的全流程工具,涵盖“战略解码、组织变革、文化塑造”等核心模块,助力企业在变革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